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如何做好设备材料的进场质量控制

答案:2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28 03:25
  • 提问者网友:龅牙恐龙妹
  • 2021-01-27 21:22
如何做好设备材料的进场质量控制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不甚了了
  • 2021-01-27 22:29
1 熟悉施工图纸,全面了解工程项目中所采用的所有设备材料

监理工程师在施工准备阶段,应认真审阅施工图纸,熟悉工程概况,掌握系统流程,对设计图纸中所采用的设备材料型号、规格以及设备材料应用在建筑物中的部位有个深入的了解。并依据图纸所涉及到的设备材料,有针对性地收集设备材料的性能参数等有关资料,进一步熟悉设备和材料的性能,熟练掌握设备材料的使用和安装方法,是设备专业监理工程师做好监理工作的前提。因此,在施工前期,设备专业工程师认真审核和熟悉施工图纸十分关键和必要。

2 要认真审查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熟悉设备材料加工制作方式

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是施工单位进行施工的指导性文件,也是监理单位依法对工程进行全面控制和管理的依据。因此,设备专业监理工程师一定要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的审查工作。通过对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的审查,除发现不符合有关规范要求和审批程序需要督促施工单位进行更改外,最主要的是设备监理工程师在审核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时,要弄清楚施工单位具体施工工艺和施工措施,防止到具体施工时,其实际施工工艺和措施与施工方案所制定的工艺和措施不一致,从而造成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编制的很完美,而具体的施工方法却是偷工减料,施工文件和具体施工方法相背离,从而造成施工质量得不到有效的保证,而监理方还被蒙在鼓里。

3 做好设备材料的封样

设备监理工程师要把握好设备材料的质量,除提醒甲方或总包方慎重选择生产厂家做好货比三家外,对生产厂家提供的产品按有关程序进行封样,以保证批量生产的设备和样品的一致性,也是对进场设备和材料进行质量控制的非常关键的环节。设备专业监理工程师要依据封样产品标准认真复核批量产品的规格、型号、质量和生产厂家的与封样产品的相关参数的一致性,作为对进场设备和材料进行验收的重要控制措施。

4 审查进场设备材料质量证明文件

进场设备材料的质量证明文件,是对进场设备材料的合法证明,是对设备材料性能参数的印证。因此,设备材料的质量证明文件是否齐全有效,是设备监理工程师对设备材料质量控制的一个重点。

不同的设备材料,需要不同的质量证明文件,质量证明文件包括:产品质量合格证、型式检测报告、性能检测报告、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商检证明、中国强制认证书(CCC)、计量设备鉴定书等。

涉及消防、卫生、环保等有关物质,须经行政部门认可的,应有相应的认可文件。

进口材料和设备应有中文安装使用说明书及性能检测报告。

国家规定须经强制认证的产品应有认证标志(CCC),生产厂家应提供`认证证书复印件,认证证书应在有效期内。例如:消防产品及家用和类似用途的电器设备等。

5 做好设备材料的进场抽检与复试

物资进场时,物资采购单位要及时通知设备监理工程师要到现场进行验收,验收合格方可使用与工程,验收不合格,将拒绝进场使用。监理工程师对设备材料的验收,除查看质量证明文件是否齐全有效外,主要是对设备材料外观和性能的检查,要认真检查物资的规格、型号、性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是否与合同规定的质量标准一致。其外观是否有明显的质量缺陷。验收合格后,对入场的材料配件应形成《材料、构配件进场验收记录》;入场设备应形成《开箱检验记录》。

对节能物质入场,应依据《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要求,对下列物质进行见证取样送检,涉及到设备专业物资有:散热器、风机盘管及保温材料。复试合格取得复试合格证明后,与进场报验资料一起形成物资合格的依据,此时的物资方可用于工程。值得一提的是物资的见证取样复试,是在物资进场验收合格的基础上进行的,对进场验收不合格的物资,没有必要进行复试。

6 做好设备材料的试验

对进场设备材料经验收合格,允许进入施工现场后,应督促施工单位按施工验收规范的要求对产品的性能进行试验,以检验其性能参数是否满足规定的参数要求,是否存在质量隐患。当监理方对物资的质量有疑义时,可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对产品质量进行复试,以保证用于工程的设备材料不出现任何质量问题。

