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园林论文参考文献,关于苏州园林的文献有哪些?
答案:1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5-25 18:33
- 提问者网友:不爱我么
- 2021-05-24 22:03
山东园林论文参考文献,关于苏州园林的文献有哪些?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廢物販賣機
- 2021-05-24 22:46
沧浪亭 : 位于人民路沧浪亭街3号,
沧浪亭旧址原为五代中吴军节度使孙承右的池馆,后渐废。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诗人苏舜钦被贬,流寓吴中,以四万钱购得孙氏园址,在北部土山傍水处筑亭名“沧浪”,取《孟子》和《楚辞》中“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浊兮可以濯我足”之意,自号沧浪翁,作《沧浪亭记》。之后,屡易其主,先是章庄敏(一说章申公)、龚熙仲各得其半。章氏扩大花园,营建大阁,“园亭之胜,甲于东南”。
南宋绍兴初,沧浪亭为抗金名将韩世忠所得,改名“韩园”。韩氏在两山之间筑桥,取名“飞虹”,山上有连理木、寒光堂、冷风亭、运堂,水边筑濯缨亭,又有梅亭“瑶华境界”、竹亭翠玲珑、桂亭清香馆诸胜,庆元年间犹存。
元代,沧浪亭废为僧舍。僧宗敬在沧浪亭旧址建妙隐庵,至正年间,僧善庆在其东侧建大云庵,又名结草庵,为南禅集云寺别院。明洪武24年(1391年),宝昙和尚居南禅集云寺,将妙隐、大云两庵并入。嘉靖十三年(1534年)知府胡缵宗将妙隐庵改为韩蕲王祠。二十五年,结草庵僧文瑛复建沧浪亭。
清康熙中,巡抚王新命于此建苏公祠,34年(1695年)巡抚宋荦再建沧浪亭。乾隆南巡曾驻跸于此,亭南曾筑有拱门和御道。道光八年(1828年),巡抚陶澍于亭西南建“五百名贤祠”。太平天国战争时,亭遭毁。同治十二年(1873年)巡抚张树声、布政使应宝时重修沧浪亭,并在亭南增建“明道堂”。堂后折西为五百名贤祠,祠南为翠玲珑。亭北为面水轩、静吟亭、藕花水榭。还有闻妙香室、见心书屋、印心石屋、看山楼、仰止亭等。光绪初,园中犹有僧居。光绪末,被洋务局等借用。民国初,一度借设修志局。1927年,苏州美术专科学校校长颜文梁受聘为沧浪亭保管员。重修后,美校迁入。苏州沦陷时,日军占据此园,毁坏严重。1954年由市园林管理处接管整修,1955年正式开放。
沧浪亭经历代更迭兴废,现占地1.1万平方米,门前水面4862平方米。虽非宋时初貌,但园外清流萦回,园中古亭翼然,丘山古木,仍不失旧时风韵。沧浪亭阜高水广,境界清旷,历代文人名士题咏酬唱颇多。集欧阳修、苏舜钦诗句之亭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五百名贤祠集周代至清代2400年间吴郡名贤594人,勒石造像,垂范后人。季礼、伍子婿、白居易、范仲淹、文天祥、韩世忠、唐伯虎、文徵明、况钟、林则徐等皆列其中,有较高的文献价值。
留园: 位于阊门外留园路79号。
留园始建于明代。万历二十一年太仆寺少卿徐泰时罢官归里后,筑东园和西园。西园后舍作佛寺,即今戒幢律寺,东园即今留园前身。当时东园杂莳花竹,垒有假山,其中太湖石一座,名瑞云峰,高三丈余,妍巧甲于江南,相传为朱勉采凿,乃北宋“花石纲”遗物。乾隆四十四年,瑞云峰被移入织造府行宫。徐泰时去世后,东园渐废。五十九年,园归刘恕,经五年修复和扩建,于嘉庆三年告竣。园名“寒碧庄”,又名“花步小筑”,俗称“刘园”。园中有奇石十二峰,名奎宿、玉女、箬帽、青芝、累黍、一云、印月、猕猴、鸡冠、拂袖、仙掌、干霄,名重一时。其后,经咸丰更申战乱,园渐荒芜。
