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京官什么时候告老还乡
答案:1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03 19:55
- 提问者网友:沦陷
- 2021-02-03 11:41
清朝京官什么时候告老还乡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人類模型
- 2021-02-03 12:46
古代把官员退休称为“致仕”,周代就有了这个概念。清代学者梁章钜在《退庵随笔》里记载说:“古人以四十为强仕之始,以五十为服官政之年,以七十为致仕之期。”70岁被视为精力和智力明显衰退的临界点,因而就成了官员到点退休的惯例年龄。除了明朝降为60岁外,历朝历代都沿用70岁退休的老规矩。清朝也大体遵循,但有些新变化。
变化之一:军官提前退休。
在清朝,军官的退休年龄卡得很严。副将年满60岁必须退休。比副将级别低的武官,退休年龄更早。比如参将54岁,游击51岁,都司、守备48岁,千总、把总45岁。这倒不是“重文轻武”的表现,而是充分考虑中低级军官需要耗费更多体力、精力,岁数太大,年老体衰,扛不动刀枪,战场上就要吃亏。
变化之二:文官不许恋栈。
在清朝,文官的退休年龄比军官宽松。不过,年逾70岁和年老患病的文官,就要办理退休手续。新科举人如果年满70岁,就失去了任用为官的资格。到点不走,恋栈不退者会被同僚弹劾,朝廷也会勒令其退休。相比之下,还是主动申请退休(乞休)更体面。
变化之三:去留都由皇帝定。
70岁虽然是清廷文官退休的临界值,但并非不可逾越。清廷在制度设计上更加灵活,为超龄服役的文官找了很多留下来的例外理由。当然,官员去留的最终裁夺权属于皇帝。
第一个例外,就是三品以上高官(相当于副部级)“年逾七十之教职内有精力尚健、堪以留任者,亦止准展限五年,概行令其体致”。这样做,相当于让高龄文官中的佼佼者多干5年,类似延迟退休。比如宣统元年(1909年),鹿传霖就已经74岁了。但他还是接受了朝廷册封的“体仁阁大学士”等官衔,接着给朝廷效力。当然,他只继续效力了3年,清朝就垮台了。
第二个例外,就是官员退休必须主动申请,即所谓“乞骸骨”,等着皇帝批准。不过,退休申请能否获批,全看万岁爷的心情了。
康熙末年,工部尚书徐元梦多次申请退休,均被驳回。到了乾隆元年(1736年),新皇帝念及徐元梦已经80高龄,才“允以所请,特加以尚书职衔,照现任食俸,仍在史馆内廷等处行走”。虽然同意退休,但还要保留待遇,返聘回来,发挥余热。
第二年,过不惯兵营生活的徐元梦再次申请退休。这回,乾隆帝的态度很坚决:“虽逾八旬,未甚衰惫,可照旧供职,量力行走,不必引退”。这就直接把徐元梦摁在了内阁。
变化之一:军官提前退休。
在清朝,军官的退休年龄卡得很严。副将年满60岁必须退休。比副将级别低的武官,退休年龄更早。比如参将54岁,游击51岁,都司、守备48岁,千总、把总45岁。这倒不是“重文轻武”的表现,而是充分考虑中低级军官需要耗费更多体力、精力,岁数太大,年老体衰,扛不动刀枪,战场上就要吃亏。
变化之二:文官不许恋栈。
在清朝,文官的退休年龄比军官宽松。不过,年逾70岁和年老患病的文官,就要办理退休手续。新科举人如果年满70岁,就失去了任用为官的资格。到点不走,恋栈不退者会被同僚弹劾,朝廷也会勒令其退休。相比之下,还是主动申请退休(乞休)更体面。
变化之三:去留都由皇帝定。
70岁虽然是清廷文官退休的临界值,但并非不可逾越。清廷在制度设计上更加灵活,为超龄服役的文官找了很多留下来的例外理由。当然,官员去留的最终裁夺权属于皇帝。
第一个例外,就是三品以上高官(相当于副部级)“年逾七十之教职内有精力尚健、堪以留任者,亦止准展限五年,概行令其体致”。这样做,相当于让高龄文官中的佼佼者多干5年,类似延迟退休。比如宣统元年(1909年),鹿传霖就已经74岁了。但他还是接受了朝廷册封的“体仁阁大学士”等官衔,接着给朝廷效力。当然,他只继续效力了3年,清朝就垮台了。
第二个例外,就是官员退休必须主动申请,即所谓“乞骸骨”,等着皇帝批准。不过,退休申请能否获批,全看万岁爷的心情了。
康熙末年,工部尚书徐元梦多次申请退休,均被驳回。到了乾隆元年(1736年),新皇帝念及徐元梦已经80高龄,才“允以所请,特加以尚书职衔,照现任食俸,仍在史馆内廷等处行走”。虽然同意退休,但还要保留待遇,返聘回来,发挥余热。
第二年,过不惯兵营生活的徐元梦再次申请退休。这回,乾隆帝的态度很坚决:“虽逾八旬,未甚衰惫,可照旧供职,量力行走,不必引退”。这就直接把徐元梦摁在了内阁。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