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滋味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24 07:25
  • 提问者网友:孤凫
  • 2021-12-23 20:46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25分) 滋 味 王开林 能吃东西才知味道如何。上帝造人时,特别设计了舌头这种精妙绝伦的零件,可见他的确充满了仁爱之心。有了这件宝贝,人就能咂摸出酸、甜、苦、辣、咸、涩等各种滋味,也就能把吃鱼跟吃肉的不同分辨出来。试想,如果鼻子先已闻到了美食的食气,入口之后却味同嚼蜡,那是何等扫兴。有了舌头,人也就变成了挑剔鬼,从最初的茹毛饮血,发展到后来的满汉全席,口腹之欲真是越来越膨胀。从古时神农尝百草到今天大开山海宴,算不算得上文明的进步呢?“吃”早已成为国人头等重要的事情,硕鼠和馋猫同席,或于觥筹交错之前握手言欢,或于酒酣耳热之后结为兄弟。舌头的功用可谓大矣。 品酒是一门学问,品茶则是一种风雅,都不是俗人做得来的事情。那滋味显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胡喝狂饮之辈也就只能用舌头舔舔嘴唇,随便说一声:“好!” 古人说:“百般滋味,要在心中滋味。” 表面看来,舌头对此鞭长莫及。其实不然,它完全可以调出心中的百味。岂不闻“甜言美语三春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舌头的功用比马尾巴的功能要强得多,切不可等闲视之。话讲得好听,就顺耳顺心顺意,一顺而再顺而三顺,就无所不顺,无往不利。为什么谄媚取容者屡屡得手(几乎没有失手的时候),因为这些专往舌头上抹蜜的人深明一个道理,那就是:好听的话往往才下舌头,便上心头。让别人受用了,自己的日子就肯定好过。你若问他的人格何在,他会说那只是一双烂草鞋,弃之不足为惜。世间那些为舌头抹蜜的人也是往鞋底抹油的人,一旦你失去了利用价值,他们就会像采尽了花粉的蜂群一样飞往别处。 舌头其实相当世故,至少比眼睛、鼻子要世故得多,它知道自己若说了直话真话,就不可能再吃香喝辣,因此,它最不济时也只是沉默。若硬是被认死理的主人派去说直话真话,就命该一辈子无可奈何地咬菜根,它一定含恨不已。 人人都知道“口蜜腹剑”是个成语,但又有几人识得甘言谄人者是别有居心用意呢?对一个假话连篇的人推心置腹是何等不值和危险呵,这是授人以柄,你忧乐的机枢就被他完全掌握了。他的那把藏于腹中的“剑”是迟早会抽出来的,同样的舌头到时候吐出来的就是蝮蛇的毒液了。 名利本身是好东西,无论以力取,以智取,只要手法干净漂亮,都令人悦服。但有时候好端端的名利被一群小人糟踏了,变成了猫腻滋味和腐鼠滋味,他们仍然争得头破血流,而且对谁都猜疑,生怕别人要来染指,要来分一杯羹。《论语》中说孔子“鱼馁、肉败、割不正,不食”。但在宵之小辈看来,那是圣人的臭讲究,他们才不顾什么变味不变味呢,先塞进口中再说。猫腻和腐鼠都有人食之津津有味,如此,就遑论其余了。 我们见了某人某事的龌龊之处,常说“心里真不是滋味”。其实,这“不是滋味”本身就是一种滋味,它至少表明了你的态度。 11.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6分) ( ) A.题目“滋味”的主要含义是,生活的滋味往往是辛酸和苦涩,只能在漫长的人生中慢慢品尝。 B.作者由舌头的饮食功用讲到舌头在人际关系中所发挥的种种“功用”,由此及彼,讽喻世人。 C.文章的主旨可以概括为讽刺人际关系上的不正之风,表达作者嫉恶如仇的处世态。 D.第五段末句“它一定含恨不已”,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认死理”“直说真话”的人必然得到的恶运,有一定的劝诫意味。 E.结尾说“‘不是滋味’本身就是一种滋味”,这里的“滋味”指的是在心里反感、鄙弃这类龌龊的行为。 12.第一段末句说:“舌头的功用可谓大矣。”请根据本段文意,从两方面概括“舌头的功用”。(6分) ①                  ②                 13.第四段写道:“表面看来,舌头对此鞭长莫及。其实不然,它完全可以调和出心中的百味。”(6分) ①“舌头对此鞭长莫及”的含义是什么? 答:               ②“它完全可以调和出心中的百味”的含义是什么? 答:               14.请根据四、六、七段的文意,分别概括出作者所讽刺的三种人的行为特点。(7分) ①             ②               ③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鸽屿
  • 2021-12-23 21:59
【答案】 11.B E(6分,选对一项得3分,多选、错选不得分) 12.①遍尝百味,满足口腹之欲。②借“吃”拉关系,谋取私利。(6分,酌情给分) 13.(6分)①“舌头对此鞭长莫及”的含义是从生理机能看,舌头只能品尝食物,不能“调和”人的思想感情。②“它完全可以调和出心中的百味”的含义是从交际功能上看,为了私利,舌头可以“调和”出各种甜言蜜语。 14.①甜言蜜语奉承别人,丧失人格②假话连篇,俟机陷害别人,口蜜腹剑③用龌龊的手段“糟蹋”名利,贪婪卑下。(7分,归纳出要点,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11. 试题分析:A项用“辛酸和苦涩”解说“滋味”不准确,文中的“滋味”也未必是作者在生活中“品尝”到的;C项作者在文中表露的态度不能用“嫉恶如仇”来概括;D项“它一定含恨不已”有反讽的意味,而没有“劝诫”的意思。解答此类题一定要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到原文中找到关键句子,再细细比较,发现错误点。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句中重要词语的理解。抓住段中“有了这件宝贝,人就能咂摸出酸、甜、苦、辣、咸、涩等各种滋味”,“ 或于觥筹交错之前握手言欢,或于酒酣耳热之后结为兄弟”揣摩品味即可。解答时不要仅仅局限于本句的理解,要结合上下文揣摩,还要考虑全文的中心。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3. 试题分析:根据前句“百般滋味,要在心中滋味”即可理解“舌头对此鞭长莫及”中的“此”指代的应是“心中滋味”也即人的思想感情;再根据后面“话讲得好听,就顺耳顺心顺意,一顺而再顺而三顺,就无所不顺,无往不利”就可理解“它完全可以调和出心中的百味”应从交际功能来理解。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4. 试题分析:抓住第4段最后“世间那些为舌头抹蜜的人也是往鞋底抹油的人,一旦你失去了利用价值,他们就会像采尽了花粉的蜂群一样飞往别处”,第6段“对一个假话连篇的人推心置腹是何等不值和危险呵,这是授人以柄,你忧乐的机枢就被他完全掌握了”,第7段“但有时候好端端的名利被一群小人糟踏了”这些关键句子加以揣摩概括提炼即可。解答类似题目一定要回到语境中找到关键句,再结合文章中心来揣摩。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神鬼未生
  • 2021-12-23 22:16
我也是这个答案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