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山的传说历史
答案:1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02 20:38
- 提问者网友:孤凫
- 2021-12-02 17:44
方山的传说历史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街头电车
- 2021-12-02 19:20
它是传说中南京第一个被人工改造过的山,秦始皇凿山通淮泄王气,晋宋时人就认为是在这儿。传说往往是历史的影子,方山至少在东吴时代就被纳入水利工程之中。
南方吴人以舟为车,水路交通自然是首选。南京向北,有天堑长江,同时也是黄金水道,再向北有邗沟和巢湖两条水路,一东一西沟通江淮;南京向南,则是水路交通的薄弱环节,金陵地势高于三吴的太湖流域,没有河流通航。通过占天斗地的人工改造,将南京与太湖水系的河道串连成线,成为弥补天然缺陷的唯一选择。吴人把工程起名为“破岗渎”,这个是真正的凿山断垄。方山是破岗渎的终点,山南筑有方山埭。埭就是横截河道的土坝。破岗渎中间高,两头低,要通过沿途上下十四埭,太湖船才能层层抬升至句容,再下航方山,经秦淮河入城,最后走运渎入吴宫。
过埭时,用牛牵绳引船,要缴牛埭税,有点像现在的高速公路收费站,在方山设有津主一人负责管理。所以古人相送,关系近、感情好的也就送到方山,由于方山距城有四十里,大多还要住一晚才依依惜别。迎来送往,客货中转,方山便热闹起来。
相传,晋元帝时,建康老百姓因为大官张廷尉私建大门侵占民宅,到处打官司无人敢理,后来听说另一个高大的官贺司空出城,便跑到方山拦住他告状,张廷尉吓坏了,赶紧拆掉大门,还亲自去方山请罪。晋成帝逝世,名士阮裕自会稽晋京,千里赴丧,不见京中名流,事毕了就打道回府,众人齐追至方山,不及而返。这两件事都记在《世说新语》里,所以方山津是东南方向出入京城的必经之地,与著名的石头津南北相对。王彪之、谢灵运也都有方山送别诗为证:
与诸兄弟方山别诗
晋·王彪之
脂车总驰轮。泛舟理飞棹。
丝染墨悲欢。路歧杨感悼。
邻里相送至方山
宋·谢灵运
祗役出皇邑,相期憩瓯越。
解缆及流潮,怀旧不能发。
析析就衰林,皎皎明秋月。
含情易为盈,遇物难可歇。
积疴谢生虑,寡欲罕所阙。
资此永幽栖,岂伊年岁别。
各勉日新志,音尘慰寂蔑。
谢灵运此去就任永嘉太守,其永嘉山水诗是中国诗风的一大转折。“析析就衰林,皎皎明秋月”两句已见山水寄情之端。
过往的人多了,方山之奇便为人所注意,六朝人又爱山水泉林之幽隐。元嘉末,尚书令何尚之退休后即僦居方山,还写了《退居赋》以明其志。何尚之是“赞扬佛教”的著名居士。此后,孝武帝时,又有高僧释法瑗庐于方山,注《胜鬘》及《微密持经》。这是方山与佛教搭上关系的最早明证。
方山这么好,于是皇帝也来凑热闹,齐武帝就梦想着要在这儿起离宫,大诗人王融、沈约都有《侍游方山应诏》诗,估计和此事有关:
侍游方山应诏
王融
巡躅望登年,怅饮临秋县。
日羽镜霜浔,云旗落风甸。
四瀛良在目,八寓婉如见。
小臣窃自嘉,预奉栢梁讌。
侍游方山应诏
沈约
清汉夜昭晳,扶桑晓陆离。
发歌摐阳下,建羽朝夕池。
摐金浮水若,耸跸诏山祗。
一沾九霄露,藜藿终自知。
后来的朱洪武,晚年也动过方山的心思,“命户部于正阳门外距板桥五里度地,自牛首山接方山,西傍河涯为上林苑,户部为图以进,寻以妨民业止之。”
方山的繁荣与南京的地位休戚相关,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隋文帝统一南北灭陈后,对南京做了两件坏事。一件是六朝台城平荡为农田,这倒还好,没人住的皇宫终究要废圯,老百姓还可以多两块砌房的砖瓦。还有一件才是真正的“辣手摧花”,废弃破岗渎,南京从此像被人挑了筋,切断了与三吴腹心之地的紧密联系,武功尽废。后来南唐建国,因为太湖一带基本为吴越控制,东南水路依旧不通。南宋初年,金兀术就为这个吃了大亏,他领着载满财货的船队从江南返回时,只能绕道镇江,结果困在到处都是芦苇、港汊的黄天荡,差点被韩世忠包了饺子。到了朱元璋,破岗渎已经没法恢复,只好在溧水另开胭脂河,才解决与苏南的交通难题。
