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姓刘的来源
答案:1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07 07:38
- 提问者网友:十年饮冰
- 2021-03-07 01:27
关于姓刘的来源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北城痞子
- 2021-03-07 02:45
刘姓的来源 刘为华人第四大姓。起源有三;
①源出于祁姓。相传帝尧姓伊祁,他的子孙有一支以祁为姓,被封在刘国(河北唐县),后代称刘氏。
②源出于杜姓。杜伯的孙子士会在晋国任士师,晋襄公死后,士会去秦国接公子雍回国继位,因晋国国内有变故而留在秦国,其后世取姓刘(即“留”之意)。
③源出于姬姓。春秋时,周匡王封小儿子王季于刘邑(河南偃师县南),号刘康公,后代也称刘氏。刘姓历史上望族很多。彭城刘隗家族、南阳刘瑾家族、诸城刘墉家族在中国历史上举足轻重。至于开劈大汉帝国的沛县刘邦家族就更不用说了。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刘氏你帝400多年;三国时刘备建立蜀汉,两代称帝43年;南北朝刘裕建立宋,历时60年;元末刘伯温辅佐朱元璋建立明朝,统一中国276年。可见刘氏善于建基立业。
刘姓家族较复杂 组成分子达五群
这个家族,组织情形也比较复杂。据考证,他们的组成分子至少有以下的五群——滞帝之裔、王季(周文王之父)之裔、娄氏之改姓、项礌之改姓及匈奴之改姓。
关于刘姓的得姓经纬,有一部《泰和刘氏先得录》的序文,记述得最为清楚:“惟刘姓出自祁,其后生子有文在手曰刘累,因以为名,事夏孔甲为御龙氏,子孙在商更为豕韦氏,又更为唐杜氏,至周又更为杜氏,杜氏生士荐为士师,因官命氏,又更为士氏,至晋,士会入秦,虽复归于晋,而子孙留秦者,遂稽刘累之名别姓刘氏,此得姓之所始。”
距今4000多年前的圣君唐尧,大家都知道是“五帝”之一帝喾之后,乃是黄帝的姬姓子孙。因此,追本溯源,的刘姓家族,很显然也是最为道地的黄帝子孙。
另外,在黄帝的其他子孙之中,根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的记载,也还有一支以刘为姓的。该书指出:“周大夫食采于刘亦为刘氏,康公、献公,其后也”,而这项文献所谓“周大夫”,经过历来许多学者的考据,已知为周文王之父周太王的后裔,在周成王的时候,被封于刘邑,也就是现在河南省偃师县西南的地方。换言之,这一支源自周太王的刘氏,是发于源河南。
那么,上述源自帝尧的刘氏,最初又是发源于何处?《通志氏族略》上记载:“陶唐氏之后,受封于刘,其地今定州唐县”,就明白指出了这一支刘氏的老家是在现在的河北省唐县。
大名鼎鼎的汉高祖刘邦,是出身于源自帝尧的那一支。据考证,这一支刘氏,初期是繁衍于现在的陕西、甘肃一带,到了公元前300年前,也就是周朝赧王的时代,开始向河南及江苏播迁。其中,辗转迁移到江苏丰、沛之地的子孙当中,有一位叫作刘端的人,生了4个儿子,依次为伯、仲、邦、交。老三刘邦,就是后来白手起家登上皇帝宝座的汉朝开国之主刘邦。
刘邦以一介平民东征西讨地打下了天下之后,很快地分封同姓于各地。于是,其后支派繁衍,很自然地到处为刘氏家族札下稳固的基础,形成了2000多年以来刘氏在每一处地方的盛况。据说,有汉一代,刘氏的皇亲国戚是分布于彭城、尉氏、临淮、南阳、广平、丹阳等地。到了第16世纪的明、清之际,刘氏的繁衍中心已增至25处,大致就是《中华姓府》一书所详列的彭城、沛国、弘农、河间、中山、梁郡、顿丘、南阳、东平、高堂、高密、竟陵、长沙、河南等地。姓刘的由来 【姓氏起源】相传,刘姓是帝尧的后代,居住在刘国。古时有个叫刘累的人,跟一个人学得养龙手艺,技术高超,远近闻名。因为夏王喜欢龙,于是就让刘累为他养龙,可养了没多久,有一条雌龙死了。刘累偷偷地把死龙做成羹呈给夏王吃。夏王吃后觉得味道鲜美,就问他是什么肉。刘累说是野味,夏王就命令刘累捕这种野味给他吃,并且要这种野味的幼崽,刘累没有办法,又担心事情败露受到惩罚,就偷跑到鲁县隐居起来。刘累的子孙后来便以刘为姓,成为我国刘姓的最早起源。关于姓刘的来源 刘姓,最早一支刘姓源自尧的后裔刘累,故刘累为刘姓得姓始祖。刘姓望出江苏彭城。
