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供需曲线分析
答案:5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08 04:07
- 提问者网友:容嬷嬷拿针来
- 2021-04-07 03:28
经济学供需曲线分析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轻熟杀无赦
- 2021-04-07 04:30
需求曲线表示在每一价格下所需求的商品数量。需求曲线是显示价格与需求量关系的曲线,是指其他条件相同时,在每一价格水平上买主愿意购买的商品量的表或曲线。其中需求量是不能被观测的。需求曲线可以以任何形状出现,符合需求定理的需求曲线只可以是向右下倾斜的。 需求曲线通常以价格为纵轴(y轴),以需求量为横轴(x轴),在一条向右下倾斜、且为直线的需求曲线中,在中央点的需求的价格弹性等于一,而以上部份的需求价格弹性大于一,而以下部份的需求价格弹性则小于一。
需求曲线是经济学研究供求关系时的核心工具之一。
需求曲线向下,是公认的主流观点。这里不展开其学术定义,简单地说,是指物品的需求数量与价格呈反比关系。价格提高则需求数量减少,价格降低则需求数量增加。它符合一般常识。
支持需求曲线向下的较强的观点,主张“必定向下”,只有向下。对“有时向下”(如吉芬商品)也不能接受。最典型的就是张五常。张五常认为吉芬商品不存在。杨小凯误解了张五常的话,以为有人不知道“教科书中的标准结果”中有需求曲线向上一说,薛兆丰解释得很好,张五常的本意是说“方法论上不能有”吉芬商品。杨小凯虽然表面上支持了需求曲线向上的说法,但看他只是属于支持需求曲线向下的较弱的观点,即认为大多数时间“向上”,但容忍“有时向下”。他认为吉芬商品“没有很多思想在里面”,因此与张五常只能说是误会,没有太多实质矛盾。
支持需求曲线向上的观点,依主张的坚持程度不同,也有强弱之分。最弱的观点与杨小凯差不多,认为需求曲线向上,是罕见现象,是例外,“没有很多思想在里面”;中等强度的,认为需求曲线有时向上,有时向下。如汪丁丁的观点,有点等量齐观的意思,把需求曲线向上,放在“定律”这一级上讨论(汪丁丁区分了定理与定律的不同)。最强的观点还很少看到,就是主张需求曲线向上,可能成为普遍现象,而需求曲线向下只是特例。“经济学的尼采”巴塔耶的“普遍经济学”实质上是这种主张,实际是在拿需求曲线向上当定理了。
从语境的观点看:经济学的方法论不是一成不变的
第一, 对依据不同历史阶段的事实观察得到的理论结论,主张“悬置”。
这是胡塞尔的办法。意思是,认同张五常在工业化大背景下观察到的需求曲线向下的结论,对于工业化经济的适应性。不去反对它,而是把它悬置在那里。也就是说,当大家重点分析对象是工业化范畴的经济时,大家会直接采纳张五常的结论。
所处的语境,是从主体角度看新经济(所以看到的是“体验经济”)。虽看到了体验经济中大量需求曲线向上的实例,但对张五常所说的需求曲线向下,包括“必定”向下,并不反对。认为那也是对的。因为他对应的,2013年间。这一历史阶段主流的事实,就是需求曲线向下。
第二, 反对把不同背景下得出的结论混为一谈或套用到不同的背景下。
张五常强调方法论的纯洁性,是没问题的。工业化的实践,产生工业化的理论,他是自给的。但如果把需求曲线向下,用于解释原始礼品经济,或后现代体验经济,认为就不合适了。这个不合适不是说结论本身错了,而是说结论与条件不匹配。
汪丁丁已经在将新经济因素,实质性地、而不是做表面文章地,引入经济学的基本面,在基础理论上对传统经济学大搞“修正主义”。这在经济学家中,还是一种罕见现象。 所以总对IT界的人推荐汪丁丁。杨小凯也谈网络,但根上是传统的。与汪丁丁有本质区别。张五常则很少谈论新经济,感觉好像已经封闭在工业社会中出不来了。
第三,反对把所在的特定历史阶段普遍化为永恒条件。
供给曲线(supply curve)是以几何图形表示商品的价格和供给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供
经济的供给曲线
给曲线是根据供给表中的商品的价格—供给量组合在平面坐标图上所绘制的一条曲线。
一般而言,供给量与价格会呈正相关。影响供给的因素包含:该商品的自身价格、生产的成本、生产的技术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和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
需求曲线是经济学研究供求关系时的核心工具之一。
需求曲线向下,是公认的主流观点。这里不展开其学术定义,简单地说,是指物品的需求数量与价格呈反比关系。价格提高则需求数量减少,价格降低则需求数量增加。它符合一般常识。
