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 义】 [名词]儒家的一种主张,待人接物采取不偏不倚,调和折中的态度:中庸之道。[形容词]指德才平凡:中庸之才。
在《论语》中,孔子把在“中庸”看成是一个最高的道德标准,也是他解决一切问题的最高智慧。其含义大致有三:
执中守正;
折中致和;
时中行权。
执中守正 就是 恪守中道,坚持原则,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
折中致和 就是 执两用中 和而不同。
因时制宜 就是 与时俱进 通权达变 随机应变
所以综合起来,
中庸,就是恪守中道,坚持原则,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在处理矛盾时善于执两用中,折中致和,追求中正、中和、稳定、和谐。并且随时以处中,因时制宜,与时俱进。
【词意探源】:
(1)指平常的。犹言中材,中人。
贾谊《过秦论》:“材(才)能不过中庸。”
(2)指儒家的道德说教。
《论语·雍也》:“中雍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朱熹注:“中者,无过无不及之名也。庸,平常也。”
(3)泛指平庸、妥协、保守、折中。
鲁迅《华盖集·通讯》:“遇见强者,不敢反抗,便以‘中庸’这些话来粉饰,聊以自慰。”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