据史记《汉书》、《通志·氏族略》和《中国姓氏》所载,刘姓的起源主要有三支:祁姓、姬姓、外族的改姓。
至2013年有人口近7000万,占全国人口的5.34%,在王、李、张之后排第四位。刘姓建立了西汉、后汉、南汉等政权。关于姓刘的研究报告 刘姓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之中排第252位。在中国历史上,刘姓是登基为帝人数最多的一个姓氏。在中国古代有“刘天下,李半边”说法,而在中国北方则有“张王李赵遍地刘”的说法。刘姓在韩国亦有分布。另外,根据日本可查档案记载日本第三大姓高桥氏出自中国刘姓,为刘邦后裔。根据1977年中国史学家李栋明,在《东方杂志》发表的一篇有关“姓”的论文上指出,刘姓是全球华人十大姓之一。 刘姓来源: 1 出自祁姓陶唐氏,帝尧(伊祁放勋)之后,受封于刘(今河北省唐县),建立祁姓刘国,后裔因以为氏。裔孙刘累,能驯化龙,侍奉夏后,被夏朝第十三帝孔甲赐为御龙氏。此为祁姓之刘。史称刘氏正宗。 2出自祁姓士氏,西周初,武王崩,成王立(公元前1021年),周公辅政,唐国国君(刘累后裔)协同殷国武庚一起作乱,被周公诛.把唐国国君改封到杜原(今陕西西安市南杜陵)建杜国,最后一任国君杜伯周宣王时无罪被杀,杜伯之子杜隰叔逃到晋国,隰叔子杜蒍在晋国任士师之职,后以官职为氏,称士氏。其孙晋国大夫士会因国内动乱出奔到秦国,士会后来又回到国内,但有儿子留在秦国,留在秦国的后裔恢复刘姓。 3出自姬姓。其源头有二:一说是周太王(古公亶父)的后裔,西周初年,周成王封王季之子(周成王叔祖父)于刘邑(今河南偃师西南刘聚,相传为刘累故居,因得名),其后裔以邑名为氏,形成姬姓之刘。另说是:东周时期,周匡王姬班封其小儿子到刘邑建立刘国,号称刘康公。其后代亦以国为氏,是为姬姓刘的又一来源。这两支姬姓刘氏后代均无显族。 刘姓,以邑为氏,据专家考证,世界上刘姓人口在6456万,称得上是“遍地流(刘)”。刘汉王朝共历四百二十六年之久,刘姓人口在西汉年间就有十多万,在全国五千多万总人口中占有相当的比例。当时就已经成了大姓。 从明末开始,闽、粤刘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后又有不少人到海外谋生。姓刘的由来 刘姓,最早一支刘姓源自尧的后裔刘累,故刘累为刘姓得姓始祖。刘姓望出江苏彭城。
刘姓,汉朝国姓,中国曾经最具影响力的姓氏,现在最有影响力的姓氏之一,世界第四大姓,人数极多、分布极广。世界人口在9000万人以上,中国人口在7000万以上。大约占汉族人口5.5%,因政治原因在《百家姓》之中被排在第252位,实际上刘姓在宋朝为第三大姓。根据户籍管理部门的“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NCIIS),刘姓是第四大姓。
中国自古就有刘天下之说,无论是建立王朝的数量,还是称帝的人数,刘姓都远多于其他姓氏,刘姓称帝称王者多达1000多人。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帝王专业户”。
自刘累、刘康公开始,刘姓政权4000年连绵不断,先后建立朝代包括西汉、东汉、蜀汉、前赵、南朝宋、后汉、南汉、北汉、辽朝、刘国、西辽、玄汉、北辽、胡夏、后辽、大齐、东辽、汉国、东丹、燕国等王朝。另有刘圣、刘永、刘显、刘黎、刘龙儿等割据政权。根据《王道世系明鉴》记载吐蕃帝国、古格王朝和拉达克王朝的君主汉姓刘。
世界历史上刘姓建立政权最多、统治时间最长、称帝人数最多。在中国历史上,刘姓曾被套称为帝王之姓,《古今图书集成·民族典·卷三四三》载”大约得姓之尊、称帝之贵,无过于刘”。
刘氏是唯一曾2次统一中国和拥有世界最多诸侯王国,并在春秋战国、三国、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都拥有正统政权,最伟大姓氏!