同治十二年,盛康购得此园,大加修治,并改“刘园”为“留园”,谐其音而取“长留天地间”之意,留园之名始于此。盛氏留园泉石之胜,草木之美,亭榭之幽深,盛誉一时;山石之奇,以冠云峰为最。辛亥革命后,盛康之子盛宣怀流亡日本,园遂衰败。1927年,北伐军二十一师司令部曾驻此园。40年代,侵华日军和......余下全文>>
沧浪亭旧址原为五代中吴军节度使孙承右的池馆,后渐废。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诗人苏舜钦被贬,流寓吴中,以四万钱购得孙氏园址,在北部土山傍水处筑亭名“沧浪”,取《孟子》和《楚辞》中“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浊兮可以濯我足”之意,自号沧浪翁,作《沧浪亭记》。之后,屡易其主,先是章庄敏(一说章申公)、龚熙仲各得其半。章氏扩大花园,营建大阁,“园亭之胜,甲于东南”。
南宋绍兴初,沧浪亭为抗金名将韩世忠所得,改名“韩园”。韩氏在两山之间筑桥,取名“飞虹”,山上有连理木、寒光堂、冷风亭、运堂,水边筑濯缨亭,又有梅亭“瑶华境界”、竹亭翠玲珑、桂亭清香馆诸胜,庆元年间犹存。
元代,沧浪亭废为僧舍。僧宗敬在沧浪亭旧址建妙隐庵,至正年间,僧善庆在其东侧建大云庵,又名结草庵,为南禅集云寺别院。明洪武24年(1391年),宝昙和尚居南禅集云寺,将妙隐、大云两庵并入。嘉靖十三年(1534年)知府胡缵宗将妙隐庵改为韩蕲王祠。二十五年,结草庵僧文瑛复建沧浪亭。
清康熙中,巡抚王新命于此建苏公祠,34年(1695年)巡抚宋荦再建沧浪亭。乾隆南巡曾驻跸于此,亭南曾筑有拱门和御道。道光八年(1828年),巡抚陶澍于亭西南建“五百名贤祠”。太平天国战争时,亭遭毁。同治十二年(1873年)巡抚张树声、布政使应宝时重修沧浪亭,并在亭南增建“明道堂”。堂后折西为五百名贤祠,祠南为翠玲珑。亭北为面水轩、静吟亭、藕花水榭。还有闻妙香室、见心书屋、印心石屋、看山楼、仰止亭等。光绪初,园中犹有僧居。光绪末,被洋务局等借用。民国初,一度借设修志局。1927年,苏州美术专科学校校长颜文梁受聘为沧浪亭保管员。重修后,美校迁入。苏州沦陷时,日军占据此园,毁坏严重。1954年由市园林管理处接管整修,1955年正式开放。
沧浪亭经历代更迭兴废,现占地1.1万平方米,门前水面4862平方米。虽非宋时初貌,但园外清流萦回,园中古亭翼然,丘山古木,仍不失旧时风韵。沧浪亭阜高水广,境界清旷,历代文人名士题咏酬唱颇多。集欧阳修、苏舜钦诗句之亭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五百名贤祠集周代至清代2400年间吴郡名贤594人,勒石造像,垂范后人。季礼、伍子婿、白居易、范仲淹、文天祥、韩世忠、唐伯虎、文徵明、况钟、林则徐等皆列其中,有较高的文献价值。
留园: 位于阊门外留园路79号。
留园始建于明代。万历二十一年太仆寺少卿徐泰时罢官归里后,筑东园和西园。西园后舍作佛寺,即今戒幢律寺,东园即今留园前身。当时东园杂莳花竹,垒有假山,其中太湖石一座,名瑞云峰,高三丈余,妍巧甲于江南,相传为朱勉采凿,乃北宋“花石纲”遗物。乾隆四十四年,瑞云峰被移入织造府行宫。徐泰时去世后,东园渐废。五十九年,园归刘恕,经五年修复和扩建,于嘉庆三年告竣。园名“寒碧庄”,又名“花步小筑”,俗称“刘园”。园中有奇石十二峰,名奎宿、玉女、箬帽、青芝、累黍、一云、印月、猕猴、鸡冠、拂袖、仙掌、干霄,名重一时。其后,经咸丰更申战乱,园渐荒芜。
同治十二年,盛康购得此园,大加修治,并改“刘园”为“留园”,谐其音而取“长留天地间”之意,留园之名始于此。盛氏留园泉石之胜,草木之美,亭榭之幽深,盛誉一时;山石之奇,以冠云峰为最。辛亥革命后,盛康之子盛宣怀流亡日本,园遂衰败。1927年,北伐军二十一师司令部曾驻此园。40年代,侵华日军和......余下全文>>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