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的竹蜻蜓是干什么用的?
答案:2 悬赏:7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26 19:45
- 提问者网友:寂寞梧桐
- 2021-04-26 00:28
我国古代的竹蜻蜓是干什么用的?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荒野風
- 2021-04-26 00:57
竹蜻蜓是我国古代一大发明。玩时,双手一搓,然后手一松,竹蜻蜓就会飞上天空。旋转好一会儿后,才会落下来。这种简单而神奇的玩具,曾令西方传教士惊叹不已,将其称为“中国螺旋”。上世纪三十年代,德国人根据“中国螺旋”的形状和原理发明了直升机上天的螺旋桨。
竹蜻蜓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竹柄。用一根竹片削成长20厘米、直径4至5毫米的竹竿(柄)。二是“翅膀”。用一片长18至20厘米、宽2厘米、厚0.3厘米的竹片,中间打一个直径4至5毫米的小圆孔,用于安装竹柄。然后在小孔两边对称各削一个斜面,以起到竹蜻蜓随空气漩涡上升的作用。翅膀做好后,将竹柄插入其小孔中。玩时,用双手掌夹住竹柄,快速一搓,双手一松,竹蜻蜓就飞向了天空。
来历
竹蜻蜓是中国古老的玩具,其外形呈T字形,横的一片像螺旋桨,当中有一个小孔,其中插一根笔直的竹棍子,用两手搓转这一根竹棍子,竹蜻蜓便会旋转飞上天,当升力减弱时才落到地面。在制作和玩耍竹蜻蜒的过程中,可以领略中国古老儿童玩具的趣味和科学技术的奥妙。
从对大自然中蜻蜓飞翔的观察中受到启示,公元前500中国人制成了会飞的竹蜻蜓,两千多年来一直是中国孩子手中的玩具。在18世纪传到欧洲,启发了人们的思路,被誉为“航空之父”的英国人乔治·凯利一辈子都对竹蜻蜓着迷。他的第一项航空研究就是在1796年仿制和改造了“竹蜻蜓”,并由此悟出螺旋桨的一些工作原理。他的研究推动了飞机研制的进程。并为西方的设计师带来了研制直升机的灵感。
公元17世纪中国苏州巧匠徐正明,整天琢磨小孩玩的竹蜻蜓,想制造一个类似蜻蜓的直升飞机,并且想把人也带上天空。经过十多年的钻研,他造出了一架直升飞机。它有一个竹蜻蜓一样的螺旋桨,驾驶座像一把圈椅,依靠脚踏板通过转动机构来带动螺旋桨转动,试飞时候,它居然飞离地面一尺多高,还飞过一一条小河沟,然后落下来。
影响
世界上第一架飞机的发明人----莱特兄弟小的时候,父亲给他们买了一个能飞的竹蜻蜓,兄弟俩十分喜欢,并开始仿制不同尺寸的竹蜻蜓,从此,兄弟俩的一生与飞行结下了不解之缘。
记载
在中国晋朝(公元265年—420年)葛洪所著的《抱朴子》一书有这样的记述:“或用枣心木为飞车,以牛革结环剑,以引其机。或存念作五蛇六龙三牛、交罡而乘之,上升四十里,名为太清。太清之中,其气甚罡,能胜人也。”其中的“飞车”被一些人认为是关于竹蜻蜓的最早记载,并认为该玩具通过贸易传入欧洲。在欧洲一幅1463年的圣母圣子像中出现了竹蜻蜓的形象。
在日本传统上人们认为是江戸时代的平贺源内发明的竹蜻蜓,但1984年在奈良平成宫遗址出土了公元8世纪用木头和羽毛制做的竹蜻蜓文物
原理
竹蜻蜓的叶片和水平旋转面之间有一个倾角(这个倾斜角度是可以调整的)。
当旋翼旋转时,旋转的叶片将空气向下推,形成一股强风,而空气也给竹蜻蜓一股向上的反作用升力,这股升力随著叶片的倾斜角而改变,倾角大升力就大,倾角小升力也小。当升力大于竹蜻蜓的重量时,竹蜻蜓便可向上飞起。
竹蜻蜓的叶片和旋转面也保持一个倾角,所以当我们用手旋转竹蜻蜓时,它会得到空气的反作用推力而向上飞出。