当今专家在评论刘姓文化的时候,用十六个字精辟的评价和总结了这一伟大的姓氏:“帝王之尊、民族之名、影响之巨、万姓之首”。显然,这个评价是毫不过誉的。
刘姓主要分布在中国本土地区。在朝鲜、韩国、越南、新加坡亦有分布。另外根据日本可查档案记载日本第三大姓高桥氏出自中国刘姓,为刘邦后裔。现代刘姓除少数人明确表示在汉化过程中改为刘姓以外,其他刘姓绝大多数都是‘汉室之后’刘邦及其兄弟后代,此外刘姓还有汉后无二刘和天下一刘的说法。
凡是姓的字是刘的人均属于刘姓或刘氏。刘姓是当今世界人口第四多的姓氏。
在古代,刘氏特指姓刘的未婚女子或改姓夫姓刘的妇女。近现代以来,姓与氏的概念一般不作区分。
刘姓,以邑为氏,据专家考证,世界上刘姓人口有9000多万,称得上是“遍地刘”。刘氏建立东、西汉两朝,统治天下,于是其子孙分布于彭城、中山、长沙、南阳、天水、东平等十五处之多。另外全世界的刘姓人口聚在一起牵手能围绕地球转1.2圈。
折叠主要来源
来源一:
出自祁姓陶唐氏,帝尧(伊祁放勋)之后,受封于刘(今河北省唐县),建立祁姓刘国,后裔因以为源于祁姓,传说出自上古尧帝的后裔祁氏被封于刘国(前称定州唐县,今河北唐县),属于以国名为氏。相传,唐尧是远古祁姓部落陶唐氏的领袖,名放勋,他贤达善良,后成为部落联盟首领,被尊为五帝之一。据传说唐尧出身在顺平县 ( 原完县 ) 的伊祁山,伊祁山就又称作尧山,尧因地名而为祁姓,其第九子源明被封在刘国(今河北唐县),子孙遂以国名为氏,世代相传为刘氏,史称刘氏正宗。
又一说刘姓始于刘累(部分留氏族谱作“留被封杀累”)。《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载:“陶唐既衰,其后有刘 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孔甲赐之姓曰御龙氏,以事孔甲,能饮食之。夏后嘉之,赐氏曰御龙,以更豕韦之后。”《竹书纪年》云:“孔甲元年,废豕韦氏,使刘累豢龙。”《竹书纪年》云:“帝孔甲七年,刘累迁于鲁阳。”
来源二:
源于晋国士氏:帝尧裔孙刘累事夏王孔甲,赐氏御龙。后迁鲁县,至商代彭氏而为豕韦氏。商末国于唐,周成王灭唐,迁之杜(今西安市南杜陵),为唐杜氏。周宣王时国君杜伯无罪被杀,其子杜隰叔奔晋,其孙杜蒍在晋国担任士师,其玄孙士会因功封于范(今河南省范县)......余下全文>>姓刘的来源?? 关于刘字
刘字的本义——战斧
明清时期刘姓一方面继续保持晋唐以来就开始的由华北向东南的迁徙大势,同时又在“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浪潮中开始大规模地由东部地区向西南地区迁徙,并由中国东南沿海开始大规模向南洋地区拓展,从而形成了刘姓的第一次移民海外高潮。刘姓的历史 刘为华人第四大姓。起源有三;
①源出于祁姓。相传帝尧姓伊祁,他的子孙有一支以祁为姓,被封在刘国(河北唐县),后代称刘氏。
②源出于杜姓。杜伯的孙子士会在晋国任士师,晋襄公死后,士会去秦国接公子雍回国继位,因晋国国内有变故而留在秦国,其后世取姓刘(即“留”之意)。
③源出于姬姓。春秋时,周匡王封小儿子王季于刘邑(河南偃师县南),号刘康公,后代也称刘氏。刘姓历史上望族很多。彭城刘隗家族、南阳刘瑾家族、诸城刘墉家族在中国历史上举足轻重。至于开劈大汉帝国的沛县刘邦家族就更不用说了。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刘氏你帝400多年;三国时刘备建立蜀汉,两代称帝43年;南北朝刘裕建立宋,历时60年;元末刘伯温辅佐朱元璋建立明朝,统一中国276年。可见刘氏善于建基立业。简写的刘姓的来源 刘姓,以邑为氏,据专家考证,世界上刘姓人口在6000万以上,称得上是遍地流(刘)。按史书记载,有五处源起。
