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长了智齿怎么办

答案:4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17 10:09
  • 提问者网友:难遇难求
  • 2021-03-16 17:49
长了智齿怎么办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深街酒徒
  • 2021-03-16 18:20
智齿,学名第三大臼齿,俗称智慧齿,立事牙,尽头牙, 是口腔最靠近喉咙的牙齿,如果全部生长出来一共4颗,上下颚各两颗,一般是于16岁或之后才生长出来。相较于幼儿时期长出的乳齿与儿童时期更换的恒齿,智齿通常是在人类心智已经趋于成熟时才长出,因而得名。在智齿的生长方面,个体差异很大,有的人20岁之前,有的人40、50岁才长,有的人终生不长,这都是正常的。而且四颗智齿也不是都必然会长全,某些人的智齿可能只长1至2颗,有的智齿甚至长到一半就不再生长,这种情况称为智齿阻生。智齿的位置从门牙牙缝开始,由一侧门牙向里数牙齿数目,如果有第八颗牙,它就是智齿。

  智齿是如何生长的?

  在青春后期,颌骨发育到接近成人大小。但有些人颌骨还不够大,没有足够位置供智齿萌出。智齿就会阻生在颌骨内,向其他方向生长。可能只有部分牙冠露出牙龈,或完全埋在颌骨里。牙根可能变形或向上颌窦或下颌骨神经所在部位生长,这很危险。

  智齿生长的方向

  由于空间不足,阻生的智齿就向各种不同的方向生长,一般与邻近牙齿形成角度。可以向着邻近牙齿生长(近中呈角阻生),远离邻近牙齿生长(远中呈角阻生),也可以水平或垂直阻生。

  智齿引起的疾病:

  智齿生长的位置特殊,给它的清洁和治疗带来许多问题,常引起的疾病有龋齿(俗称蛀牙)、牙周炎、牙髓炎:由于智齿在最里面,日常刷牙不容易清洁,容易产生蛀牙,且智齿往往由于萌发空间不足出现胀痛,还会侵犯邻牙,造成牙疼。由于没有对咬牙,有时智齿会过度萌发,进而影响咬合;还有时会萌发不足成为阻生齿,引起牙列不齐,冠周间隙感染,张口困难。智齿是第三大臼齿,对相邻的第二磨牙有重要影响。由于大多数智齿是前倾阻生的,约呈45度角顶在第二磨牙上,从而形成一个牙冠夹角,容易嵌塞食物,久之导致第二磨牙龋坏,甚至牙髓炎,就算没有那么严重也会影响第二磨牙的寿命。

  智齿的拔除:

  牙齿要尽量保留,能不拔则不拔,因为拔牙可能会伤到神经和记忆力。因此,很多人常问:该不该拔掉智齿呢?通常,牙医会基于下列几点理由,建议拔掉智齿:

  1.蛀牙:如果智齿蛀牙,除了很简单的咬合面不深的蛀牙可以补之外,那些邻接面蛀牙,需要很好的技术,以及蛀得很深,甚至需要根管治疗的,我们一律建议拔除,杜绝后患。

  2.侵犯邻牙:通常患者不自知,而由牙医以X光诊断得知。通常智齿萌发的空间不足,而会倒在第二大臼齿上,因而造成第二大臼齿清洁不易,甚至是牙齿部分吸收的现象,造成患者不舒适或牙疼。

  3.空间不足:智齿在人类的演化史上,是属于消逝状态。因此牙弓也越来越小,空间不足的情况是很常见的。以萌发的时候最能感觉到肿胀、疼痛感。很多人就是因为不能忍受这种疼痛感,而决定拔掉智齿。

  4.清洁不易:由于空间不足的关系,智齿常长得歪七扭八,因此常造成清洁牙齿的困难,以致发生蛀牙现象。

  5.没有对咬牙:前面提过,不是每个人四个智齿都会长齐的。所以,智齿的对面,如果没有相抗衡的智齿来对咬的话,有时会发生智齿过度萌发,进而影响咬合。

  6.阻生齿:通常这是最讨厌的一种,牙医会觉得很难搞定,但病人却不一定有感觉,因此忽略了。这一种类型的牙齿,通常埋在齿槽骨的里面,如果会痛,或是诊断会有病灶发生的时候,就需要拔除了。

  7、如果年轻人长智齿前,把4颗智齿的前一颗牙拔掉的话就不用拔智齿了,等智齿长出来会自动往前移,代替拔掉的牙,这样的好处是拔牙的创伤面小,而且智齿因为空间大长得也快,痛苦减轻了很多

  拔智齿需知:

  如果要拔掉智齿,一定要找专业牙医。并且,拔牙后应该注意:

