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常谈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04 02:09
- 提问者网友:骑士
- 2021-04-03 13:1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语言。世界上还没有发现过任何一个民族或者部落是没有语言的。至于文字,那就不同了。文字是在人类的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才出现的,一般是在具有国家的雏形的时候。直到现在,世界上还有很多语言是没有文字的,也可以说,没有文字的语言比有文字的语言还要多些。最早的文字也只有几千年的历史,而且就是在有文字的地方,直到不久以前,使用文字的也还是限于少数人。 ②文字起源于图画。最初是整幅的画,这种画虽然可以有表意的作用,可是往往意思含糊不清,应该怎么理解取决于具体环境,例如画在什么地方,是谁画的,画给谁看的,等等。比如画一个井,里边画三只兔子。如果是一个猎人画在一棵树上的,就可能是表示附近的陷阱里有三只兔子,要后边来的伙伴处理。如果是画在居住的洞壁上的,就可能表示猎人们的愿望,这种画有法术的作用,那里边的三只兔子就不是确实数目而只是许多兔子的意思。 ③表意图画发展成为象形文字,就必须具备一些特点。把整幅的画拆散成个别的图形,一个图形跟语言里的一个词相当。这些图形必得作线性排列,按照语言里的词序。比如光画一个井,再画三个直道儿或横道儿,再画一个兔子,代表“阱三兔”这样一句话。如果把三个道儿画在井的前边,就变成三个陷阱里都有兔子的意思了。有些抽象的意思,语言里有字眼,不能直接画出来,得用转弯抹角的办法来表示。比如画一只右手代表“有”,把它画在井的后边,就成为“阱有三兔”。这种文字是基本上象形的文字,但是可以念,也就是说,已经跟语言挂上钩,成为语言的视觉形式了。 ④到了这个阶段以后,为了便于书写,图形可以大大简化(图案化、线条化、笔画化),丝毫不损害原来的意思。从汉字形体变化的历史来看,甲骨文最富于象形的味道,小篆已经不太像,隶书、楷书就更不用说了。从形状上看,第二阶段的零碎图形和第一阶段的整幅画很相似,第三阶段的笔画化图形和第二阶段的象形图形可以差别很大。但是从本质上看,象形文字和表意画有原则上的区别,而象形文字和后来的笔画化的文字则纯粹是字形上的变化,实质完全相等。 ⑤图画一旦变成文字,就和语言结上不解之缘。一个字,甚至是最象形的字,也必然要跟一定的字音相联系;表示抽象意思的字,笔画化了的字,就更加离不开字音了。这样,语言不同的人看不懂彼此的文字,哪怕是象形成分最多的文字。假如一个人的语言里的“有”和“右”不同音,他就不懂一只手夹在一个井和三只兔子中间是什么意思。 ⑥文字发展到了这种“词的文字”之后,仍然有可能进一步发展成纯粹表音的文字,这将来再谈。这里所要强调的是:尽管文字起源于图画,但图画是与语言不相干的独立的表意系统,只有在图画向语言靠拢,被语言吸收,成为语言的一种形式(用图形或笔画代替声音)之后,才成为真正的文字。 (吕叔湘《语文常谈》节选) 6.关于象形文字、表意画和笔画化文字三个概念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三个概念的形成顺序是“表意画”→“象形文字”→“笔画化文字”。 B.表意画有表意的作用,虽然意思往往含糊不清,但已经可以看成是一种文字了。 C.象形文字是可以念出来的,是语言的视觉形式。 D.笔画化的文字是为了便于书写而将图形加以简化,但与象形文字只是字形上的变化,实质完全相等。 7.下列不属于图画发展成为文字必须具备的特点的一项是 A.一个完整的意思由整幅画构成,将整幅画拆开的每个图形跟语言里的一个词相当。 B.这些拆开的画的每个图形需按照语言词序做线性排列。 C.有些无法直接画出来的抽象意思,需要用转弯抹角的办法来表示。 D.这种图画文字其实已经跟语言挂上钩,成为语言的视觉形式了。 8.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只要在图画向语言靠拢,被语言吸收,成为语言的一种形式(用图形或笔画代替声音)之后,就能成为真正的文字。 B.人类先有语言后有文字,文字是在人类的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才出现的。 C.图画和文字一样,都和语言结上不解之缘,都跟字音相联系。 D.文字发展到了“词的文字”之后,就可以进一步发展成纯粹表音的文字。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逐風
- 2021-04-03 14:16
1.B 2.D 3.B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蕴藏春秋
- 2021-04-03 15:22
我也是这个答案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