帝尧陶唐氏(伊祁氏、伊氏)之后,受封於刘(今河北省唐县),后裔因以为氏。裔孙刘累,能驯化龙,侍奉夏后,被夏朝第十三帝孔甲赐为御龙氏。此为祁姓之刘。
西周时,周成王封王季之子於刘邑(今河南省偃师县西南),子孙以邑为氏。此为姬姓之刘。
西汉初年,匈奴部族强盛,汉高祖刘邦采取和亲政策,以皇室宗女嫁给匈奴单於冒顿(音mo du墨读)为妻,冒顿姓挛 (音luan di銮低)。按匈奴习俗,贵者皆从母姓,所以挛 氏子孙皆姓刘。五胡乱华时汉国建立者刘渊就是匈奴贵族。
刘汉王朝曾赐项氏、娄氏为刘氏。
刘汉王朝共历四百二十六年之久,是中国封建社会历时最长的一个朝代,刘姓人口在西汉年间就有十多万,在全国五千多万总人口中占有相当的比例。当时就已经成了大姓。
从明末开始,闽、粤刘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后又有不少人到海外谋生。
刘氏的来源
1 出自祁姓,为炎帝尧陶唐氏之后。相传祁姓是黄帝的后裔所分得的姓氏之一,后来祁氏被封于刘国,亦即今定州唐县。其子孙以国为姓,相传姓刘。史称刘氏正宗,这就是陕西刘氏。
2 出自姬姓,为周太后的后裔。相传周武王去世后,周成王继位,封王季的儿子于刘邑,其后裔以邑为氏,世代相传姓刘,这就是河南刘氏。
3 出自他姓,为他族、他姓改嫁或赐姓刘。据史书记载:一、汉高祖刘邦实行和亲政策,以皇室宗女嫁于单于为妻。依照匈奴的习俗,贵者皆从母姓,单于的子孙于是皆从刘姓。于是便生成这支刘姓。二、据史籍记载,齐人娄敬在洛阳向刘邦献入关中建都之策,得到刘邦的重用,刘邦称帝后,赐姓刘氏,其后保持此姓;刘邦为了感谢项伯在鸿门宴上对他的救命之恩,赐他刘姓。三、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将鲜卑族的复姓独孤氏改为汉字刘姓,成为当时大姓之一。其他入 迁中原的少数民族也有改作刘姓的。
刘姓起源大致有五
最早的一支出自祁姓,是尧的后裔。唐人林宝《元和姓纂》说:“帝尧陶唐之后受封于刘,裔孙刘累。事夏后孔甲,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新唐书.宰相世系》说:“刘氏出自祁姓。帝尧陶唐氏子孙生子有文在手曰‘刘累’,因以为名。前两说同提‘刘累’一名,其实为同起一源的两支刘氏;一支直接出自刘累,形成于夏朝;一支出于刘累后裔士会,形成于春秋时期。刘累的子孙以刘累为姓氏,就是中国最早的刘姓。另二支其一出于姬姓,形成于春秋时期。公元前712年,周平王夺取郑国之邑“刘”,其地在今河南省偃师市南。至周匡王封其少子于此,是为刘康公。一支形成于西汉初年。刘邦与匈奴和亲,把宗室女嫁给单于冒顿为妻。由于匈奴贵族有从母姓的习俗。所以冒顿的子孙皆姓刘。一支形成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改革姓氏,将鲜卑族的独孤氏改为刘氏。此外,还有赐姓刘氏。
另外:
其实说仔细些,唐,杜,范,士这几个姓氏都与刘姓同祖,即刘累公之后。
独孤姓的祖先本身就是刘姓,乃是光武帝刘秀之后。
赐姓刘氏中,最有名的是赐项伯为刘姓,其后裔遂亦都姓刘。
刘姓和其他姓氏有互动关系,由于各种社会原因,有的刘姓改为他姓,他姓改为刘姓。如刘改姓唐,姓杜,姓范,姓金等等。最早改姓金的,是刘邦之祖刘清,为避祸而改姓金。后虽复姓,但其迁出子弟中亦有了金姓。...余下全文>>
①源出于祁姓。相传帝尧姓伊祁,他的子孙有一支以祁为姓,被封在刘国(河北唐县),后代称刘氏。
②源出于杜姓。杜伯的孙子士会在晋国任士师,晋襄公死后,士会去秦国接公子雍回国继位,因晋国国内有变故而留在秦国,其后世取姓刘(即“留”之意)。
