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解答题评价历史事件需要尊重史实,但往往也会带有个人的主观色彩。下面是古人对某商鞅变法的

答案:2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03 23:17
  • 提问者网友:無理詩人
  • 2021-01-03 14:30
解答题 评价历史事件需要尊重史实,但往往也会带有个人的主观色彩。下面是古人对某商鞅变法的评价:董仲舒说:“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宦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苏轼在给宋神宗的上书中说:“惟商鞅变法不顾人言,只能骤至富强,亦以召怨天下……虽得天下,旋踵灭亡。”(1)董仲舒和苏轼对商鞅变法评价的分歧在那里?(2)两人的出发点各是什么?(3)造成两人看法不一致的原因有哪些?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深街酒徒
  • 2021-01-03 15:50
(1)董仲舒认为商鞅变法废除井田,田地可以买卖,导致了社会贫富的急剧分化;而苏轼则认为商鞅变法是秦国富强的重要原因,但他个人却因为变法的得罪权贵,落得个最终灭亡的命运。(2)董仲舒的出发点是社会的公平,而苏轼的出发点则是国家的富强。(3)两人所处的时代环境不同,对商鞅变法的史实理解的程度不同,以及各自的立场观点与方法也不同。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对商鞅变法的评价。 董仲舒认为:商鞅进行了根本的变革,允许土地买卖,这造成土地兼并严重(“宦者田连阡陌”),贫富分化加剧(“贫者无立锥之地”)。 董仲舒强调商鞅变法后农民贫困,没有认识到变法对秦统一的作用。汉武帝时期,董仲舒为适应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实现思想上的统一,所以他否定法家的商鞅变法。 苏轼认为: 商鞅敢于进行彻底变法(不顾人言),而且使秦国富国强兵,最后统一六国,但是短期而亡。秦朝的暴政导致社会矛盾激化,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秦朝灭亡。而苏轼把秦朝灭亡的原因归咎于商鞅变法,这是错误的。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其措施中的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等都侵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苏轼是站在保守派的立场上,借古喻今,攻击和反对王安石变法。(1)(2)主要考察董仲舒和苏轼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标准及按照标准得出的评价。(3)可以从时代背景、个人主观因素考虑。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我住北渡口
  • 2021-01-03 17:19
和我的回答一样,看来我也对了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