南方吴人以舟为车,水路交通自然是首选。南京向北,有天堑长江,同时也是黄金水道,再向北有邗沟和巢湖两条水路,一东一西沟通江淮;南京向南,则是水路交通的薄弱环节,金陵地势高于三吴的太湖流域,没有河流通航。通过占天斗地的人工改造,将南京与太湖水系的河道串连成线,成为弥补天然缺陷的唯一选择。吴人把工程起名为“破岗渎”,这个是真正的凿山断垄。方山是破岗渎的终点,山南筑有方山埭。埭就是横截河道的土坝。破岗渎中间高,两头低,要通过沿途上下十四埭,太湖船才能层层抬升至句容,再下航方山,经秦淮河入城,最后走运渎入吴宫。
过埭时,用牛牵绳引船,要缴牛埭税,有点像现在的高速公路收费站,在方山设有津主一人负责管理。所以古人相送,关系近、感情好的也就送到方山,由于方山距城有四十里,大多还要住一晚才依依惜别。迎来送往,客货中转,方山便热闹起来。
相传,晋元帝时,建康老百姓因为大官张廷尉私建大门侵占民宅,到处打官司无人敢理,后来听说另一个高大的官贺司空出城,便跑到方山拦住他告状,张廷尉吓坏了,赶紧拆掉大门,还亲自去方山请罪。晋成帝逝世,名士阮裕自会稽晋京,千里赴丧,不见京中名流,事毕了就打道回府,众人齐追至方山,不及而返。这两件事都记在《世说新语》里,所以方山津是东南方向出入京城的必经之地,与著名的石头津南北相对。王彪之、谢灵运也都有方山送别诗为证:
与诸兄弟方山别诗
晋·王彪之
脂车总驰轮。泛舟理飞棹。
丝染墨悲欢。路歧杨感悼。
邻里相送至方山
宋·谢灵运
祗役出皇邑,相期憩瓯越。
解缆及流潮,怀旧不能发。
析析就衰林,皎皎明秋月。
含情易为盈,遇物难可歇。
积疴谢生虑,寡欲罕所阙。
资此永幽栖,岂伊年岁别。
各勉日新志,音尘慰寂蔑。
谢灵运此去就任永嘉太守,其永嘉山水诗是中国诗风的一大转折。“析析就衰林,皎皎明秋月”两句已见山水寄情之端。
过往的人多了,方山之奇便为人所注意,六朝人又爱山水泉林之幽隐。元嘉末,尚书令何尚之退休后即僦居方山,还写了《退居赋》以明其志。何尚之是“赞扬佛教”的著名居士。此后,孝武帝时,又有高僧释法瑗庐于方山,注《胜鬘》及《微密持经》。这是方山与佛教搭上关系的最早明证。
方山这么好,于是皇帝也来凑热闹,齐武帝就梦想着要在这儿起离宫,大诗人王融、沈约都有《侍游方山应诏》诗,估计和此事有关:
侍游方山应诏
王融
巡躅望登年,怅饮临秋县。
日羽镜霜浔,云旗落风甸。
四瀛良在目,八寓婉如见。
小臣窃自嘉,预奉栢梁讌。
侍游方山应诏
沈约
清汉夜昭晳,扶桑晓陆离。
发歌摐阳下,建羽朝夕池。
摐金浮水若,耸跸诏山祗。
一沾九霄露,藜藿终自知。
后来的朱洪武,晚年也动过方山的心思,“命户部于正阳门外距板桥五里度地,自牛首山接方山,西傍河涯为上林苑,户部为图以进,寻以妨民业止之。”
方山的繁荣与南京的地位休戚相关,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隋文帝统一南北灭陈后,对南京做了两件坏事。一件是六朝台城平荡为农田,这倒还好,没人住的皇宫终究要废圯,老百姓还可以多两块砌房的砖瓦。还有一件才是真正的“辣手摧花”,废弃破岗渎,南京从此像被人挑了筋,切断了与三吴腹心之地的紧密联系,武功尽废。后来南唐建国,因为太湖一带基本为吴越控制,东南水路依旧不通。南宋初年,金兀术就为这个吃了大亏,他领着载满财货的船队从江南返回时,只能绕道镇江,结果困在到处都是芦苇、港汊的黄天荡,差点被韩世忠包了饺子。到了朱元璋,破岗渎已经没法恢复,只好在溧水另开胭脂河,才解决与苏南的交通难题。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