③源出于姬姓。春秋时,周匡王封小儿子王季于刘邑(河南偃师县南),号刘康公,后代也称刘氏。刘姓历史上望族很多。彭城刘隗家族、南阳刘瑾家族、诸城刘墉家族在中国历史上举足轻重。至于开劈大汉帝国的沛县刘邦家族就更不用说了。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刘氏你帝400多年;三国时刘备建立蜀汉,两代称帝43年;南北朝刘裕建立宋,历时60年;元末刘伯温辅佐朱元璋建立明朝,统一中国276年。可见刘氏善于建基立业。
刘姓家族较复杂 组成分子达五群
这个家族,组织情形也比较复杂。据考证,他们的组成分子至少有以下的五群——滞帝之裔、王季(周文王之父)之裔、娄氏之改姓、项礌之改姓及匈奴之改姓。
关于刘姓的得姓经纬,有一部《泰和刘氏先得录》的序文,记述得最为清楚:“惟刘姓出自祁,其后生子有文在手曰刘累,因以为名,事夏孔甲为御龙氏,子孙在商更为豕韦氏,又更为唐杜氏,至周又更为杜氏,杜氏生士荐为士师,因官命氏,又更为士氏,至晋,士会入秦,虽复归于晋,而子孙留秦者,遂稽刘累之名别姓刘氏,此得姓之所始。”
距今4000多年前的圣君唐尧,大家都知道是“五帝”之一帝喾之后,乃是黄帝的姬姓子孙。因此,追本溯源,的刘姓家族,很显然也是最为道地的黄帝子孙。
另外,在黄帝的其他子孙之中,根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的记载,也还有一支以刘为姓的。该书指出:“周大夫食采于刘亦为刘氏,康公、献公,其后也”,而这项文献所谓“周大夫”,经过历来许多学者的考据,已知为周文王之父周太王的后裔,在周成王的时候,被封于刘邑,也就是现在河南省偃师县西南的地方。换言之,这一支源自周太王的刘氏,是发于源河南。
那么,上述源自帝尧的刘氏,最初又是发源于何处?《通志氏族略》上记载:“陶唐氏之后,受封于刘,其地今定州唐县”,就明白指出了这一支刘氏的老家是在现在的河北省唐县。
大名鼎鼎的汉高祖刘邦,是出身于源自帝尧的那一支。据考证,这一支刘氏,初期是繁衍于现在的陕西、甘肃一带,到了公元前300年前,也就是周朝赧王的时代,开始向河南及江苏播迁。其中,辗转迁移到江苏丰、沛之地的子孙当中,有一位叫作刘端的人,生了4个儿子,依次为伯、仲、邦、交。老三刘邦,就是后来白手起家登上皇帝宝座的汉朝开国之主刘邦。
刘邦以一介平民东征西讨地打下了天下之后,很快地分封同姓于各地。于是,其后支派繁衍,很自然地到处为刘氏家族札下稳固的基础,形成了2000多年以来刘氏在每一处地方的盛况。据说,有汉一代,刘氏的皇亲国戚是分布于彭城、尉氏、临淮、南阳、广平、丹阳等地。到了第16世纪的明、清之际,刘氏的繁衍中心已增至25处,大致就是《中华姓府》一书所详列的彭城、沛国、弘农、河间、中山、梁郡、顿丘、南阳、东平、高堂、高密、竟陵、长沙、河南等地。姓刘的由来 【姓氏起源】相传,刘姓是帝尧的后代,居住在刘国。古时有个叫刘累的人,跟一个人学得养龙手艺,技术高超,远近闻名。因为夏王喜欢龙,于是就让刘累为他养龙,可养了没多久,有一条雌龙死了。刘累偷偷地把死龙做成羹呈给夏王吃。夏王吃后觉得味道鲜美,就问他是什么肉。刘累说是野味,夏王就命令刘累捕这种野味给他吃,并且要这种野味的幼崽,刘累没有办法,又担心事情败露受到惩罚,就偷跑到鲁县隐居起来。刘累的子孙后来便以刘为姓,成为我国刘姓的最早起源。关于姓刘的来源 刘姓,最早一支刘姓源自尧的后裔刘累,故刘累为刘姓得姓始祖。刘姓望出江苏彭城。
据史记《汉书》、《通志·氏族略》和《中国姓氏》所载,刘姓的起源主要有三支:祁姓、姬姓、外族的改姓。
