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轴承损坏的形式主要由哪几种?
答案:6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07 06:06
- 提问者网友:美人性情
- 2021-01-06 16:38
滚动轴承损坏的形式主要由哪几种?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拜訪者
- 2021-01-06 18:07
疲劳点蚀,擦伤,烧伤,电蚀,保持架损伤,内外环断裂,滚珠失圆,滚道面剥离。
滚动轴承:滚动轴承(rollingbearing)是将运转的轴与轴座之间的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从而减少摩擦损失的一种精密的机械元件。滚动轴承一般由内圈、外圈、滚动体和保持架四部分组成。内圈的作用是与轴相配合并与轴一起旋转;外圈作用是与轴承座相配合,起支撑作用;滚动体是借助于保持架均匀的将滚动体分布在内圈和外圈之间,其形状大小和数量直接影响着滚动轴承的使用性能和寿命;保持架能使滚动体均匀分布,防止滚动体脱落,引导滚动体旋转起润滑作用。
滚动轴承:滚动轴承(rollingbearing)是将运转的轴与轴座之间的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从而减少摩擦损失的一种精密的机械元件。滚动轴承一般由内圈、外圈、滚动体和保持架四部分组成。内圈的作用是与轴相配合并与轴一起旋转;外圈作用是与轴承座相配合,起支撑作用;滚动体是借助于保持架均匀的将滚动体分布在内圈和外圈之间,其形状大小和数量直接影响着滚动轴承的使用性能和寿命;保持架能使滚动体均匀分布,防止滚动体脱落,引导滚动体旋转起润滑作用。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零点过十分
- 2021-01-06 19:17
我说的简单点:轴承内外圈发生断裂、滚球出现损坏,噪音大、保持器变形。
- 2楼网友:孤独的牧羊人
- 2021-01-06 19:10
轴承跑内圈或者跑外圈
轴承滚子出现损坏
轴承转动噪音大
轴承
轴承滚子出现损坏
轴承转动噪音大
轴承
- 3楼网友:十鸦
- 2021-01-06 18:53
滚动轴承的失效形式多种多样,本节简单介绍轴承的常见失效形式以及造成这些失效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1、剥离
损伤状态:轴承在承受旋转载荷时,内圈、外圈的滚道或滚动体面由于滚动疲劳而呈现鱼鳞状的剥离现象。
原因:载荷不当;安装不良(非直线性);力矩载荷;异物进入、进水;润滑不良、润滑剂不合适;轴承游隙不适当;轴承箱京都不好、轴承箱的刚性不均、轴的挠度大;生锈、侵蚀点、擦伤和压痕(表面变形现象)。
措施:检查载荷的大小;改善安装方法、改善密封装置、停机时防锈;使用适当粘度的润滑剂、改善润滑方法;检查轴和轴承箱的精度;检查游隙。
2、剥离
损伤状态:呈现出带有轻微磨损的暗面,暗面上由表及里有多条深至5~10μm,的微小裂缝,并在大范围内发生微小脱落(微小剥离)。
原因:润滑剂不合适;异物进入了润滑剂内;润滑剂不良造成表面粗糙;配对滚动零件的表面质量不好。
措施:选择润滑剂;改善密封装置;改善配对滚动零件的表面粗糙度。
3、卡伤
损伤状态:卡伤是指由于在华东面的微小烧伤汇总而产生的表面损伤,表面为滑道面、滚道面圆周方向的线状伤痕。滚子断面的摆线状伤痕靠近滚子端面的轴环面的卡伤。
