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教育发展的继承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3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06 15:47
  • 提问者网友:雾里闻花香
  • 2021-02-05 15:48
教育发展的继承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白昼之月
  • 2021-02-05 17:08
恩,不知道你是想写论文还是zhidao简单问一下。我仔细想了一下,简单作个回答吧:
教育从古代发展到现代,无论中外,形式与内容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讲中国吧,容易理解一些。孔孟之道到现在肯定是非主流文化,但它是中国文化(中华文化)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性格的基石。这种内在文化的流传就是通过教育来继承的。所以
第一点(教育发展)继承性在于内容的一致性上。这种一致性是精华的一致性,并不是原汁原味照搬硬套。(不展开了)。
第二点继承性在于教育形式的连续性。这个形式有两上含义:一是指纯外在教育形式,如口耳相传、采用课堂形式等。另内一种是指教育都是从小孩教起,注重年少教育,发展到现在,当然也提倡终身教育,但主要教育的阶段没变。
第三点就是教育本身的理论存在一贯性。这讲的教育理论如孔子的“因材施教”、“有教无容类”等思想现在还是非常正确的,闪着教育理性耀眼的光芒。到现在提倡的多元化教育其实与孔子的教育理念实无二样。
因为都没展开,所以说的可能不是很清楚。希望有所帮助。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山河有幸埋战骨
  • 2021-02-05 19:19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问题。 2、关于教育起源问题在历史上有几种观点:教育的神话起源说、教育的生物起源说、教育的心理起源说、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3、中小学教师的素质要求可以概括为:职业道德素养、文化科学基础素养、学科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教育能力素养。 4、上课是全部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5、影响人发展的基本因素有遗传、环境、教育。 6、1922年通过的“壬戌”学制、基本参照美国的学制,通常又称“六三三”学制,这是旧中国使用时间最长的学制。 7、教育过程的基本要素为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8、我国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孔子,在国外,启发式教学始于古希腊的苏格拉底。 9、学生发展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关键指标。 10、班主任争取家长配合,与家长联系的方式主要有家访、家长会、书面联系 二、不定项选择(将正确的答案题号填在横线上,共10分) 1、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以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的发表为标志。 2、下列属于原始社会教育特征的是(.无阶级性 ) 3、学生是人,是教育的对象,因而他们对外界的教育影响有选择性。 4、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校内外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方法是实习法。 5、与一般身体锻炼相比,学校体育更具有系统性 6、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涂尔干 7、我国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 8、“教学与发展”的思想是赞可夫提出来的。 9、班主任的工作是从了解和研究学生开始的。 10、在校外活动中,教师处于启发指导地位。一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学要点 在我国,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使用的人是孟子。 《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双轨制学制、单轨制学制、分支制学制。 1902年我国颁布了第一个近代学制“壬寅学制”即《钦定学堂章程》;1903年颁布并正式实施了 “癸卯学制”即《奏定学堂章程》;1922年颁布实施了“壬戌学制”即现在的“六三三”学制,沿用至今。 中国早在四千多年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西周就有了“国学”与“乡学”之分。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的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其典型特征:“学在官府”和“政教合一”。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私学的规模最大。 汉代,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隋唐以后盛行科举制度。 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四书”、“五经”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北宋的程颢、程颐和南宋的朱熹) 明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为考科举的固定模式。 1905年,清政府下令废科举,兴学堂。 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是文士学校;“学为文士”成为一般奴隶主阶级追求的目标。“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成为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 古代印度宗教权威至高无上,教育控制在婆罗门教和佛教手中。 古希腊的教育是西方教育的源泉,其城邦国斯巴达和雅典的教育则成为两类不同教育的典型代表。 西欧中世纪主要学校类型教会学校,分为僧院学校、大主教学校、教区学校。 骑士教育是一种融宗教精神和尚武精神于一体的特殊的家庭教育形式;宫廷学校是设在宫廷之内专门为王族子弟提供教育的学校。 现代学校教育萌芽于文艺复兴时期。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国民教育体系建立的主要措施:国家建立公立教育系统、实施义务教育、重视教育立法。 现代教育与古代教育的根本标志: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965年,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郎提出了终身教育理论。 实现终身教育基本条件:学习化社会的建立。 