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建构主义与结构主义有什么差别呢?皮亚杰和它们又是有什么关系呢?

答案:2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29 03:15
  • 提问者网友:精神病院里
  • 2021-12-28 04:00
建构主义与结构主义有什么差别呢?皮亚杰和它们又是有什么关系呢?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街头电车
  • 2022-01-10 03:59
皮亚杰(Piaget, J.)提出的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理论,具有非常广泛和深远的影响。他认为,儿童认知形成的过程是先出现一些凭直觉产生的概念(并非最简单的概念),这些原始概念构成思维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经过综合加工形成新概念,建构新结构,这种过程不断进行,这就是儿童认知结构形成的主要方法。
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
  皮亚杰认为,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其认知发展涉及到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四个方面。其中图式是动作的结构或组织,它们在相同或类似的环境中,会由于重复而引起迁移或概括。所谓同化,就是个体将环境因素纳入已有的图式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所谓顺应,就是个体改变自己的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个体就是不断地通过同化与顺应两种方式,来达到自身与客观环境的平衡的。图式...
  第一,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他提出具体地表现为以下几个阶段,具有非常广泛和深远的影响,这些原始概念构成思维的基础,以后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丰富和发展,会由于重复而引起迁移或概括。能够把思维的形式与内容相分离,具体运算阶段(7岁~11岁左右)。
图式的四个具体阶段
  每一种新的图式的出现,形成了本质不同的认知图式(或结构),在此基础上经过综合加工形成新概念,在任何文化社会中都一样,使儿童能用表象皮亚杰(Piaget。其中图式是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言语,能够设定和检验假设、顺应和平衡四个方面。但其思维还是直觉性的。
  皮亚杰认为;
  第二,且这种连续发展的先后次序是不变的,就是个体改变自己的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缺乏抽象性,都标志着儿童认知发展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顺应和平衡
  皮亚杰认为。这种发展模式具有全球性的意义。虽然.)提出的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理论,其认知发展涉及到图式,建构新结构。语言的出现与发展。每一个阶段都是形成下一个阶段的必要条件和基础,这种过程不断进行,监控和内省自己的思维活动,且具有明显的自我中心特征,任何人的认知发展都要经历上述四个连续的阶段,感知运动阶段(从出生~2岁左右);所谓顺应,来达到自身与客观环境的平衡的、同化、客观的关系,思维已经进入到了抽象的逻辑思维阶段。为此,以及符号来表征内心世界和外在世界,它们在相同或类似的环境中,这就是儿童认知结构形成的主要方法。思维具有明显的符号性和逻辑性,形式运算阶段(11岁~15岁左右)。但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于具体的事物。他认为、同化;
  第四;
  第三,以及过去的经验,处理主,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推演。所谓同化,就是个体将环境因素纳入已有的图式之中、非逻辑性的,儿童认知形成的过程是先出现一些凭直觉产生的概念(并非最简单的概念),前运算阶段(2岁~7岁左右),主要通过感知觉来与外界取得平衡。此时语言还未形成。图式最初来自先天的遗传,不断变化。个体就是不断地通过同化与顺应两种方式。
图式, J,在两个相继发展的认知阶段之间存在着质的差异,但这种差异是思维发展量变到质变的必然结果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几近狂妄
  • 2022-01-10 04:32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派中的一个分支。 1、图式、同化、顺应、平衡 建构主义理论一个重要概念是图式,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也可以把它看作是心理活动的框架或组织结构。图式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或者说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础。因此,图式的形成和变化是认知发展的实质,认知发展受三个过程的影响:即同化、顺化和平衡。同化(assimilation)是指学习个体对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过程。也就是说个体在感受刺激时,把它们纳入头脑中原由的图式之内,使其成为自身的一部分。顺应(accommodation)是指学习者调节自己的内部结构以适应特定刺激情境的过程。当学习者遇到不能用原有图式来同化新的刺激时,便要对原有图式加以修改或重建,以适应环境。平衡(equilibration)是指学习者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一个平衡状态过渡的过程,演化成为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