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文言文数字的数是什么意思? 有几种翻译?

答案:3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06 16:30
  • 提问者网友:沉默菋噵
  • 2021-02-05 15:40
文言文数字的数是什么意思? 有几种翻译?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胯下狙击手
  • 2021-02-05 16:47
shù
①<名>数目;数量。《赤壁之战》:“众~虽多,甚未足量。”
②<数>几;几个。《寡人之于国也》:“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③<名>算术。《周礼?大司徒》:“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
④<名>方法;技艺;方术。《后汉书?王昌传》:“时赵谬王子林好奇~。”
⑤<名>命运;定数。《六国论》:“则胜负之~,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
⑥<名>规律;法则。《荀子?天论》:“天有常道矣,地有常~矣。”
shǔ
①<动>计算;计数。《信陵君窃符救赵》:“请~公子行日。”
②<动>数说;列举。《<指南录>后序》:“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吕师孟叔侄为逆。”
shuò
<副>屡次;多次。《鸿门宴》:“范增~目项王。”

<形>密,与“疏”相对。《寡人之于国也》:“~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一把行者刀
  • 2021-02-05 18:48
我想你所谓的文言文翻译中表修饰的词应该指的是文言句中的定语、状语等等句子成分吧,这些修饰成分对于正确理解文言文很重要。例如“夫人将启之。(左传*隐公元年)”,此句中的“将”即是用来修饰动词“启”的状语成分。“将”这个副词表明“启(打开城门)”是个还未发生的行为,所以翻译时候必须翻译出来,否则理解上的偏差就大了,正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再举一例,如“吾欲之南海,何如?(清*彭端淑《为学》)”句中的“欲”也是修饰成分,在句中做动词“之”的状语,全局翻译为“我打算去南海,(你看)怎么样?”。若翻译时丢掉了这个修饰词,则整句的翻译就错了。 上面只谈了正常状语的翻译。文言文中还会常见到的一种情况就是状语后置,即状语被放到了被修饰词的后面。这种状语多为表地点的,比如“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左传*隐公元年)”翻译时要把修饰成分,即表地点的介宾短语“于申”放到”谓语动词“娶”之前,翻译为“当初,郑武公从申国娶了一个女子,(后来被)称作武姜。” 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情况就是名词做状语,如果你发现一个句子中主语后谓语动词前还有一个名词,那么这个名词通常活用做状语,用来修饰后面的动词。例如:一狼犬坐于前。(蒲松龄《狼》)句中的“犬”即是名词做了状语,翻译时一定要译为“像狗一样的”才准确。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如“豕人立而啼。”“相如廷斥之。”(《完璧归赵》)“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小石潭记 》) “蚕食鲸吞”、“狼吞虎咽”等等。
  • 2楼网友:一把行者刀
  • 2021-02-05 18:02
高考时买过学生古汉语词典。比较少见的是cu(四声)这个音,数罟。细密的渔网的意思。数这里是细密。最常见的是念shuo(四声)数见不鲜,是经常的意思。其他都是现代还有的意思了你肯定也知道。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