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dris】DRIS的概念是如何提出的?包含哪些指标及各自含义.还有最好能告诉...

答案:2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12 01:53
  • 提问者网友:疯孩纸
  • 2021-03-11 14:09
【dris】DRIS的概念是如何提出的?包含哪些指标及各自含义.还有最好能告诉...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蓝房子
  • 2021-03-11 15:04
【答案】 第二章 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既是衡量所摄入的营养素是否适宜的尺度,又是帮助个体和人群制订膳食计划的工具.
  第一节 概述
  一.外国的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一)美国的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发展
  美国国家研究院(NRC)于1943年发布了第一个推荐的膳食营养素供给量(RDAs).营养委员会组织领导下,对RDAs进行了多次修订,直到1989年发表第10版.RDAs已成为不同时期美国人营养素供给领域的权威性指导文件,对许多国家制订RDAs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二)欧洲国家的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发展
  1.平均需要量(EAR),表示一个人群的平均需要量;
  2.营养素参考摄入量(RNI),表示摄入量在此水平以上几乎可以肯定是适宜的.
  3.低营养素参考摄入量(LRNI).
  (三)亚洲国家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发展
  二.中国“推荐的每日膳食营养素供给量”和“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一)中国“推荐的每日膳食营养素供给量(RDAs)”的发展
  1937年由候祥川主要负责制订《中国民众最低限度之营养要素》.1941年郑集发表了《中国民众最低限度营养需要之管见》.1952年中央卫生研究院营养学系编著出版的《食物成分表》中“营养素需要量表(每天膳食中营养素供给标准)”纳入钙、铁和5种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和维生素C)需要量.
  1962年,中国生理科学会生物化学、营养学学术讨论会对1955年制订的RDA作了进一步修订,直到1988年10月中国营养学会对RDAs作了最近一次修订,定名为“推荐的每日膳食营养素供给量”.
  (二)制订《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
  为了便于读者理解及避免在使用时与原RDA混淆,决定不再使用“推荐的每日膳食营养素供给量(RDAs)”而用“推荐营养素摄入量RNIs”来表达推荐的每日营养素摄入量.
  制订DRIs的基本根据是关于营养素的生理、营养和毒性等反方面的科学研究结果.在制订中国居民的DRIs时强调使用国内资料.如果我国有相关的研究资料则重点依据国内资料制订,并参考国际资料进行必要的调整.在没有国内资料时,则有选择的参考国际资料,多数营养素都重点参考了美国最近几年的有关出版物.
  2000年10月出版了《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
  第二节 需要量与摄入量
  一、营养素摄入不足或摄入过多的危险性
  如果人体长期摄入某种营养素不足就有发生该营养素缺乏症的危险;当通过膳食、补充剂或药物等长期大量摄入某种营养素时就可能产生一定的毒副作用.
  二、营养素需要量的定义和概念
  营养素需要量是机体为了维持“适宜的营养状况”在一段时间内平均每天“获得的”该营养素的最低量.“适宜的营养状况”是指机体处于良好的健康状况并且能够维持这种状态.“获得的”营养素的量可能是指摄入的营养素量也可能是指机体吸收的营养素量.群体的需要量是通过个体的需要量研究得到的,在任何一个人群内各体需要量都是处于一种分布状态.
  人群的能量推荐摄入量等于该人群的能量平均需要量,而不是象其他营养素那样等于平均需要量加两倍标准差.
  能量推荐摄入量等于该人群的能量平均需要量;而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素的推荐摄入量是能满足第95百分位的需要,或97%-98%的个体需要的水平.
  第三节 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
  一.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定义和概念
  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是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它是在“推荐的每日膳食营养素供给量(RDAs)”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包括四项内容:
  1.平均需要量(EAR)
  EAR是群体中各个体需要量的平均值,是根据个体需要量的研究资料计算得到的.EAR是能够需要满足群体中50%的成员的,不能满足另外50%的成员的需要水平.EAR是制订RNI的基础.
  2.推荐摄入量(RNI)
  RNI相当与传统使用的RDA,是可以满足某一群体中绝大多数(97%-98%)个体需量的摄入.
  长期摄入RNI水平,可以满足身体对该营养素的需要,保持健康和维持组织中有适当的储备.