原因:过大载荷、过大预压;润滑不良;异物咬入;内圈外圈的倾斜、轴的挠度;轴、轴承箱的精度。
4、擦伤
损伤状态:所谓擦伤,是在滚道面和滚动面上,由随着滚动的打滑和油膜热裂产生的微小烧伤汇总而成的表面损伤。
原因:高速轻载荷;急加减速;润滑剂不适当;水的进入。
措施:改善预压;改善轴承游隙;使用油膜性好的润滑剂;改善润滑防震;改善密封装置。
5、断裂
损伤状态:由于对滚道的挡边或滚子角的局部施加冲击或过大载荷,而使其一小部分断裂。
原因:安装时受到了打击;载荷过大;跌落等;使用不良。
措施:改善安装方法(采用热装、使用适当的工具夹);改善载荷条件;轴承安装到位,使挡边受支承。
6、裂纹、裂缝
损伤状态:滚道轮或滚动体有事会产生裂纹损伤。如果继续使用,裂纹将发展为裂缝。
原因:过大过盈量;过大载荷、冲击载荷;剥落有所发展;由于滚道轮或安装构件的接触而产生的发热和微震磨损;蠕变造成的发热;锥轴的锥角不良;轴的圆柱度不良;轴台阶的圆角半径比轴承倒角大而造成与轴承倒角的干扰。
7、保持架的损伤
损伤状态:保持架的损伤由保持架的变形、折损、磨损等,以及柱的折损、端面部的变形、凹处面的磨损、导向面的磨损。
原因:安装不良(轴承的非直线性);使用不良;力矩载荷大;冲击,震动大;转速过大,急加减速;润滑不良;温度上升。
措施:检查安装方法;检查载荷、旋转及温度条件;减低震动;合理选择保持架;改变润滑剂和润滑方法。
8、压痕
损伤状态:金属粉末等异物在滚道面或转动面上产生凹痕。由于安装等时受到冲击,在滚动体的间距间隔上形成凹面(布氏硬度压痕)。
原因:金属粉末等的异物咬入;组装时或运输过程中受到的冲击载荷过大。
措施:冲击轴套;改善密封装置;过滤润滑油;改善组装及使用方法。
9、梨皮状点蚀
损伤状态:在滚道面上产生弱光泽的暗色梨皮状点蚀。
原因:润滑过程中出现异物咬入;由于空气中的水分而结露;润滑不良。
措施:改善密封装置;充分过滤润滑油;使用合适的润滑剂。
10、磨损
损伤状态:由于摩擦而造成滚道面或滚动面、滚子断面、轴环面及保持架的凹面磨损。
原因:异物侵入;生锈电蚀;润滑不良;由于滚动体的不规则运动而造成的打滑。
措施:改善密封装置;清洗轴承箱;充分过滤润滑油;检查润滑剂及润滑方法;防止非直线性。
11、微振磨损
损伤状态:由于两个接触面间相对反复微小滑动而产生的磨损,在滚道面和滚动体的接触部分上产生。由于发生红褐色和黑色磨损粉末,因而也称微振磨损腐蚀。
原因:润滑不良;小振幅的摇摆运动;过盈量不足。
措施:使用适当的润滑剂;加预压;检查过盈量;向配合面上涂润滑剂
12、假性布氏压痕
损伤状态:在微振期间,在滚动体和滚道轮的接触部分由于震动和摇动造成磨损有所发展,产生类似布氏压痕的印痕。
原因:在运输过程中轴承在停转时的震动和摆动;小振幅的摆动;润滑不良。
措施:运输过程中对轴和轴承箱加以固定;运输时内圈和外圈要分开包装;加上预压,减轻震动;使用适当的润滑剂。
13、蠕变
损伤状态:所谓蠕变是指在轴承的配合面上产生间隙时,配合面之间发生相对滑动。发生蠕变的配合面呈现出光亮镜面或暗面,有时也有卡伤磨损产生。
原因:过盈量不足或间隙配合时紧定套紧固不够。
措施:检查过盈量,实施止转措施;适当紧固紧定套;提高轴和轴承箱的精度;轴向预压;滚道轮侧面紧固;粘结配合面;向配合面涂润滑剂。
14、烧伤
损伤状态:滚道轮、滚动体以及保持架在旋转中急剧发热直至变色、软化、熔敷和破损。
原因:润滑不良;载荷过大(预压过大);转速过大;游隙过小;水、异物的侵入;轴、轴承箱的精度不良、轴的挠度大。
