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为什么人眼的动态范围 比相机大得多

答案:1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22 15:23
  • 提问者网友:抽煙菂渘情少年
  • 2021-02-22 02:29
为什么人眼的动态范围 比相机大得多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梦中风几里
  • 2021-02-22 03:18
个人认为这个问题是个伪问题,因为这么比是没意义的。真要比较,应该拿人眼可见范围和感光元件的感光度范围比,或者拿人眼的“一次观看”(这个概念是我自己编的,所以加个引号)和一张照片比。人眼看东西是动态的,你看到的蓝天白云鸟语花香,是视觉分片获取信息后在大脑中合成处理后的结果(过程很快所以在你意识里可能只是“一眼看到”,其实是你的瞳孔、视网膜和大脑迅速做完以不同光圈拍照+拼图+HDR处理了)。如果你单独盯着一个亮度反差极大的场景来看,会发现如果不移动注意的焦点,你很难同时获得亮部和暗部的细节,而移动注意焦点这个过程,你的瞳孔会变化,相当于调光圈。也就是说,你“一次观看”的动态范围并没有包括完整的“蓝天白云鸟语花香”,你感受到的画面是后期加工过的。人“一次观看”的动态范围是多少我忘了,我猜是7级,因为摄影术从一开始诞生就是为了模拟人眼所见,而从胶片技术成熟到现在的数码时代,我们的照片宽容度一直是7级左右(注意这个是最终成像结果,不是感光设备的动态范围)。其实电子感光元件的动态范围远不止7级(其实黑白负片也有9级呢,但是我们在冲印照片的时候多会遵循“上三下四”原则,取7级)用raw拍摄照片后期经过调整,获得10级以上反差不是问题,问题是这样的画面好看吗?前面说了摄影最初是为了模拟人眼所见,但你去看那些HDR处理过的照片,感叹壮美之余,会不会觉得有点奇怪?那“真实”吗?你用肉眼去看一个高反差的全景,能够看到那样的细腻吗?很多人第一次使用数码相机会觉得它出来的照片跟胶片比更加暗淡、发灰,为什么?因为有时候我们拍摄的场景光比并没有那么大,而相机的宽容度太大了,于是就得到了白不白黑不黑的画面(人眼+脑还有一个牛逼之处在于看到反差不足的画面可以"自动色阶"拉大反差,所以没经过训练的人有时意识不到场景反差低)。。。彩色反转片被认为更适合拍摄风光照,因为它的宽容度通常只有5级,因而画面反差更大。还有一个问题是,十几级的层次你能记录下来,却未必能显示、打印出来(一个简单的例子,一张照片暗部看起来死黑一片,但是拖进ps拖一下色阶,你从暗中拉出了两挡细节。这两挡本来就在那里,只是显示器无法呈现)。第二个问题,且不说技术能不能做到(我想只要有需求,技术就一定能做到,只是时间问题),你如何让芯片知道该如何划分调整感光度的区域?你告诉它“把天那一部分信号调低一点”,可它不认识天啊……在感光元件“眼”里,所有的信号都是一样的。那么我们换一种命令方式,把所有高于某个值的亮度都调低总可以吧?这个可以有,而且早就有了,不过主要是用在摄像机上。大概是因为早些年存储设备性能所限,无法把感光元件捕捉到所有信号全部记录,所以只能在机器内预先压缩。广播级摄像机都有非常详细的菜单设定,你可以根据不同的拍摄需求对色阶曲线做出非线性调整,就像在ps里调整图片色阶、曲线、差不多,只不过这个是预先决定,拍摄的时候再由摄像机的处理器执行。数码照相机的文件不大,所有信号都存储起来后期再处理毫无压力。不过现在的数码相机都有针对jpg压缩的“照片风格”选项,其实也算是局部调整了吧。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