  RNI的主要用途是作为个体每日摄入该营养素的目标值.
  RNI是以EAR为基础制定的.已知EAR的标准差,则RNI定为EAR加两个标准差,即RNI=EAR+2SD.这样RNI=1.2*EAR.
  3.适宜摄入量(AI)
  AI不是通过研究营养素的个体需要量求出来的,而是通过对健康人群摄入量的观察或实验获得的.
  当某种营养素的个体需要量的资料不足,没有办法计算出EAR,因而不能求得RNI时,可设定适宜摄入量来代替RNI.
  AI的主要用途是作为个体营养素摄入量的目标.AI与RNI相似之处是二者都用作个体摄入量的目标,能够满足目标人群中几乎所有个体的需要.AI与RNI的区别在于AI的准确性远不如RNI,有时可能明显的高于RNI.
  4.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
  (UL)是平均每日可以摄入该营养素的最高量.“可耐受”的含义是指这一摄入水平一般是可以耐受的,对人群中的几乎所有个体大概都不至于损害健康.当摄入量超过UL进一步增加时,损害健康的危险性随之增大.UL是日常摄入量的高限,并不是一个建议的摄入水平.
  二.制订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依据
  制订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依据可能涉及动物实验研究资料,人体代谢研究资料,人群观测研究资料和临床研究资料等.这些不同来源的资料各有其优缺点,使用时要考虑其各自的特点 .
  第四节 用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评价膳食
  一、应用DRIs评价个体摄入量
  1、用平均需要量(EAR)评价个体摄入量
  理论上一个人摄入某营养素不足的几率可以用日常摄入量及该营养素的平均需要量和标准差计算.
  实际上我们只能评估在一段时间内观察到的摄入量是高于还是低于相应人群的平均需要量进行判断.
  在实际应用中,观测到的摄入量低于EAR可以认为必须提高,因为摄入不足的几率高达50%;通过很多天的观测,摄入量达到或超过RNI时,或虽系少数几天的结果远高于RNI时可以认为摄入量是充足的.
  摄入量在EAR和RNI之间者要确定摄入量是否适宜相当困难,为了安全起见,还是应当进行改善.
  2、用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评价个体摄入量
  比较短时间内将观测到的摄入量和UL进行比较,推断该个体的日常摄入量是否过高,以至可能危及健康.
  对于某些营养素,如维生素B1和叶酸摄入量可以只计算通过补充、强化和药物途径的摄入,而另外一些营养素A如维生素等,则应把食物来源也包括在内.
  UL是一个对一个般人群中绝大多数个体,大概不会危害健康的摄入量上限.如果日常摄入量超过了UL就有可能对某些个体造成危害.有些营养素过量摄入的后果比较严重,有的后果甚至是不可逆的.
  一个人的真正需要量和日常需要量只能是一个估算结果,因此对个体膳食适宜性评价结果是不精确的.
  二、应用RDAs评价群体摄入量
  评价群体营养素摄入量需要关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人群中多大比例的个体对某种营养素的摄入量底于其需要量?二是有多大比例的人日常摄入量很高,可能面临健康风险?
  要正确评价人群的营养素摄入量,需要获得准确的膳食资料、选择适当的参考值、调整个体摄入量变异的分布及影响因素、并对结果进行合理的解释.
  (一)用EAR评价群体营养素摄入量
  在实际工作中,评价群体摄入量是否适宜有两种方法,即“概率法”和“平均需要量切点法”.
  1.概率法 实际上有了人群需要量的分布资料以后,对每一摄入水平都可以计算出一个摄入不足危险度,在加权平均求得人群的摄入不足的概率.
  2.切点法 使用这种方法的条件是:营养素的摄入量和需要量之间没有相关;群体需要量的分布可以认为呈正态分布;摄入量的变异要大于需要量的变异.EAR切点法不要求计算每一摄入水平的摄入不足危险度,只需简单得计数在观测人群中有多少个体的日常摄入量底于EAR.这些个体在人群中的比例就等于该人群摄入不足个体的比例.
  .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不想翻身的咸鱼
  • 2021-03-11 15:51
和我的回答一样,看来我也对了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