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天长的民俗艺术

答案:1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03 12:49
  • 提问者网友:龅牙恐龙妹
  • 2021-04-02 21:24
天长的民俗艺术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深街酒徒
  • 2021-04-02 21:55
民歌 天长民歌从种类上分,有小调、秧歌、号子等,以各种小调流行最广。较著名的有:“小放牛”、“大补缸”、“孟姜女”、“道情”、“杨柳青”、“三十六码头”、“卖油郎”、“打驴蒿”等。唱词结构主要有“四句头”、“五句半”、“七字韵”、“传十字”、“七说八唱”、“四说四唱”等。唱法有独唱、对唱、合唱、和唱等。曲调音域窄,节奏舒缓,人人能上口风格柔和,婉转悠扬。由于歌词创作有很大的即兴性,曲调变化不多,单乐句的多次反复构成一段。许多曲子独唱、对唱、合唱等并无定规,全由当时场景、气氛而定。 舞蹈 天长民间舞蹈种类繁多,形式多样。舞龙也称龙舞、玩龙。天长舞龙历史悠久,套数较多,一般有走龙、跑龙、叠龙等。还有跪、坐、卧、穿、叉、擦等高难动作。舞龙时配以锣鼓乐。舞狮子也叫狮子舞。动作有搔痒、舔毛、打滚、抖毛、跳跃、跌扑、登高、腾转、踩球等。以锣鼓乐伴奏。走旱船旱船以竹竿、纸、布等材料扎制而成,一人顶船(船心),船两边各有一人,主角“骚达子”,配角“大相公”,手持竹竿作船公状与顶船者相互逗趣、答唱。多即兴表演,基本动作有行船、撑船、打旋等,还有锣鼓丝弦伴奏。旧者船心多为男扮女妆。抗日战争时期,玩旱船在本县最为兴盛,淮南大众剧团以女角顶船,旱船扎制精细,挂满纸花,自此,旱船在天长被称为“花船”,其演唱内容也得以革新。 民间器乐 天长地区明清时期流传着丰富的民间器乐。天长的民间器乐吸收了苏北、苏南的民间器乐、戏剧(扬剧、洪山戏)伴奏器乐和佛教、道教的打击器乐,经民间演奏者不断丰富变化,逐渐形成地方风格。建国前,天长地区流行的民间器乐曲牌有“万年欢”、“柳青娘”、“下江船子”、“小包妆台”、“鲜花调”等数十种。扬剧曲牌有“梳妆台”、“大陆板”、“满江红”、“八段景”、“道情”以及苏北、苏南的民间小调。打击器乐曲牌有“急急风”、“凤点头”、“叠宝塔”、“六苏”、“大开门”、“小开门”等。天长民间器乐中,管乐器以笛、唢呐、笙、箫为主,弦乐器以二胡为主,击乐器有锣、鼓、大铙、小钹、小锣等。建国前后,各种“吹手”班子活跃在四乡八镇,为婚丧喜庆演奏。其中城里的“吹手”大都为理发工人。天长的“吹手”以长兴朱文江最为著名,他12岁随父学艺,13岁正式外出演奏,建国后参加过省、地民间艺人会演,多次获奖。天长尚有各种“吹手”班子300多个,各种民间艺人数以千计,但多已演奏现代歌曲和流行音乐,古老的民间曲牌已逐渐失传。 曲艺 说唱本县主要曲艺形式。用洪山调为曲,独唱或男女对唱。主要曲日有“孟姜女”、“唐明皇游月宫”、“魏征斩老龙”、“张良拜相”、“李三娘”等。大鼓建国后流行。在淮北大鼓的基础上,揉以天长说唱,形成独具风格的天长大鼓,说唱结合,击鼓伴奏,主要书目有《说唐》、《杨家将》、《岳传》、《林海雪原》等。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