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雷公屎是什么东西

答案:5  悬赏:7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1-21 11:08
  • 提问者网友:沉默菋噵
  • 2021-11-21 00:01
雷公屎是什么东西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笑迎怀羞
  • 2021-11-21 01:29
雷公屎是一种奇特的藻类植物雷公屎形状或似木耳、或似珍珠,颜色或呈青黄、或呈紫绿,其质嫩若凝脂,半透明状,因此有的地方叫“地木耳”,也有的地方叫“雷公菌” 、“天仙菜”。还有叫“葛仙米”的,传说东晋道家、医学家葛洪入朝将“雷公屎”进献给当朝皇帝,说此物可解热清火、明目益气。当时太子体弱多病,食用“雷公屎”后,竟然神清气爽,身体康复。皇上大悦,御赐“葛仙米”之名。
雷公屎学名地耳菜.江西土特产地皮菇.岩衣.地踏菜.有的地区称作地软、地耳、地衣、地木耳,野木耳、地见皮、地钱、岩衣、地曲莲、地踏菜、葛仙米,也有人称作天仙菜、绿菜等;苗族人叫做"Jib vib".意思是"长在岩石上的菌子".

扩展资料:《本草纲目》拾遗卷八有“葛仙米”记载。
生湖广沿溪山穴中石上,遇大雨冲开穴口,此米随流而出,土人捞出,初取时如小鲜木耳,紫绿色,以醋拌之,肥脆可食,土名天仙菜,干则名天仙米,亦名葛仙米。以水浸之,与肉同煮,作木耳味。大约山洞内石髓滴石所成。性寒,不宜多食。四川亦有之,必遇水冲乃得,岁不常有。他如深山背阴处,大雨后石上亦间生,然形质甚薄,见日即化,或干如纸,不可食矣。
梧州府志∶葛仙米出北流县勾漏洞石上,为水所渍而成,石耳类也。采得曝干,仍渍以水,如米状,以酒泛之,清爽袭人。此原非谷属,而名为米,传云∶晋葛洪隐此乏粮,采以为食,故名。
岭南杂记∶韶州仁化县丹霞山产仙米,遍地所生,粒如粟而色绿,煮熟,大如米,其味清腴,大抵南方深山中皆有之。
宦游笔记∶出粤东葛仙洞外,有流泉喷薄石上,遂生苔菌之类,其状如米粒,青色, 以为羹,味极鲜美,土人呼为葛仙米。有未识者,疑是青螺。
按韶州府志∶丹霞出仙米,颇与此相类,但一生沙土,一生水石,为异耳。
陆祚蕃粤西偶记∶道书宝圭洞天,即今北流县勾漏山;洞口前后产葛仙米,采而干之,粒圆如黍,揉面酿酒,极芳香,性寒,味甘爽,解热清膈,利肠胃。
参考资料百科雷公屎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山君与见山
  • 2021-11-21 05:01
“雷公屎”是一种奇特的藻类植物,形状或似木耳、或似珍珠,颜色或呈青黄、或呈紫绿,其质嫩若凝脂,半透明状,因此有的地方叫“地木耳”,也有的地方叫“雷公菌” 、“天仙菜”。还有叫“葛仙米”的,传说东晋道家、医学家葛洪入朝将“雷公屎”进献给当朝皇帝,说此物可解热清火、明目益气。当时太子体弱多病,食用“雷公屎”后,竟然神清气爽,身体康复。皇上大悦,御赐“葛仙米”之名。《本草纲目》拾遗卷八有“葛仙米”记载。
“雷公屎”学名地耳菜.江西土特产地皮菇.岩衣.地踏菜.有的地区称作地软、地耳、地衣、地木耳,野木耳、地见皮、地钱、岩衣、地曲莲、地踏菜、葛仙米,也有人称作天仙菜、绿菜等;苗族人叫做"Jib vib".意思是"长在岩石上的菌子"
  • 2楼网友:逃夭
  • 2021-11-21 04:06
地耳菜,又名“地皮菜”、“地曲莲”、“雷公屎”、“救荒菜”、“踏菰”等。它富含多种营养成分,且味道清香柔润,含有海味,可食可药,既可炒食又可做汤,为上等佳品。地耳菜目前仍为野生,尚未见进行人工栽培,是一种亟待开发的蔬菜新资源。
  特征与特性 地耳菜为土壤气生藻,紧贴地面生长,爬附于荒地、岩石周围的土表、草丛之中。外形似木耳,波浪形片状,藻体富含胶质。当晴天气候干燥时,藻休失水干缩,呈茶褐色或近黑色片状;雨天或湿度大吋,藻体吸水膨胀,粘滑,肉质呈橄榄色片状。地耳菜对自然环境有较强的耐受性,能忍受高温少雨、太阳强辐射、大风和干热风等,生长在年平均温度4-8℃的等值线上,可以忍受35-38℃的高温和-10℃的低温。多雨湿润气候有利于其生长,但过分潮湿时又不利于其生存。地耳菜对土壤的要求不严,可在许多高等植物无法生存的贫瘠土壤上生长,但它喜地势较高的向阳坡地和丘顶,而不喜洼地和背阴坡面及坡底。
  采收与加工 地耳菜的片状较小,爬附地表且生长分散,常与杂草、杂物纠缠在一起,因而采收十分困难。但其一年四季均可采收,尤以春季3-5月、秋季9-10月为最佳采收期。当气温在20-28℃之间、空气湿度大、阴天或雨后时,是采收地耳菜的良好时机。此时,光线柔和,加上地耳菜吸水发潮、个体膨大,生长处于旺盛期,韧性好,不易破碎,采收较为容易。但需注意,雨后要等地表干燥方可采收,否则因其含水过多、易粘土,而影响质量。采收的方法以手捡为好,不宜扫取。从野外采回的地耳菜混有大量的杂物如泥土、杂草等,俗称“毛菜”,必须经过加工。
  地耳菜,又名"地皮菜"、"地曲莲"、"雷公屎"、"救荒菜"、"踏菰"等。它富含多种营养
  成分,且味道清香柔润,含有海味,可食可药,既可炒食又可做汤,为上等佳品。地耳菜目
  前仍为野生,尚未见进行人工栽培,是一种亟待开发的蔬菜新资源。
  特征与特性 地耳菜为土壤气生藻,紧贴地面生长,爬附于荒地、岩石周围的土表、草
  丛之中。外形似木耳,波浪形片状,藻体富含胶质。当晴天气候干燥时,藻休失水干缩,呈
  茶褐色或近黑色片状;雨天或湿度大吋,藻体吸水膨胀,粘滑,肉质呈橄榄色片状。地耳菜
  对自然环境有较强的耐受性,能忍受高温少雨、太阳强辐射、大风和干热风等,生长在年平
  均温度4-8℃的等值线上,可以忍受35-38℃的高温和-10℃的低温。多雨湿润气
  候有利于其生长,但过分潮湿时又不利于其生存。地耳菜对土壤的要求不严,可在许多高等
  植物无法生存的贫瘠土壤上生长,但它喜地势较高的向阳坡地和丘顶,而不喜洼地和背阴坡
  面及坡底。
  采收与加工 地耳菜的片状较小,爬附地表且生长分散,常与杂草、杂物纠缠在一起,
  因而采收十分困难。但其一年四季均可采收,尤以春季3-5月、秋季9-10月为最佳采
  收期。当气温在20-28℃之间、空气湿度大、阴天或雨后时,是采收地耳菜的良好时机。
  此时,光线柔和,加上地耳菜吸水发潮、个体膨大,生长处于旺盛期,韧性好,不易破碎,
  采收较为容易。但需注意,雨后要等地表干燥方可采收,否则因其含水过多、易粘土,而影
  响质量。采收的方法以手捡为好,不宜扫取。从野外采回的地耳菜混有大量的杂物如泥土、
  杂草等,俗称"毛菜",必须经过加工。加工一般分为摊晾、漂洗、干燥、分级、包装等工序。
  摊晾时要将采收的地耳菜及时摊开,并尽量摊薄,以防增温烧坏。漂洗则要彻底清洗掉附着
  在地耳菜胶体上面的杂物和泥土,然后晒干或烘干。干燥后的地耳菜,依片状大小进行分级、
  包装后即可上市;若数量较大,则应存放于干燥通风的库房之中贮存,待后上市
  • 3楼网友:詩光轨車
  • 2021-11-21 03:18