7 结 语

对进场物资质量的控制,是控制建筑物最终质量的必要条件,没有符合质量要求的物资作为前期的输入,其施工过程再精细,也不能保证建筑物的最终质量,因此,设备监理工程师一定要严格把好物资的最初质量,严格执行验收程序,严格执行实验验证,严禁质量不合格的设备和材料进场,是做好全面质量控制的最关键的环节和起点。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底特律间谍
  • 2021-01-27 23:12
一、对人的管理  在“人、料、机、法、环”这五大因素中,“人”是处于中心地位的。机械由人控制、材料由人管理、方法为人创造和总结、环境靠人治理,一切工作都离不开人。因此,“人”的行为是技术、质量、安全生产等工作的关键,做好“人”的工作是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理念早已成为建设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共识。“人的因素第一”即具体管理者、操作者的素质及组织能力,在工程建设中起着主导作用,为避免人的失误,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增强人的责任感和质量观,达到以工作质量保工序质量、保工程质量的目的,我们应当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加强对人的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劳动纪律教育、专业技术知识培训,改善劳动条件,公平合理的劳动待遇,还要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应从确保工程质量、施工安全出发,本着适才适用,扬长避短的原则来控制人的使用,力求使企业各级人员的能力能够得到最好的组合和充分的发挥。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1、必须坚持对所选派的项目领导者、管理者进行质量意识教育和组织管理  能力训练,使其具备一定的组织和协调能力,能够担负起领导的职责。  2、必须坚持对分包商的资质考核和施工人员的资格考核,严格把关,对不符合条件要求的决不能使用。  3、必须坚持持证上岗制度。即坚持施工作业人员必须“先培训,后上岗”的用人原则。  二、对建筑材料的控制与管理  建筑材料(包括原材料、工程成品、半成品、构配件)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材料的优劣是工程质量的基础。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与管理,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是创造正常施工条件,实现工程项目投资控制和进度控制目标的前提。要优先采用节能降耗的新型建筑材料,禁止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建筑材料。对建筑材料质量的控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及时掌握市场材料信息,优选合格供货厂家。  2、合理组织材料进场,确保工程施工正常进行。  3、合理使用材料,减少材料的损失与浪费。  4、健全现场材料管理制度,建立管理台帐。加强材料运输、仓库、收发、保管工作。  5、严格材料检查验收程序,避免将不合格的材料使用到工程上留下质量隐患。  6、重视材料的使用认证,以防错用或使用不当。  7、建筑材料质量控制的内容主要有:材料的质量标准,材料的性能,材料取样、试验方法,材料的适用范围和施工要求等。  三、对施工机械设备的控制与管理  建筑机械设备的控制主要包括施工机械设备和生产机械设备控制与管理两方面。其中施工机械设备包括起重设备、各项加工机械、专项技术设备、检查测量仪器表设备及人货两用电梯等。  1、要健全人机固定制度、“操作证”制度、岗位责任制度、交接班制度、技术保养制度、安全使用制度、机械设备检查制度等,确保机械设备处于最佳使用状态。  2、在工程项目设计阶段,主要控制设备的选型和配套,要根据不同工艺特点  和技术要求,选用合适的机械设备。即配套投产能充分发挥效能来确定设备类型。  3、在工程项目施工阶段,主要控制设备按设计选型购置,设备按名称、型号、规格、主要性能参数、数量的清单逐一检查验收,设备的安装符合有关设备的技术要求安全和质量标准,设备的试车运行正常、能配套投产。  4、在工程项目施工阶段,必须综合考虑施工现场条件、建筑结构形式、机械设备性能、施工工艺和方法、施工组织与管理、建筑技术经济等各种因素,制定合理的机械化施工方案,使之合理装备、配套使用、有机联系,充分发挥建筑机械的效能,力求获得较好的综合经济效益。  四、对施工工艺方法的控制  施工工艺方法的控制是指对在工程项目整个建设周期内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措施、检测手段、施工组织设计等的控制。其中,施工工艺是否先进合理是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及工程造价的关键因素,施工工艺是否合理可靠也直接影响到工程施工安全;施工方案的正确与否,是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投资控制三大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的重要环节。往往是由于施工方案考虑不周而拖延进度,影响质量,增加投资。为此,在制定和审核施工方案时,必须结合工程实际,从技术、组织、管理、工艺、操作、经济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考虑,力求方案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工艺先进、措施得力、操作方便,有利于提高质量,加快进度,降低成本。对施工方案的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全面正确地分析工程特点、关键技术及环境条件等各方面情况,明确质量目标、验收标准、控制的重点和难点。  2、制定合理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施工技术方案和组织方案,前者包括施工工艺、施工方法,后者包括施工区段划分、施工流向及劳动组织等。  3、合理布置施工总平面图和各阶段施工平面图,合理选用和搭设施工临时设施,。  4、选用和设计保证质量与安全的模具、脚手架等,配置合理的施工机械设备。  5、编制工程所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专项施工方案和质量管理计划。  五、施工环境因素的控制  影响工程项目质量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工程技术环境:如工程地质、现场水文、气象变化及其他不可抗力等自然环境因素。工程管理环境:如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制度等;劳动环境:如施工现场的通风、照明条件,劳动力组合情况、  劳动工用具配置、工作面情况、职业健康安全卫生防护设施等劳动作业环境。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一般难以避免,它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往往前一工序就是最后一工序的环境,前一分项、分部工程也就是最后一分项、分部工程的环境。因此,要消除其对施工质量的不利影响,应根据工程特点和具体条件,主要采取预测预防的控制方法。  1、对地质水文等方面影响因素的控制,应根据设计要求,分析工程岩土地质资料,预测不利因素,并会同设计等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基坑降水、排水、加固维护、监测监控等技术控制。  2、对气象变化方面的不利条件,如:温度、湿度、大风、暴雨、酷暑、严寒等都对工程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应在施工方案中制定专项施工方案。如:制定季节性施工保证质量和安全的有效措施,以免工程质量受到冻害。干裂、冲刷、坍塌的危害。明确施工措施,落实人员、器材等方面各项准备工作以紧急应对,从而控制其对施工质量的不利影响。  3、环境因素造成的施工中断,必须通过加强管理、调整计划等措施来加以控制。;要建全施工现场管理制度,合理地布置。要不断改善施工现场的环境和作业环境;要加强对自然环境和文物的保护;要尽可能减少施工所产生的危害对环境的污染即保持材料工件堆放有序,道路畅通,工作场所清洁整齐,施工程序井井有条;对施工组织设计、安全技术交底、重大危险点源的安全技术措施、做到施工现场秩序化、标准化、规范化,最终实现安全、文明施工、绿色施工。  在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过程中,只有加强对影响工程项目质量的种种因素,事先采取有效的预防性措施,事中及时加以控制并检查监督落实,事后总结经验教训,才能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工作更上一层楼,步入一个良性循环轨道,从而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