至2013年有人口近7000万,占全国人口的5.34%,在王、李、张之后排第四位。刘姓建立了西汉、后汉、南汉等政权。关于姓刘的研究报告 刘姓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之中排第252位。在中国历史上,刘姓是登基为帝人数最多的一个姓氏。在中国古代有“刘天下,李半边”说法,而在中国北方则有“张王李赵遍地刘”的说法。刘姓在韩国亦有分布。另外,根据日本可查档案记载日本第三大姓高桥氏出自中国刘姓,为刘邦后裔。根据1977年中国史学家李栋明,在《东方杂志》发表的一篇有关“姓”的论文上指出,刘姓是全球华人十大姓之一。 刘姓来源: 1 出自祁姓陶唐氏,帝尧(伊祁放勋)之后,受封于刘(今河北省唐县),建立祁姓刘国,后裔因以为氏。裔孙刘累,能驯化龙,侍奉夏后,被夏朝第十三帝孔甲赐为御龙氏。此为祁姓之刘。史称刘氏正宗。 2出自祁姓士氏,西周初,武王崩,成王立(公元前1021年),周公辅政,唐国国君(刘累后裔)协同殷国武庚一起作乱,被周公诛.把唐国国君改封到杜原(今陕西西安市南杜陵)建杜国,最后一任国君杜伯周宣王时无罪被杀,杜伯之子杜隰叔逃到晋国,隰叔子杜蒍在晋国任士师之职,后以官职为氏,称士氏。其孙晋国大夫士会因国内动乱出奔到秦国,士会后来又回到国内,但有儿子留在秦国,留在秦国的后裔恢复刘姓。 3出自姬姓。其源头有二:一说是周太王(古公亶父)的后裔,西周初年,周成王封王季之子(周成王叔祖父)于刘邑(今河南偃师西南刘聚,相传为刘累故居,因得名),其后裔以邑名为氏,形成姬姓之刘。另说是:东周时期,周匡王姬班封其小儿子到刘邑建立刘国,号称刘康公。其后代亦以国为氏,是为姬姓刘的又一来源。这两支姬姓刘氏后代均无显族。 刘姓,以邑为氏,据专家考证,世界上刘姓人口在6456万,称得上是“遍地流(刘)”。刘汉王朝共历四百二十六年之久,刘姓人口在西汉年间就有十多万,在全国五千多万总人口中占有相当的比例。当时就已经成了大姓。 从明末开始,闽、粤刘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后又有不少人到海外谋生。姓刘的由来 刘姓,最早一支刘姓源自尧的后裔刘累,故刘累为刘姓得姓始祖。刘姓望出江苏彭城。
刘姓,汉朝国姓,中国曾经最具影响力的姓氏,现在最有影响力的姓氏之一,世界第四大姓,人数极多、分布极广。世界人口在9000万人以上,中国人口在7000万以上。大约占汉族人口5.5%,因政治原因在《百家姓》之中被排在第252位,实际上刘姓在宋朝为第三大姓。根据户籍管理部门的“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NCIIS),刘姓是第四大姓。
中国自古就有刘天下之说,无论是建立王朝的数量,还是称帝的人数,刘姓都远多于其他姓氏,刘姓称帝称王者多达1000多人。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帝王专业户”。
自刘累、刘康公开始,刘姓政权4000年连绵不断,先后建立朝代包括西汉、东汉、蜀汉、前赵、南朝宋、后汉、南汉、北汉、辽朝、刘国、西辽、玄汉、北辽、胡夏、后辽、大齐、东辽、汉国、东丹、燕国等王朝。另有刘圣、刘永、刘显、刘黎、刘龙儿等割据政权。根据《王道世系明鉴》记载吐蕃帝国、古格王朝和拉达克王朝的君主汉姓刘。
世界历史上刘姓建立政权最多、统治时间最长、称帝人数最多。在中国历史上,刘姓曾被套称为帝王之姓,《古今图书集成·民族典·卷三四三》载”大约得姓之尊、称帝之贵,无过于刘”。
刘氏是唯一曾2次统一中国和拥有世界最多诸侯王国,并在春秋战国、三国、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都拥有正统政权,最伟大姓氏!