就是雷公菌,一种藻类。

雷公菌是念珠藻属植物念珠藻,为念珠藻科植物葛仙米的藻体,又称雷公地木耳等。

雨后林间湿地上发生极多,分布我国西南及西北各地。雷公菌是一种美食,最适于做汤,别有风味,也可凉拌或炖烧,也是寒性食品。

扩展资料:

关于雷公菌的记载

据唐人房玄龄等撰《晋书》和明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中记载,晋朝学者葛洪年,号“葛仙公”,他不图升迁,不慕名利,隐居“南土”时,因缺粮曾采念珠藻为食,从此,民间称之为“葛仙米”。

据《鹤峰州志》乾隆六年记载:“葛仙米出产距州城百余里,大岩关外(即走马坪)水田内遍地皆生,色绿颗圆,颇称佳品”。

参考资料:雷公菌-百度百科
  • 4楼网友:天凉才是好个秋
  • 2021-11-21 01:39

雷公屎是普通念珠藻的俗称。

普通念珠藻是念珠藻属的一种。俗名地耳、地木耳、地皮菜、地踏菜、天菜、雷公屎。藻体自由生长,最初为胶质球形,其后扩展成片状,大可达10厘米,状如胶质皮膜,暗橄榄色或茶褐色,干后呈黑褐色或黑色。

藻丝卷曲,仅在群体周缘的藻丝有明显的胶鞘,黄褐色,厚而有层理,并在横隔处收缢。陆生,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生长在山丘和平原的岩石、砂石、砂土、草地、田埂以及近水堤岸上,耐干旱,干至手搓即碎时,得水亦能生长。

能固氮,耐寒冷,在南极-30℃以上时,仍能生存。在中国广泛分布,为传统副食品。

扩展资料

普通念珠藻的营养成分:

每100克含蛋白质15克,高于鸡蛋、木耳、银耳等,总氨基酸含量也高于木耳、猴头,另外含脂肪0.2克,碳水化合物51.2克,粗纤维3.9克、钙406毫克、磷157毫克。铁290毫克,均显著高于其他藻类,是儿童缺钙症的补充食物,对人体补铁养血也极为有利。

地皮菜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其中维生素C是紫菜含量的19倍,此外尚含有海藻糖,蔗糖,半乳糖葡萄糖、果糖、木糖、甘露醇、山梨醇等多种营养成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普通念珠藻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