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罗斯福总统通过《白银收购法案》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

答案:2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07 06:00
  • 提问者网友:你挡着我发光了
  • 2021-03-06 05:5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34年的美国“白银收购法案”给中国带来了白银外流、通货紧缩、贸易状况恶化、生产下降等影响,也导致了当时的中国政府最终放弃银本位,进行货币改革,发行法币,为日后中国的恶性通货膨胀埋下了伏笔。
  材料一 1929年的大萧条给美国白银生产者带来了严重的打击,白银价格急剧下降。…美国白银集团为抬涨价格,游说罗斯福总统通过《白银收购法案》 。…“中国市场”是一个重要因素。他们一方面认为,中国是当时仍然使用白银作为货币的大国,有大量的白银积累,又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提高了银价就提高了中国的对外购买力,给美国商品开辟了广阔的市场,可以销售掉美国过剩的汽车和小麦,有助于美国摆脱当时的经济危机。另一方面认为,提高银价可以借此打击中国的工业,削弱中国商品与美国商品之间的竞争。若提高银价将使中国货币升值,增加中国工业产品的成本,削弱中国产品的竞争力,从而有利于美国的企业家和农民。
  材料二 在美国的《白银法案》讨论之时,中国的银行公会就致函美方表示反对,但美国政府对此置之不理。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后,中国财政部长孔祥熙甚至顾不上正常的外交程序而直接向罗斯福总统呼吁,希望美国在购入大数额的白银时事先告知中国,以便中国能够做出反应。…在种种交涉最后都归于无效的情况下,国民政府只好自行采取措施进行补救,以设法阻止疯狂的白银外流。1934年10月,中国宣布开征10%的白银出口税以及根据世界银价波动而确定的平衡税,以拦阻或减少白银的流出。但是,在征收白银重税之后,尽管正常的出口减少了,但因为国际银价仍旧在不断上涨,通过走私甚至有些国家利用军舰运送白银出口的情况仍旧屡屡发生,据粗略估计,1935年从中国流出的白银仍有1.5亿元到2.3亿元之巨。
  材料三 尽管白银提高了中国的购买力,但更严重的后果却是因为白银不断外流而引发通货紧缩,各大银行银根收紧,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放贷,其结果又引发了连锁反应:工商企业因得不到贷款或缺少现银而资金周转困难,无法扩大或者正常生产经营,由此又导致大量工人、职员失业,因为消费能力被削弱,市场上物价暴跌,结果又导致大批工商企业无利可图,大量破产倒闭。
  材料四 1933~1935年世界各地经济已经复苏时,而中国却正是经济恐慌严重的年代。这就导致了1935年国民政府进行币值改革,被迫放弃了传统的银本位制。即使没有的白银收购法案,抗日战争和内战也会使国民政府为了筹到更多的钱,早晚会脱离银本位制,而改用不用兑现的纸币本位制,这就导致了蒋介石政权后期的纸币大幅贬值和恶性通货膨胀的到来,以至于其灰溜溜的拉着数船的黄金逃亡宝岛台湾。
  ——上述材料均摘自百度百科 《白银法案》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罗斯福总统通过《白银收购法案》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为了应对这场货币战争,国民政府采取了怎样的对策,效果如何?
  (3) 阅读材料三、四,概括指出此次大规模白银外流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耗费了15亿美元的“购银政策”并没有让美国政府从中得到多少好处,这场货币战争的结果是中美两败俱伤,这对我们今天有怎样的启示?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爱难随人意
  • 2021-03-06 06:41
答案:(1)目的:保护美国白银生产者利益;有利于美国对华商品倾销,以缓解危机;打击中国民族工业对美国的竞争威胁。实质:以邻为壑,转嫁危机。   (2)对策:与美国进行交涉;开征白银出口税和平衡税,减少白银外流。效果:无力阻止白银外流,白银走私猖獗。   (3)严重的通货紧缩,导致银行贷款减少;民族工商业大量破产,遭受严重打击;国民政府进行币制改革,放弃传统银本位;政权统治后期通货膨胀严重,政权垮台。   (4)可从国际合作的角度强调共同应对经济危机的重要性。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爱难随人意
  • 2021-03-06 07:51
这个问题我还想问问老师呢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