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知识点

答案:2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31 21:51
  • 提问者网友:兔牙战士
  • 2021-01-31 03:37
【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知识点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煞尾
  • 2021-01-31 04:58
【答案】 .阅读课文,归纳本文结构(重点1的解决)
  讨论并归纳:可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三个部分来列提纲.第一部分(l~2段):提出问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要格物致知.
  第二部分(3~12段):分析问题.
  第一层(3~5段):分析中国教育不重视格物致知的社会根源.举例王阳明的格物是格已,这种观点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
  第二层(6~10段):分析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第三层(11~12段):分析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中国学生的现状以“我”举例.
  第三部分:解决问题.强调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的意义并对我们这一代提出希望.
  三、深层探究课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抢答或齐答)(难点的解决)
  (1)实际上,造成了刚才那个女大学生高分低能的原因就是因为她缺少格物致知精神.格物致知精神既然这么重要,“格物致知”中国词究竟是上面意思?明确:格物致知就是“从探察事物而得到知识”的意思.“格物致知”作为一种精神,是指从推究事物的原理而得到知识的一种精神.
  (2)传统的中国教育为什么不重视真正的“格”?传统的中国教育有什么弊端?
  明确:传统的中国教育不重视真正的“格”,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传统的中国教育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缺乏对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3)作者说我们每个人应该有格物致知精神,那么,我们为什么应该有格物致知精神?作者是怎样论述的?
  (学生浏览课文,筛选信息,合作讨论,形成一致观点)
  明确:作者讲了三方面的道理来证明“我们每个人应该有格物致知精神”这个论点的:
  道理(1)这是由传统中国教育导致的中国学生的弱点决定了的.
  道理(2)这是被科学进展的历史和实验的过程证明了的.
  道理(3)这也是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所不可少的.
  作者提倡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即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这对于今天素质教育中要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4)判断一个人是否具有“格物致知”的精神关键是什么?
  明确:判断一个人是否具有“格物致知”的精神关键是他是否对事物客观的、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积极主动的探索,也就是我们平日所说的“努力探索”的精神、“勇于实践”“大胆创新”的精神.不具备这些,就不具备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
  四、合作探究,明确本文论证方法(重点2的解决) 聚焦论证方法
  学生讨论、明确:A.引用论证法:
  开头引用《大学》,指出“格物致知”的基本意思,第三段引用《大学》介绍“格物致知”的目的,解释“格物致知”真意被埋没的原因.
  B.举例论证法:
  借王阳明“格”竹苦思头痛的失败的事例,论述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借通过实验了解竹子性质的事例,论述实验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借中国学生成绩好而面临研究工作却束手无策的事例论述了中国学生偏向于理论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思维而不愿动手;借作者的亲身经历论述以埋头苦读应付一切对于实际需要毫无帮助.
  C.对比论证.
  中国传统教育埋没了“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强调知识的获得是通过内心体验和自我检讨,与科学进展的历史说明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得到形成鲜明的对比;
  明朝大理论家王阳明“格”竹,把探究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终因头痛失败的事例,与通过科学实验了解柱子的性质的事例进行对比,突出知识的获得只能通过实验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一袍清酒付
  • 2021-01-31 05:45
回答的不错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