世界教育改革趋势:教育终身化、教育全民化、教育民主化、教育多元化和教育技术现代化。 教育多元化表现为:培养目标多元化、办学形式多元化、管理模式多元化、教学内容多元化、评价标准多元化等。 教育是研究教员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学科。 孔子是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儒家文化。孔子的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论语》中。教育主张“有教无类”希望把人培养成“贤人”和“君子”。教育内容上教授的基本科目是《诗》《书》《礼》《乐》《易》《春》《秋》。教学上强调“学而知之”,提出了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并重、博约结合、学以致用等教育教学原则 我国最早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战果后期出现的《学记》。其中教学相长、启发教学、师严而道尊等思想至今仍然具有积极意义。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家的教育思想是资产阶级教育思想的重要来源。 英国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培根对教育学的独立作出了重要贡献,于1623年首次提出;夸美纽斯是使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第一人。1632年出版的《大教学论》被看作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卢梭和裴思泰洛齐等人继承并发展了夸美纽斯的自然教育思想。卢梭是法国启蒙注意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在《爱弥儿》中提出了自然与自由教育的思想。他人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人最可贵的是自由。瑞士平民教育家裴思泰洛齐则认为教育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地一切天赋力量,教育应做到智育、德育和体育地一体化,使头、和心和手得到发展。 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了“白板说”,“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主张①取消封建等级教育,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②认为绅士教育使最重要的,甚至反对资产阶级的子弟同劳动人民的子弟共同在学校礼接受教育,主张绅士教育应该在家庭中实施。洛克的思想反映在他的代表作《教育漫话》当中。 规范教学的形成,以德国赫尔巴特的代表作《普通教育学》的出版为标志;美国哲学家和教育家杜威对规范教育学的发展则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对后世影响最大、最明确地建构教育学体系的是赫尔巴特,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必须把论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教育目的:培养真正善良的人。四段教学法:了解、联想、系统、方法。后来他的学生把了解分为预备和提示两部分。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 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学的创立者,是现代教育理论的首要代表。教育的本质“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与改组”。教育观点“做中学”,强调教法与教材的统一、目的与活动的统一、智慧与探究的统一。“儿童中心“、“活动课程”、“做中学”的教学思想。 1939年,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出版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教育学》。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教育过程》中强调学习学科的基本结构,提出了早期学习和发现学习的理论。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教学与发展》中以一般发展为出发点,提出了“高难度教学”、“高速度教学”、“理论知识起知道作用”、“理解学习过程”和“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五大教学原则。
  • 2楼网友:渡鹤影
  • 2021-02-05 17:50
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形象性。? ??第一,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任何艺术作品的形象都是具体的、感性的,也都体现着一定的思想感情,都是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的有机统一。对于不同的艺术门类来说,艺术形象这种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的统一,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对于雕塑、绘画等造型艺术来说,往往是在再现生活形象中渗透了艺术家的思想情感,这种主客观的统一,常常表现为主观因素消溶在客观形象之中。而另一些艺术门类,则更善于直接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情感,间接和曲折地反映社会生活,这些艺术门类中主客观的统一,则表现为客观因素消溶在主观因素之中。 ??第二,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任何艺术形象都离不开内容,也离不开形式,必然是二者的有机统一。艺术欣赏中,首先直接作用于欣赏者感官的是艺术形式,但艺术形式之所以能感动人、影响人,是由于这种形式生动鲜明地体现出深刻的思想内容。 ??第三,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综观中外艺术宝库中浩如烟海的文艺作品,凡是成功的艺术形象,无不具有鲜明而独特的个性,同时又具有丰富而广泛的社会概括性。正因为集个性与共性的高度统一于一身,才使得这些艺术形象具有不朽的艺术生命力。中外文艺理论对这个问题也早有许多精辟的论述。艺术形象必须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特征,与此同时,艺术形象又必须具有普遍性和概括性。这是由于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个性和共性的统一体,共性存在于千差万别的个性之中,个性总是共性的不同方式的表现。一切事物都是在带有偶然性的个别现象中,体现出带有必然性的共同本质和规律来。因而,许多艺术家在总结创造艺术形象的经验时,总是把能否从生活中捕捉到这种具有独特个性特征,同时又具有普遍意义的事物,当作富有成败意义的关键。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