措施:更换润滑剂及润滑方法;合理选择轴承;改善配合、轴承间隙和预压;改善密封装置;检测轴和轴承箱的精度;改善安装方法。
15、电蚀
损伤状态:所谓电蚀是指电流在循环转动的轴承滚道轮和滚动体的接触部分流动时,通过薄薄的润滑油膜发生火花,使其表面出现局部的熔融和凹凸现象。
原因:外圈和内圈间的电势差。
措施:在设定电路时,电流不要流过轴承部分;对轴承进行绝缘处理。
16、生锈、腐蚀
损伤状态:轴承的生锈和腐蚀有滚道轮、滚动体表面的坑状锈、全面生锈及腐蚀。
原因:水、腐蚀性物质(漆、煤气等)的侵入;润滑剂不合适;由于水蒸气的凝结而附有水滴;高温多湿状态下停转;运输过程中防锈不良;保管不当;使用不当。
措施:改善密封装置;改善润滑方法;停转时采取防锈措施;改善保管方法;使用时要加以注意。
17、安装伤痕
损伤状态:在安装和拆卸时对滚道面及滚动面上造成的轴向线状伤痕。
原因:安装、拆卸时的内圈、外圈倾斜安装;拆卸时的冲击载荷。
措施:使用恰当的工具;防止冲击载荷;安装时零件之间的定心。
18、变色
损伤状态:由于温度上升和润滑剂反应等,滚道轮和滚动体及保持架变色。
原因:润滑不良;与润滑剂的反应造成热态浸油;温度上升大。
措施;改善润滑方法。
1、剥离
损伤状态:轴承在承受旋转载荷时,内圈、外圈的滚道或滚动体面由于滚动疲劳而呈现鱼鳞状的剥离现象。
原因:载荷不当;安装不良(非直线性);力矩载荷;异物进入、进水;润滑不良、润滑剂不合适;轴承游隙不适当;轴承箱京都不好、轴承箱的刚性不均、轴的挠度大;生锈、侵蚀点、擦伤和压痕(表面变形现象)。
措施:检查载荷的大小;改善安装方法、改善密封装置、停机时防锈;使用适当粘度的润滑剂、改善润滑方法;检查轴和轴承箱的精度;检查游隙。
2、剥离
损伤状态:呈现出带有轻微磨损的暗面,暗面上由表及里有多条深至5~10μm,的微小裂缝,并在大范围内发生微小脱落(微小剥离)。
原因:润滑剂不合适;异物进入了润滑剂内;润滑剂不良造成表面粗糙;配对滚动零件的表面质量不好。
措施:选择润滑剂;改善密封装置;改善配对滚动零件的表面粗糙度。
3、卡伤
损伤状态:卡伤是指由于在华东面的微小烧伤汇总而产生的表面损伤,表面为滑道面、滚道面圆周方向的线状伤痕。滚子断面的摆线状伤痕靠近滚子端面的轴环面的卡伤。
原因:过大载荷、过大预压;润滑不良;异物咬入;内圈外圈的倾斜、轴的挠度;轴、轴承箱的精度。
4、擦伤
损伤状态:所谓擦伤,是在滚道面和滚动面上,由随着滚动的打滑和油膜热裂产生的微小烧伤汇总而成的表面损伤。
原因:高速轻载荷;急加减速;润滑剂不适当;水的进入。
措施:改善预压;改善轴承游隙;使用油膜性好的润滑剂;改善润滑防震;改善密封装置。
5、断裂
损伤状态:由于对滚道的挡边或滚子角的局部施加冲击或过大载荷,而使其一小部分断裂。
原因:安装时受到了打击;载荷过大;跌落等;使用不良。
措施:改善安装方法(采用热装、使用适当的工具夹);改善载荷条件;轴承安装到位,使挡边受支承。
6、裂纹、裂缝
损伤状态:滚道轮或滚动体有事会产生裂纹损伤。如果继续使用,裂纹将发展为裂缝。
原因:过大过盈量;过大载荷、冲击载荷;剥落有所发展;由于滚道轮或安装构件的接触而产生的发热和微震磨损;蠕变造成的发热;锥轴的锥角不良;轴的圆柱度不良;轴台阶的圆角半径比轴承倒角大而造成与轴承倒角的干扰。
7、保持架的损伤
损伤状态:保持架的损伤由保持架的变形、折损、磨损等,以及柱的折损、端面部的变形、凹处面的磨损、导向面的磨损。
原因:安装不良(轴承的非直线性);使用不良;力矩载荷大;冲击,震动大;转速过大,急加减速;润滑不良;温度上升。
措施:检查安装方法;检查载荷、旋转及温度条件;减低震动;合理选择保持架;改变润滑剂和润滑方法。
