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今天打坐,发现十分钟就似乎进入状态

答案:1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08 06:14
  • 提问者网友:城市野鹿
  • 2021-03-07 09:08
今天打坐,发现十分钟就似乎进入状态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举杯邀酒敬孤独
  • 2021-03-07 10:15
如何在蒲团上打坐?今天说打坐,我讲的离打坐相差十万八千里。但是你如果仔细想一想,如果我们打坐不把这个装进去,我们打坐想什么呢?很多人很被动地打坐,我也问过一些禅堂里面住了若干年的出家师傅,问他们能不能得定,很多人都说惭愧,不敢说能得定。为什么呢?就是念头仍然控制不住,有的人似乎念头控制得住,但是又见光了、见菩萨了,这些又麻烦了,弄不好就到精神病院去了。佛教的说法是“转识成智”,很多人他是在观想。观想对不对呢?用来收摄念头还可以,但是观想是想蕴的一些内容,什么观咒轮,观阿弥陀佛像好庄严,自己玩自己的,去观想,但是这些只是想蕴的事情,不能开智慧。有人说我入定了,身心得清安,一时很舒服,那个是受蕴的事,也与智慧不相关,因为是“转识成智”,从来没有说过“转受成智”的,也,没有说“转想成智”的。 我经常跟这些学佛的人交流,他们有这样的体验那样的体验,我说那个不行。与其这样观那样观,不如修天台止观,不如修华严法界观,为什么呢?它给你一套正思维的体系,这个正思维很宏大很光明,如果我们天天去修白骨观、修烦恼观,我本来心理已经很阴暗、很烦恼,我还去修那个烦恼观,想人生是苦呀,苦呀,一天天地熏习熏习,熏习得自己二十多岁的人就像老头子老太太一样,没必要,要修就要修光明。藏传佛教里面有修光明、修明点的,很多人就上当受骗,他不知道明点是什么,认为我坐在这儿,修光明,幻想一个太阳,明明亮亮的,大日如来。其实,你坐在那儿如此修定,还不如点个蜡烛看,那个蜡烛的光明可能比你观想的光明强一万倍。实际上佛教里面的修明点、修光明就是注意力,注意力就是你的光明。用临济大师的话来说,就是“无碍净光”呀。“无碍净光”就是一念光明,这一念光明就是你一个正念,涵盖虚空。当我们把这个念头放在什么地方,什么地方就清楚了、明白了,就像一曙光照在什么地方。我闭上眼睛什么也不想一片混沌,我把注意力放在秦始皇上,秦始皇的事情就出来了,放在唐太宗上,唐太宗的事情就出来了,这个就叫光明。我见到学生们考试,正在考物理,全神贯注地在做题,光明就投注在这个因缘上。 但是,一般人的光明是被动的、缘起的,而修定的人是主动的把自己的光明,所谓的内视功夫,向内看,把这个光明收摄起来,不随便释放,以心观心,以这样的方式来对待自己,使念头不丢、不失、不乱跑,这个的确是我们平常打坐学习留意的事。如果明白了这个是非两个字、取舍两个字,那么我们打坐就能得力。不然的话,你坐在蒲团上,千思万想到天明,那跟打坐没什么关系。如果明白了取舍这两个字,护住一个正念,当然在初期打坐的时候,要护念很不容易,那么就打坐诵经,诵心经也好,金刚经也好,但是不要太复杂了,最好能够把天台止观的一套理论、天台教观、华严教观这些一套一套的反复地在坐上背诵。开始的时候可能要一两个小时,才能观照一遍,熟了以后可能做到几分钟就一遍,如果更熟了,说不定一秒钟一遍。 我们在年轻的时候,当年本光法师教给我们八识次第观、华严法界观之类的,当时也是,哎哟,要花一两个小时,一个字一个字这样地去背诵,后来很熟了,十分钟乃至一分钟就能把它滚动一遍,有的时候,就慢慢地咀嚼里面的法味,这一句很好,“因赅果海,果彻因源”,“因华果严,不可思议”,就反复地去咀嚼,就象牛吃草一样,吃了一肚皮,它要反刍。打坐就这样反复地去咀嚼,咀嚼的时候才能慢慢地把味品出来,然后与自己的身心,与自己的灵魂融为一体。久而久之反复的熟悉的东西久了,就容易得定。另外我跟大家说一个方法,这个对得定打坐非常有好处,特别是身心疲惫的,就是你们放慢思维的节奏。 比如说我平常一秒钟一百个念头来来去去的,当然实际生活钟我们平常一念之中可能是上千上万个念头同时涌现,但是我们的注意力只知道有几个念头而已,就像在这儿放一个收音机,刚开始什么都没有,但是我们调一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河北广播电台、石家庄广播电台、美国之音的、俄罗斯的、法国的、台湾的等什么都能收到,这是同时都有的,就看你收什么?我们的念头也一样,一切念当下都是现前的,但是我们关注的是什么呢?你的注意力关注的是什么?当然,一般的人关注的力量不够,一秒钟他只能关注感觉到自己的几个念头,乃至一个念头,而且思维频率很快,特别是年轻人、聪明伶俐的人思维频率很快。思维频率很快的人一坐下来其念头简直就收摄不住,那么就让它慢,慢到一秒钟一个念头,十秒种一个念头,一分钟一个念头,一小时一个念头,大家慢慢感觉。