当今专家在评论刘姓文化的时候,用十六个字精辟的评价和总结了这一伟大的姓氏:“帝王之尊、民族之名、影响之巨、万姓之首”。显然,这个评价是毫不过誉的。
刘姓主要分布在中国本土地区。在朝鲜、韩国、越南、新加坡亦有分布。另外根据日本可查档案记载日本第三大姓高桥氏出自中国刘姓,为刘邦后裔。现代刘姓除少数人明确表示在汉化过程中改为刘姓以外,其他刘姓绝大多数都是‘汉室之后’刘邦及其兄弟后代,此外刘姓还有汉后无二刘和天下一刘的说法。
凡是姓的字是刘的人均属于刘姓或刘氏。刘姓是当今世界人口第四多的姓氏。
在古代,刘氏特指姓刘的未婚女子或改姓夫姓刘的妇女。近现代以来,姓与氏的概念一般不作区分。
刘姓,以邑为氏,据专家考证,世界上刘姓人口有9000多万,称得上是“遍地刘”。刘氏建立东、西汉两朝,统治天下,于是其子孙分布于彭城、中山、长沙、南阳、天水、东平等十五处之多。另外全世界的刘姓人口聚在一起牵手能围绕地球转1.2圈。
折叠主要来源
来源一:
出自祁姓陶唐氏,帝尧(伊祁放勋)之后,受封于刘(今河北省唐县),建立祁姓刘国,后裔因以为源于祁姓,传说出自上古尧帝的后裔祁氏被封于刘国(前称定州唐县,今河北唐县),属于以国名为氏。相传,唐尧是远古祁姓部落陶唐氏的领袖,名放勋,他贤达善良,后成为部落联盟首领,被尊为五帝之一。据传说唐尧出身在顺平县 ( 原完县 ) 的伊祁山,伊祁山就又称作尧山,尧因地名而为祁姓,其第九子源明被封在刘国(今河北唐县),子孙遂以国名为氏,世代相传为刘氏,史称刘氏正宗。
又一说刘姓始于刘累(部分留氏族谱作“留被封杀累”)。《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载:“陶唐既衰,其后有刘 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孔甲赐之姓曰御龙氏,以事孔甲,能饮食之。夏后嘉之,赐氏曰御龙,以更豕韦之后。”《竹书纪年》云:“孔甲元年,废豕韦氏,使刘累豢龙。”《竹书纪年》云:“帝孔甲七年,刘累迁于鲁阳。”
来源二:
源于晋国士氏:帝尧裔孙刘累事夏王孔甲,赐氏御龙。后迁鲁县,至商代彭氏而为豕韦氏。商末国于唐,周成王灭唐,迁之杜(今西安市南杜陵),为唐杜氏。周宣王时国君杜伯无罪被杀,其子杜隰叔奔晋,其孙杜蒍在晋国担任士师,其玄孙士会因功封于范(今河南省范县)......余下全文>>姓刘的来源?? 关于刘字
刘字的本义——战斧
明清时期刘姓一方面继续保持晋唐以来就开始的由华北向东南的迁徙大势,同时又在“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浪潮中开始大规模地由东部地区向西南地区迁徙,并由中国东南沿海开始大规模向南洋地区拓展,从而形成了刘姓的第一次移民海外高潮。刘姓的历史 刘为华人第四大姓。起源有三;
①源出于祁姓。相传帝尧姓伊祁,他的子孙有一支以祁为姓,被封在刘国(河北唐县),后代称刘氏。
②源出于杜姓。杜伯的孙子士会在晋国任士师,晋襄公死后,士会去秦国接公子雍回国继位,因晋国国内有变故而留在秦国,其后世取姓刘(即“留”之意)。
③源出于姬姓。春秋时,周匡王封小儿子王季于刘邑(河南偃师县南),号刘康公,后代也称刘氏。刘姓历史上望族很多。彭城刘隗家族、南阳刘瑾家族、诸城刘墉家族在中国历史上举足轻重。至于开劈大汉帝国的沛县刘邦家族就更不用说了。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刘氏你帝400多年;三国时刘备建立蜀汉,两代称帝43年;南北朝刘裕建立宋,历时60年;元末刘伯温辅佐朱元璋建立明朝,统一中国276年。可见刘氏善于建基立业。简写的刘姓的来源 刘姓,以邑为氏,据专家考证,世界上刘姓人口在6000万以上,称得上是遍地流(刘)。按史书记载,有五处源起。