支持需求曲线向下的较强的观点,主张“必定向下”,只有向下。对“有时向下”(如吉芬商品)也不能接受。最典型的就是张五常。张五常认为吉芬商品不存在。杨小凯误解了张五常的话,以为有人不知道“教科书中的标准结果”中有需求曲线向上一说,薛兆丰解释得很好,张五常的本意是说“方法论上不能有”吉芬商品。杨小凯虽然表面上支持了需求曲线向上的说法,但看他只是属于支持需求曲线向下的较弱的观点,即认为大多数时间“向上”,但容忍“有时向下”。他认为吉芬商品“没有很多思想在里面”,因此与张五常只能说是误会,没有太多实质矛盾。
支持需求曲线向上的观点,依主张的坚持程度不同,也有强弱之分。最弱的观点与杨小凯差不多,认为需求曲线向上,是罕见现象,是例外,“没有很多思想在里面”;中等强度的,认为需求曲线有时向上,有时向下。如汪丁丁的观点,有点等量齐观的意思,把需求曲线向上,放在“定律”这一级上讨论(汪丁丁区分了定理与定律的不同)。最强的观点还很少看到,就是主张需求曲线向上,可能成为普遍现象,而需求曲线向下只是特例。“经济学的尼采”巴塔耶的“普遍经济学”实质上是这种主张,实际是在拿需求曲线向上当定理了。
从语境的观点看:经济学的方法论不是一成不变的
第一, 对依据不同历史阶段的事实观察得到的理论结论,主张“悬置”。
这是胡塞尔的办法。意思是,认同张五常在工业化大背景下观察到的需求曲线向下的结论,对于工业化经济的适应性。不去反对它,而是把它悬置在那里。也就是说,当大家重点分析对象是工业化范畴的经济时,大家会直接采纳张五常的结论。
所处的语境,是从主体角度看新经济(所以看到的是“体验经济”)。虽看到了体验经济中大量需求曲线向上的实例,但对张五常所说的需求曲线向下,包括“必定”向下,并不反对。认为那也是对的。因为他对应的,2013年间。这一历史阶段主流的事实,就是需求曲线向下。
第二, 反对把不同背景下得出的结论混为一谈或套用到不同的背景下。
张五常强调方法论的纯洁性,是没问题的。工业化的实践,产生工业化的理论,他是自给的。但如果把需求曲线向下,用于解释原始礼品经济,或后现代体验经济,认为就不合适了。这个不合适不是说结论本身错了,而是说结论与条件不匹配。
汪丁丁已经在将新经济因素,实质性地、而不是做表面文章地,引入经济学的基本面,在基础理论上对传统经济学大搞“修正主义”。这在经济学家中,还是一种罕见现象。 所以总对IT界的人推荐汪丁丁。杨小凯也谈网络,但根上是传统的。与汪丁丁有本质区别。张五常则很少谈论新经济,感觉好像已经封闭在工业社会中出不来了。
第三,反对把所在的特定历史阶段普遍化为永恒条件。
供给曲线(supply curve)是以几何图形表示商品的价格和供给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供
经济的供给曲线
给曲线是根据供给表中的商品的价格—供给量组合在平面坐标图上所绘制的一条曲线。
一般而言,供给量与价格会呈正相关。影响供给的因素包含:该商品的自身价格、生产的成本、生产的技术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和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举杯邀酒敬孤独
- 2021-04-07 06:59
经济学是用脑袋和心灵去学的学科。多结合实际就是最好的书。
- 2楼网友:長槍戰八方
- 2021-04-07 05:32
个人观点:很多好的经济学的基础入门书,都是可以用来作教材的。而且各个学校用的教材不同,弗里德曼,曼昆等等,他们的书都能看看的。而且由于作者所在的流派不同,观点思维上也会有些差别。这些是外文版教材。中文版,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编得还满适合自学的,而且客观,只是每章后面都有点批判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东西。
供需分析,主要是看不同的市场,劳动,产品,货币,3大市场
基本上,正规点的书,都会有提及。主要是看各个流派对货币是否中性、刚性和粘性等等不同假设前提的不同,形成不同的看法及模型。都会有的。
如果要全面知道的话,我的建议是:
随便先看一本比较好的,一本就行。上面提及的人物和流派记下来。在网上分别搜找
供需分析,主要是看不同的市场,劳动,产品,货币,3大市场
基本上,正规点的书,都会有提及。主要是看各个流派对货币是否中性、刚性和粘性等等不同假设前提的不同,形成不同的看法及模型。都会有的。
如果要全面知道的话,我的建议是:
随便先看一本比较好的,一本就行。上面提及的人物和流派记下来。在网上分别搜找
- 3楼网友:底特律间谍
- 2021-04-07 05:18
如果你想看教材的话,范里安的《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真的很不错的,对消费供需理论分析的很彻底。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