永发信息网

关于《心经》?

答案:3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5-13 08:57
  • 提问者网友:星軌
  • 2021-05-12 08:58
关于《心经》?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胯下狙击手
  • 2021-05-12 09:07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译文)
观世音菩萨,以甚深的智慧之光,照见受,想,行,识,意这五蕴都是一些虚渺的幻象,到达了那不生不灭的彼岸,脱离了一切苦难。舍利子啊,(你可知道,)精神和物质并没有不一样的地方,因为所谓精神,所谓物质的本质都是一样的。我们的感觉,思想,行为,认识,也不能分成精神,物质什么的。舍利子啊,(你可知道,)什么精神啊,物质啊,受,想,行,识啊,这所有的一切,其本质都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这是什么意思呢?你可知道,我们世界的本质,乃至生命的本质,是永恒的,是无限的,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没有形,也没有相,更不存在什么空间。所以你也不能让其多点什么,少点什么,不能让其变大,也不能让其缩小。)所以这世界的本质,乃至生命的本质,是精神的,既不存在一个个实实在在的个体,更没有什么感觉啊,思想啊,行为啊,看法认识啊等等。我们眼睛看到的形象,鼻子嗅到的气味,舌头尝到的味道,身体接触到的触觉,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一系列什么东西是好的,什么是坏的等等等的概念,都是一些虚假的幻像,必须坚决加以屏弃。到那时。你就不会在我和非我之间感觉到一个界限,你也不会意识到我和非我之间有一个界限。到那时,你那一切愚昧的都没有了,你那一切不愚昧的也没有了。你将跳出生死轮回,不存在生与死的概念。什么苦、集、灭、道啊,智慧啊,佛法啊,只是过去的一个过程。你不会认为自己已得到了至高无上的佛法。(因为这世界上并不存在着什么至高无上的佛法,你只不过是遵循佛的教诲,通过修炼,回到了自己本来的面目而已)。菩萨就是这样通过到达不生不灭彼岸的智慧,排除了心中的一切疑虑,(对于肉体生命的消亡),不会再有恐怖,离开这个本末倒置的梦幻世界,最后达到寂灭的境界。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诸佛,不就是依靠这到达彼岸的智慧,最后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吗?所以这个关于到达彼岸的智慧的咒语,是具有无上神力的咒语,是扫除黑暗和愚昧的咒语,是世界上最高等的咒语,能给我们意想不到的结果。(这咒语)能除去一切苦难,不存在任何虚妄。所以,我们这个到达彼岸的智慧的咒语是这么说: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末日狂欢
  • 2021-05-12 10:06

看看

http://www.xuefo.net/show1_11867.htm

http://www.56.com/w38/album-aid-1142472.html

  • 2楼网友:西风乍起
  • 2021-05-12 09:16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一卷,唐玄奘译,知仁笔受,贞观二十三年(649)出。旧传前译本有《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一卷(现存),是姚秦鸠摩罗什所译,但梁代《出三藏记集》卷四及隋代《法经录》卷四,都将它列入失译录,到了唐代智升撰《开元录》,才开始归之罗什译籍以内,从此相沿不改,实不可信。此经在玄奘以后续出的异译本,现存的还有六种:一、唐摩竭提国三藏法月译,题《普遍智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二、唐罽宾三藏般若共利言译;三、唐智慧轮译;四、唐吐番国师法成译;五、唐梵翻对字音本,这四种经题均同奘译;六、宋施护译,题《圣佛母般若波罗蜜多经》。此外,据元代《至元录》卷一拾遗编入记载,尚有唐不空及契丹慈贤译本,已佚。又有藏、蒙、满文字译本,都和法月译本相近。上举各种译本内,旧传失译本及唐梵翻对字音本,都与奘译本相同,只有经的正文,缺首尾序分和流通分,其他译本则具序、正、流通三分。这或者是由于此经原有大小两本而然。现存此经的梵本,即有在尼泊尔发现的大本和日本保存的各种传写模刻的小本两类。1864年,比耳始据本经奘译本译成英文,1884年,马克斯·缪勒共南条文雄校订本经大小两类梵本,1894年,马克斯·缪勒重将本经译成英文并编入《东方圣书》。 本经文旨,原出于大部《般若经》内有关舍利子的各品,此即秦译《大品般若》的《序》、《奉钵》、《习应》、《往生》、《叹度》五品(《大品般若》卷一至二),唐译《大般若经》第二分初《缘品》、《欢喜》、《观照》、《无等等》四品(《大般若经》卷四百零一至四百零五)。各品说佛和舍利子问答般若行的意义、功德,本经即从其中撮要单行,以故在先所出的译本都缺首尾二分。大经所说义理在发挥菩萨三三昧相应行中以空相应为第一,行空相应的菩萨即不堕二乘,而能严净佛土,成就有情,疾得无上正等正觉。本经依据此义,以行深般若波罗蜜多为空相应行。更进而说由空无所得为方便,遣五蕴执,契证实相。全经文句简约而赅摄般若甚深广大之义,得其心要,故名为《心经》。至于全经结构,先明能观智,即深般若;次辨所观境,即显示诸法实相即空相,遮遣蕴、处、界、缘生、四谛、智、断诸法执;后显所得果,先之以得涅盘果,次之以得菩提果,阐明诸佛皆依甚深般若观慧相应无所得实相,而得一切智智之义。又本经首尾都说到般若能度苦厄,明般若之出现世间,乃为除世间一切苦,亦即大经所赞叹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多,心念慧益一切众生,当以一切智智知一切法,度脱一切众生,除佛智慧,过一切声闻、辟支佛上等等殊胜功德。经末尊重赞叹般若波罗蜜多,以之为大神咒、大明咒等,原来《大品般若》的《大明品》及《劝持品》,都直接以般若为明咒,别无咒文,本经所出咒文,亦见于《陀罗尼经集》卷三《般若波罗蜜多大心经》段,或系后世所加,总之显示般若妙慧有胜功用,能速疾成就菩提。 本经虽有多种译本,而历来但玄奘一译流行最广。凡诵习和注解大都用其译文。 本经历代注疏极多,其中主要的有唐窥基《幽赞》二卷,圆测《赞》二卷,靖迈《疏》一卷,法藏《略疏》一卷,净慧《疏》一卷;宋智圆《疏》一卷,明旷《疏》一卷,明宗泐、如玘《注解》一卷,德清《直说》一卷,智旭《释要》一卷。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