如果你一秒钟一个念头,这一秒钟,你就得定,定了一秒钟;如果你一分钟一个念头,你就定了一分钟;如果你一个小时才一个念头,那么你这一个小时就在定中。这个妙不可言,这个需要自己在坐上慢慢去琢磨,慢慢去适应,慢慢去感觉,把自己的思维节奏慢慢慢慢慢慢下来,因为打坐,不论你念四念住也好,天台止观也好,什么什么的,你要想得定,据我所知道的,没有一个人能得定。但是通过我这种办法来玩得,就有人能够一秒钟两秒钟,甚至一分钟他可以得定,但是这个定并不是严格佛教的四禅八定的“定”,还远远谈不上,只能说是前面的“未到定”,至少它可以使你的思维从动归静。“一阴一阳为之道”,我们思维频率快,白天的活动为阳,晚上休息睡觉,不起一念,那个是阴。 我们经常处于动中,没有想到静的好处,没有享受到静给我们带来的益处。所以我们每天打坐的时候别想自己得定,也不想能得到什么好处,我只想自己的思维慢慢慢慢,把它慢下来,当然这也需要动静结合,有的时候还是把心经拿来观照一番,反复地咀嚼,把金刚经拿一段,或者把六组坛经拿一章拿一段,来反复地咀嚼。或者跟老和尚有缘,觉得老和尚有一段开示特别与我有缘,特别舒服,我就把老和尚的这一段拿来反复地咀嚼和品味,这个大有益处。 当年我在监狱里面的时候,什么书都没有,怎么办?你不能打妄想呀,打妄想怎么办?那种情况下人都有可能疯掉。好在以前自己的师傅教过自己的一两套观法,正好无事,于是就反反复复地每天重复、每天重复、每天去咀嚼。后来,慢慢地好消息就来了,也能够收摄住自己躁动的情绪,也能够收摄住自己躁动的精神,这些都是我们打坐所需要的一些常识。一个是我们打坐的时候并不是我们不起一念,没有什么人有本事做到不起一念,我经常说,念头来了,你是做不了主的,你根本不知道一打坐后,肚子里要出什么念头来。一句话,不管他,随他来随他去,别揪住它不放;第二个,如果你主动地修观,把佛法里面精采的东西我截取一部分反复地念诵,反复地思维,反复地品味,它就会制住其他念头的涌起。这个也是“取舍”嘛,我就取这个,我取佛法里面的精要,止观止观,一个是止,一个是观嘛。止观双运嘛,观,我就要把那些对我有益,跟我相应的法术,在我打坐的过程之中反复地熏习,反复地咀嚼。咀嚼了之后,这个是动,我要静了。前半个小时我是在思维修观,后半个小时我要止,我就把一切放下,把呼吸调顺,呼吸慢、慢、慢,在呼吸放慢的情况下,你的念头的频率也同时放慢了,当然,还是有念头会涌现、会用上来,但是你别管它,抱着一个宗旨:“慢”,妄念来了我要让它慢、慢、慢,精采的念头来了我也让他慢、慢、慢。 我有一个朋友,他到泰国出家,也算是我的一个学生,以前他打坐,每天都打坐,终于有一天他定了,他入定了,他刚一入定,心里面一阵狂喜,哇,我定住了。喔,一下子被定踢出山门,马上踢出山门。所以当自己能够定,就是感觉到自己身心都空,一念不起,明明历历的时候千万别动念,欢喜不欢喜的别来,让它静、静、静,让它慢、慢、慢,要入定打坐首先要控制自己的情绪,所谓“平常心是道”,一定要让它静、静、静,平、平、平,情绪不好的时候、不安定的时候千万别打坐,那样弄巧成拙,不好。心情愉快的时候、精神好的时候可以打坐,疲惫的时候也别打坐,疲惫的时候打坐会给你带来病。 打坐有打坐的因缘,第一个别当风,别冷、别寒、别热,风、寒、暑、湿都要回避,清静一点好,如果不太清静,外面吵闹,如果你能够抗得住也无所谓,总之,别当风、别受寒、别受热、别受潮,这些能够保证使自己的身得安。如果坐在这儿,又冷又热又有风,那个就容易得病,情绪也会受到干扰,总之怎样舒服,坐在那里就比较相应。心一定要放平,一定不要带情绪,急躁情绪来不得,我坐了三个月怎么还没有得定?别管那些。打坐就只管打坐,只管耕耘不问收获,有的人做了十年八年还没有得定,急什么呢?不去贪恋这些定境,反而容易得到定。如果执着贪恋于“定”,不会得定的,永远得不到定。所以我们打坐的时候一定要把一切放下,我打坐有一个经验就是我坐在这儿,我就是一个木乃伊了,管它呢,不要管它,早就是木乃伊了,已经在土里面了。这样,就不容易起念头,横下一条心,把自己当作死人来看待,这样打坐就容易得力。但是一般来说呢,最初打坐的人还是要修观,不过烦恼观、白骨观、不净观这些千万别去修,另外修观的方法也很多,打坐的方法也多,但是我感觉打坐的时候要么就去参公案,对禅宗感兴趣的话,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公案,打坐的时候去参;要么就把八识次第作为一个理路,自己反复咀嚼;要么把天台教观的这一套理论,“一念三千”、“三谛圆融”这些道理,拿来反复地参究;要么就把华严宗的 “六相义”、“十法界”这些观法放在自己心里面反复地去琢磨。这些可以使自己得智慧,哪怕不得定,会开你的大智慧,久而久之,我刚才说过的,反反复复熟了,熟能生巧,反反复复地,先快后慢,慢、慢、慢,在慢的过程之中说不定有一天你就能够得定,现在能够得定,那可真是龙天欢喜呀。现在找一个真正能得定的人,真是凤毛麟角,甚为稀有。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