帝尧陶唐氏(伊祁氏、伊氏)之后,受封於刘(今河北省唐县),后裔因以为氏。裔孙刘累,能驯化龙,侍奉夏后,被夏朝第十三帝孔甲赐为御龙氏。此为祁姓之刘。
西周时,周成王封王季之子於刘邑(今河南省偃师县西南),子孙以邑为氏。此为姬姓之刘。
西汉初年,匈奴部族强盛,汉高祖刘邦采取和亲政策,以皇室宗女嫁给匈奴单於冒顿(音mo du墨读)为妻,冒顿姓挛 (音luan di銮低)。按匈奴习俗,贵者皆从母姓,所以挛 氏子孙皆姓刘。五胡乱华时汉国建立者刘渊就是匈奴贵族。
刘汉王朝曾赐项氏、娄氏为刘氏。
刘汉王朝共历四百二十六年之久,是中国封建社会历时最长的一个朝代,刘姓人口在西汉年间就有十多万,在全国五千多万总人口中占有相当的比例。当时就已经成了大姓。
从明末开始,闽、粤刘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后又有不少人到海外谋生。
刘氏的来源
1 出自祁姓,为炎帝尧陶唐氏之后。相传祁姓是黄帝的后裔所分得的姓氏之一,后来祁氏被封于刘国,亦即今定州唐县。其子孙以国为姓,相传姓刘。史称刘氏正宗,这就是陕西刘氏。
2 出自姬姓,为周太后的后裔。相传周武王去世后,周成王继位,封王季的儿子于刘邑,其后裔以邑为氏,世代相传姓刘,这就是河南刘氏。
3 出自他姓,为他族、他姓改嫁或赐姓刘。据史书记载:一、汉高祖刘邦实行和亲政策,以皇室宗女嫁于单于为妻。依照匈奴的习俗,贵者皆从母姓,单于的子孙于是皆从刘姓。于是便生成这支刘姓。二、据史籍记载,齐人娄敬在洛阳向刘邦献入关中建都之策,得到刘邦的重用,刘邦称帝后,赐姓刘氏,其后保持此姓;刘邦为了感谢项伯在鸿门宴上对他的救命之恩,赐他刘姓。三、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将鲜卑族的复姓独孤氏改为汉字刘姓,成为当时大姓之一。其他入 迁中原的少数民族也有改作刘姓的。
刘姓起源大致有五
最早的一支出自祁姓,是尧的后裔。唐人林宝《元和姓纂》说:“帝尧陶唐之后受封于刘,裔孙刘累。事夏后孔甲,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新唐书.宰相世系》说:“刘氏出自祁姓。帝尧陶唐氏子孙生子有文在手曰‘刘累’,因以为名。前两说同提‘刘累’一名,其实为同起一源的两支刘氏;一支直接出自刘累,形成于夏朝;一支出于刘累后裔士会,形成于春秋时期。刘累的子孙以刘累为姓氏,就是中国最早的刘姓。另二支其一出于姬姓,形成于春秋时期。公元前712年,周平王夺取郑国之邑“刘”,其地在今河南省偃师市南。至周匡王封其少子于此,是为刘康公。一支形成于西汉初年。刘邦与匈奴和亲,把宗室女嫁给单于冒顿为妻。由于匈奴贵族有从母姓的习俗。所以冒顿的子孙皆姓刘。一支形成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改革姓氏,将鲜卑族的独孤氏改为刘氏。此外,还有赐姓刘氏。
另外:
其实说仔细些,唐,杜,范,士这几个姓氏都与刘姓同祖,即刘累公之后。
独孤姓的祖先本身就是刘姓,乃是光武帝刘秀之后。
赐姓刘氏中,最有名的是赐项伯为刘姓,其后裔遂亦都姓刘。
刘姓和其他姓氏有互动关系,由于各种社会原因,有的刘姓改为他姓,他姓改为刘姓。如刘改姓唐,姓杜,姓范,姓金等等。最早改姓金的,是刘邦之祖刘清,为避祸而改姓金。后虽复姓,但其迁出子弟中亦有了金姓。...余下全文>>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