8、压痕
损伤状态:金属粉末等异物在滚道面或转动面上产生凹痕。由于安装等时受到冲击,在滚动体的间距间隔上形成凹面(布氏硬度压痕)。
原因:金属粉末等的异物咬入;组装时或运输过程中受到的冲击载荷过大。
措施:冲击轴套;改善密封装置;过滤润滑油;改善组装及使用方法。
9、梨皮状点蚀
损伤状态:在滚道面上产生弱光泽的暗色梨皮状点蚀。
原因:润滑过程中出现异物咬入;由于空气中的水分而结露;润滑不良。
措施:改善密封装置;充分过滤润滑油;使用合适的润滑剂。
10、磨损
损伤状态:由于摩擦而造成滚道面或滚动面、滚子断面、轴环面及保持架的凹面磨损。
原因:异物侵入;生锈电蚀;润滑不良;由于滚动体的不规则运动而造成的打滑。
措施:改善密封装置;清洗轴承箱;充分过滤润滑油;检查润滑剂及润滑方法;防止非直线性。
11、微振磨损
损伤状态:由于两个接触面间相对反复微小滑动而产生的磨损,在滚道面和滚动体的接触部分上产生。由于发生红褐色和黑色磨损粉末,因而也称微振磨损腐蚀。
原因:润滑不良;小振幅的摇摆运动;过盈量不足。
措施:使用适当的润滑剂;加预压;检查过盈量;向配合面上涂润滑剂
12、假性布氏压痕
损伤状态:在微振期间,在滚动体和滚道轮的接触部分由于震动和摇动造成磨损有所发展,产生类似布氏压痕的印痕。
原因:在运输过程中轴承在停转时的震动和摆动;小振幅的摆动;润滑不良。
措施:运输过程中对轴和轴承箱加以固定;运输时内圈和外圈要分开包装;加上预压,减轻震动;使用适当的润滑剂。
13、蠕变
损伤状态:所谓蠕变是指在轴承的配合面上产生间隙时,配合面之间发生相对滑动。发生蠕变的配合面呈现出光亮镜面或暗面,有时也有卡伤磨损产生。
原因:过盈量不足或间隙配合时紧定套紧固不够。
措施:检查过盈量,实施止转措施;适当紧固紧定套;提高轴和轴承箱的精度;轴向预压;滚道轮侧面紧固;粘结配合面;向配合面涂润滑剂。
14、烧伤
损伤状态:滚道轮、滚动体以及保持架在旋转中急剧发热直至变色、软化、熔敷和破损。
原因:润滑不良;载荷过大(预压过大);转速过大;游隙过小;水、异物的侵入;轴、轴承箱的精度不良、轴的挠度大。
措施:更换润滑剂及润滑方法;合理选择轴承;改善配合、轴承间隙和预压;改善密封装置;检测轴和轴承箱的精度;改善安装方法。
15、电蚀
损伤状态:所谓电蚀是指电流在循环转动的轴承滚道轮和滚动体的接触部分流动时,通过薄薄的润滑油膜发生火花,使其表面出现局部的熔融和凹凸现象。
原因:外圈和内圈间的电势差。
措施:在设定电路时,电流不要流过轴承部分;对轴承进行绝缘处理。
16、生锈、腐蚀
损伤状态:轴承的生锈和腐蚀有滚道轮、滚动体表面的坑状锈、全面生锈及腐蚀。
原因:水、腐蚀性物质(漆、煤气等)的侵入;润滑剂不合适;由于水蒸气的凝结而附有水滴;高温多湿状态下停转;运输过程中防锈不良;保管不当;使用不当。
措施:改善密封装置;改善润滑方法;停转时采取防锈措施;改善保管方法;使用时要加以注意。
17、安装伤痕
损伤状态:在安装和拆卸时对滚道面及滚动面上造成的轴向线状伤痕。
原因:安装、拆卸时的内圈、外圈倾斜安装;拆卸时的冲击载荷。
措施:使用恰当的工具;防止冲击载荷;安装时零件之间的定心。
18、变色
损伤状态:由于温度上升和润滑剂反应等,滚道轮和滚动体及保持架变色。
原因:润滑不良;与润滑剂的反应造成热态浸油;温度上升大。
措施;改善润滑方法。
- 4楼网友:我住北渡口
- 2021-01-06 18:24
疲劳点蚀,擦伤,烧伤,电蚀,保持架损伤,内外环断裂,滚珠失圆,滚道面剥离。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