  1.通常拔的时间越久,肿胀的时间也会比较久,尤其是阻生齿。

  2..一小时内,所有的血水、口水都要吞下。不可漱口,以帮助血液凝结,伤口复原。

  3.回家以后,先冰敷一个小时,之后再不舒适,则用热敷。

  4.如果有发烧现象,第二天可请病假休息。

  5、拔牙前半个小时要吃消炎药,可以帮助伤口消炎,减轻肿胀
这样可以么?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鱼芗
  • 2021-03-16 21:34
智齿一痛就得拔 这几天小毛因为一颗智齿闹“革命”,疼得钻心,晚上睡不着觉,不得已,他只好去了口腔科。医生看了直摇头,智齿不仅挤了旁边的磨牙,而且由于经常塞东西,已经“拖累”邻牙一并出现了龋齿。医生说,这颗智齿要是早拔了,就不会出现这种状况了。现在不仅要拔掉智齿,旁边的磨牙也需要修补才能保留,可谓损失惨重。 是不是所有的智齿都应该拔掉呢?据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副主任医师张晔介绍,长智齿其实是一种生理现象。智齿在医学上称为“第三磨牙”,它通常在18岁以后长出,这是人类智力发展的高峰时期,所以又被称为“智齿”。随着人类的进化,颌骨逐渐变小,而牙齿的大小及数量没有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最后长出的第三磨牙就因为没有了生长空间,受到周围组织的挤压,生长过程比较痛苦。 张晔指出,并不是所有的智齿都需要拔除,但是如果发生以下几种情况,就要尽快手术了。其一是位置不正,常见于下颌智齿。小毛的问题就是因为智齿向前生长挤压到邻牙。此外,向后、向舌侧、向颊侧、甚至向下长也都可能产生危害。智齿生长方向不正常,通常会导致智齿与相邻的磨牙间出现缝隙或凹槽,极易嵌顿食物残渣,长时间清理不净,相邻磨牙将发生龋齿、牙髓炎、根尖炎等。其二是出现了冠周炎。由于多数智齿萌出不完全,牙冠的一部分被牙龈包绕,形成盲袋,食物残渣易进难出,导致冠周软组织红肿、盲袋积脓,患者会有疼痛、开口困难、发热等症状。冠周炎可反复发作,严重时会出现颌周间隙感染、下颌骨骨髓炎等。第三种情况就是智齿本身出现了龋齿,除非位置正常、咬合良好,一般不予保留。 张医生说,长智齿时要留意各种微小症状,例如:长智齿的部位反复肿胀疼痛,即使间隔时间很长,也应该意识到可能是冠周炎发作。此外,总塞东西也是一个信号,可能是因为牙间缝隙大或出现龋齿,要尽快去看医生,不要等严重了才去看病
  • 2楼网友:独行浪子会拥风
  • 2021-03-16 21:18
如果不防碍你吃东西,不疼痛感就不要紧。相反的,就要找牙科医生把它弄掉。
  • 3楼网友:旧脸谱
  • 2021-03-16 19:42
长痛不如不痛,我搞定智齿的亲历. 智齿是否需要拔除因人而异.如果智齿生长的位置正确,没有任 何感觉.可以不拔.但是,如果阻生智齿,就应该在适当的时候拔除.阻 生智齿就是智齿长歪了,大多是响智齿旁边那颗牙的方向生长,有的 成直角顶撞旁边的好牙.我的就是这种情况.拍片子后可以很容易的 观察智齿的生长方向以及其他状况.以便决策. 我本人就是直角顶撞旁边牙的这种阻生智齿.时不时疼2周将近1 年的时间,最后一次很疼的,彻夜难免啊.不疼到这种程度还没决心干 掉他.到医院拍片,发现已经把旁边的牙顶了一个洞.于是决定赶紧拔 掉.大夫给我安排的治疗程序需要去3次医院.第一次拔掉智齿.第二 次修理旁边的牙并彻底杀神经.第三次补牙: 第一次第三次绝对不疼,一点都不疼.第二次会疼一下,因为大夫 要测试一下神经的情况. 第一次.是拔智齿.坐下就打上麻药了,麻药针头很细,真的没有 感到打麻药的过程,真的丝毫没什么感觉,拔牙在麻药的作用下,丝毫 不疼,只是有些震动,来自于敲碎牙的过程,敲击的幅度很小,像按摩 一样.智齿拔出后杀旁边牙神经.大约一小时全部处理完毕.3小时后 麻药作用消失会疼几个小时,注意休息,这种疼类似于牙疼,可以忍受 ,绝对不是拿刀割肉那种疼. 第二次.修理受损牙.大夫用器械触动拔牙的位置以验证神经杀 死情况,疼了一下,绝对能忍受.然后打麻药修理受损牙并继续填药, 最后石膏封闭破损处.由于打磨精细,用时较长,约一个半小时.3小时 后麻药作用消失.一般无感觉.有的会稍微有疼痛感一天. 第三次.补牙.根本没任何疼痛,不打麻药.首先清理封补的石膏, 清理破损处.接着树脂与黏合剂补牙,补的过程中用一种发蓝光的仪 器(头部为透明软柱体),似乎是给牙消毒,或者使树脂迅速凝固.具体 为什么不知道.树脂填完后,用牙磨咬红色复写纸,以打磨与上牙咬合 吻合.整个补牙过程半小时.补牙树脂为牙齿相同颜色质感,与原牙基 本无异. 至此全部疗程结束.整个治疗过程3周内完成,牙一点不疼了,相 当舒服.治疗过程可以说是毫无痛苦.治疗费用第一次把智齿约400元 ,第二次修补为500元,第三次补牙为250元.医保费用占到约50%.我选 择的是北京东南三环一家口腔医院.价格是有点贵,但是大夫护士就 跟哄孩子似的对病人,所以我感觉整个疗程还真的比较亲切.我想慢 慢的医院都应改这么发展,无痛苦的治疗对于患者很重要.相对于一 些大医院,这种公司性质的的中等专科医院服务很好.预约制度节约 时间,亲切友善的服务提升安全感......建议大家多花点钱享受治疗 ,而不是畏惧治疗. 前面之所以说合适的时间拔智齿,意思是早了晚了都不好我觉得 .早了没必要我觉得,晚了就会把旁边的牙齿顶坏.如果只拔智齿就比 我简单多了,只第一次就结束疗程了. 再有还要强调一点,就是拔下牙智齿确实是有风险.因为下牙床 下方1厘米有神经和血管分布(可能是主要的面部神经),据说有过造 成面部肌肉萎缩的病例.但是几率很低.大夫说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 造成嘴部肌肉麻木感半年时间需要维生素辅助治疗,不过就现在的技 术一般不会有此风险.插这么一句,主要是我把自己知道的全说了供 大家参考.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