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粥”最早起源于:
答案:5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29 04:57
- 提问者网友:愿为果
- 2021-04-28 04:31
一:祭祀;二:佛教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鸽屿
- 2021-04-28 06:05
腊八粥来自印度天竺,农历十二月初八是佛陀成道纪念日,俗称“腊八节”,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患得患失的劫
- 2021-04-28 09:49
腊八粥: 夏历十二月初八,中国汉族地区佛教寺院煮以供佛的粥,叫“腊八粥”。吴自牧《梦粱录》卷六“十二月”:“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按腊八粥又名“七宝粥”,十二月初八日为释迦牟尼佛成道日,故寺院取香谷及果实等造粥以供佛。后亦通行于民间。周密《武林旧事》卷三:“八日,则寺院及人家用胡桃、松子、乳蕈、柿、栗之类作粥,谓之‘腊八粥’。”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腊八粥》:“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江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
腊八粥是一种在腊八节用由多种食材熬制的粥,还叫做七宝五味粥。最早的腊八粥是红小豆来煮,后经演变,加之地方特色,逐渐丰富多彩起来。腊月最重大的节日之一,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
- 2楼网友:行雁书
- 2021-04-28 09:15
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
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称为“佛成道节”。
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为讲究,搀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更为讲究的人家,还要先将果子雕刻成人形、动物、花样,再放在锅中煮。比较有特色的就是在腊八粥中放上“果狮”。果狮是用几种果子做成的狮形物,用剔去枣核烤干的脆枣作为狮身,半个核桃仁作为狮头,桃仁作为狮脚,甜杏仁用来作狮子尾巴。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象一头小狮子。如果碗较大,可以摆上双狮或是四头小狮子。更讲究的,就是用枣泥、豆沙、山药、山楂糕等具备各种颜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寿星、罗汉像。这种装饰的腊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庙的供桌上才可以见到。
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
腊八粥在民间还有巫术的作用。假如院子里种着花卉和果树,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腊八粥,相信来年多结果实。
腊八这一天,除了祭祖敬神外,还有悼念亡国、寄托哀思的。
在民间,关于腊八粥这一风俗的来历,有相传是明太租朱元璋留下来的。据说,朱元璋小时家中很穷,父母把他送到一财主家去放牛。这个财主对他十分虐待,他常常挨打,吃不饱饭。有一天,他牧牛归来过一独木板桥,没想到老牛一滑跌下桥去,将腿跌断,老财主气急败坏,便把朱元谭关进一间屋子里不给饭吃,他饿得在屋中直转,想找点吃的,突然,发现屋中有一鼠洞,便扒开,没想到这是老鼠的一个粮仓,里面有米、有豆、有芋艿、还有红枣,但都是那么一点点,他便把这些东西合并在一起,煮了一锅粥,因已饿极,吃起来觉得十分甘甜可口。
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珍肴美味吃腻了。有一天,他忽然想起小时候吃老鼠洞中挖出的粮豆煮的粥,便叫御厨给他做了一餐各种粮豆混在一起熬的甜粥,吃的这一天正是腊月初八,因此就叫腊八粥。满朝文武官员们见皇帝吃腊八粥,便纷纷效仿,渐渐传到民间,便成了风俗。如今,喝腊八粥的习俗已逐渐失去了本意,变成了娱人的有趣的饮食习俗了,因地域不同,粥的熬制方法也异常丰富多彩,呈现出浓郁的地域特色。
腊月初八,家家熬腊八粥,米、豆务求春全!!!
不过我听民间传说:很久以前有个极懒的青年人,平素游手好闲,坐吃山空,他的娘子屡劝无效,然而到了年末的十二月初八,家里断炊了,那小伙子饥肠难熬,遍搜米缸、面袋和家里的坛坛罐罐,将剩粒遗粉连同可食的残碎物,过洗入锅,煮了一碗糊状粥喝下,从此,苦思悔恨,狠下决心痛改前非。大人们也就借此教育我们,每逢腊八都煮粥喝,既表示腊祭日不忘祖先勤俭之美德,又盼神灵带来丰衣足食的好年景。
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称为“佛成道节”。
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为讲究,搀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更为讲究的人家,还要先将果子雕刻成人形、动物、花样,再放在锅中煮。比较有特色的就是在腊八粥中放上“果狮”。果狮是用几种果子做成的狮形物,用剔去枣核烤干的脆枣作为狮身,半个核桃仁作为狮头,桃仁作为狮脚,甜杏仁用来作狮子尾巴。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象一头小狮子。如果碗较大,可以摆上双狮或是四头小狮子。更讲究的,就是用枣泥、豆沙、山药、山楂糕等具备各种颜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寿星、罗汉像。这种装饰的腊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庙的供桌上才可以见到。
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
腊八粥在民间还有巫术的作用。假如院子里种着花卉和果树,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腊八粥,相信来年多结果实。
腊八这一天,除了祭祖敬神外,还有悼念亡国、寄托哀思的。
在民间,关于腊八粥这一风俗的来历,有相传是明太租朱元璋留下来的。据说,朱元璋小时家中很穷,父母把他送到一财主家去放牛。这个财主对他十分虐待,他常常挨打,吃不饱饭。有一天,他牧牛归来过一独木板桥,没想到老牛一滑跌下桥去,将腿跌断,老财主气急败坏,便把朱元谭关进一间屋子里不给饭吃,他饿得在屋中直转,想找点吃的,突然,发现屋中有一鼠洞,便扒开,没想到这是老鼠的一个粮仓,里面有米、有豆、有芋艿、还有红枣,但都是那么一点点,他便把这些东西合并在一起,煮了一锅粥,因已饿极,吃起来觉得十分甘甜可口。
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珍肴美味吃腻了。有一天,他忽然想起小时候吃老鼠洞中挖出的粮豆煮的粥,便叫御厨给他做了一餐各种粮豆混在一起熬的甜粥,吃的这一天正是腊月初八,因此就叫腊八粥。满朝文武官员们见皇帝吃腊八粥,便纷纷效仿,渐渐传到民间,便成了风俗。如今,喝腊八粥的习俗已逐渐失去了本意,变成了娱人的有趣的饮食习俗了,因地域不同,粥的熬制方法也异常丰富多彩,呈现出浓郁的地域特色。
腊月初八,家家熬腊八粥,米、豆务求春全!!!
不过我听民间传说:很久以前有个极懒的青年人,平素游手好闲,坐吃山空,他的娘子屡劝无效,然而到了年末的十二月初八,家里断炊了,那小伙子饥肠难熬,遍搜米缸、面袋和家里的坛坛罐罐,将剩粒遗粉连同可食的残碎物,过洗入锅,煮了一碗糊状粥喝下,从此,苦思悔恨,狠下决心痛改前非。大人们也就借此教育我们,每逢腊八都煮粥喝,既表示腊祭日不忘祖先勤俭之美德,又盼神灵带来丰衣足食的好年景。
- 3楼网友:神的生死簿
- 2021-04-28 07:40
印度的佛教。
- 4楼网友:玩家
- 2021-04-28 06:24
佛教。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