翼面的阻力面积愈大作用力愈大,因而反作用力也愈大(浮力也愈大),竹蜻蜓就飞得愈高。但是我们也发现阻力面积愈大,所需的旋转力愈大,因此在实际竹蜻蜓的操作中并不实用,可能需要在力与角度面积中找出一个平衡点使得竹蜻蜓省力好操作又飞得高。
《哆啦A梦》中的竹蜻蜓
飞行器(竹蜻蜓)
有效时间四小时,之后电池便会用尽。是直升机原理。放在身体哪一处都没有问题。不过习惯上它都是放在头上。是最常用的法宝之一。 竹蜻蜓是按照使用者的心里感应控制方向的。也就是说飞起来后想往前只用心里想着往前就行了。而且不用非常专心的想,就向一般人看不清东西就会本能的把脖子和头,以及身体部位往前挪一样。带着竹蜻蜓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反正是想上下左右都是自如的,比如说我们如果想把头向右转的时候直接转头就行了,尽管大脑首先要产生信号,然后传到颈部,肩部,脸部等地方,最后又要肌肉带动一类的事情。竹蜻蜓只要在使用者的身上就能立即检测到使用者的心里活动,隔着衣服也没问题。可是要注意的是:如果使用者身上有假腿一类的东西竹蜻蜓就无法在他的那个部位感应到心里活动。可是如果使用者本身就是铁皮做的(机器人一类的东西),那么竹蜻蜓依然可以使用。也就是说竹蜻蜓必须贴在使用者本身的皮肤上。还有一点就是因为竹蜻蜓是靠心里感应控制的,如果使用者心情混乱,竹蜻蜓也会很难控制。
关于竹蜻蜓的开关:正面(还是反面?分不出来)有个开关,一按就启动了。
竹蜻蜓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竹柄。用一根竹片削成长20厘米、直径4至5毫米的竹竿(柄)。二是“翅膀”。用一片长18至20厘米、宽2厘米、厚0.3厘米的竹片,中间打一个直径4至5毫米的小圆孔,用于安装竹柄。然后在小孔两边对称各削一个斜面,以起到竹蜻蜓随空气漩涡上升的作用。翅膀做好后,将竹柄插入其小孔中。玩时,用双手掌夹住竹柄,快速一搓,双手一松,竹蜻蜓就飞向了天空。
来历
竹蜻蜓是中国古老的玩具,其外形呈T字形,横的一片像螺旋桨,当中有一个小孔,其中插一根笔直的竹棍子,用两手搓转这一根竹棍子,竹蜻蜓便会旋转飞上天,当升力减弱时才落到地面。在制作和玩耍竹蜻蜒的过程中,可以领略中国古老儿童玩具的趣味和科学技术的奥妙。
从对大自然中蜻蜓飞翔的观察中受到启示,公元前500中国人制成了会飞的竹蜻蜓,两千多年来一直是中国孩子手中的玩具。在18世纪传到欧洲,启发了人们的思路,被誉为“航空之父”的英国人乔治·凯利一辈子都对竹蜻蜓着迷。他的第一项航空研究就是在1796年仿制和改造了“竹蜻蜓”,并由此悟出螺旋桨的一些工作原理。他的研究推动了飞机研制的进程。并为西方的设计师带来了研制直升机的灵感。
公元17世纪中国苏州巧匠徐正明,整天琢磨小孩玩的竹蜻蜓,想制造一个类似蜻蜓的直升飞机,并且想把人也带上天空。经过十多年的钻研,他造出了一架直升飞机。它有一个竹蜻蜓一样的螺旋桨,驾驶座像一把圈椅,依靠脚踏板通过转动机构来带动螺旋桨转动,试飞时候,它居然飞离地面一尺多高,还飞过一一条小河沟,然后落下来。
影响
世界上第一架飞机的发明人----莱特兄弟小的时候,父亲给他们买了一个能飞的竹蜻蜓,兄弟俩十分喜欢,并开始仿制不同尺寸的竹蜻蜓,从此,兄弟俩的一生与飞行结下了不解之缘。
记载
在中国晋朝(公元265年—420年)葛洪所著的《抱朴子》一书有这样的记述:“或用枣心木为飞车,以牛革结环剑,以引其机。或存念作五蛇六龙三牛、交罡而乘之,上升四十里,名为太清。太清之中,其气甚罡,能胜人也。”其中的“飞车”被一些人认为是关于竹蜻蜓的最早记载,并认为该玩具通过贸易传入欧洲。在欧洲一幅1463年的圣母圣子像中出现了竹蜻蜓的形象。
在日本传统上人们认为是江戸时代的平贺源内发明的竹蜻蜓,但1984年在奈良平成宫遗址出土了公元8世纪用木头和羽毛制做的竹蜻蜓文物
原理
竹蜻蜓的叶片和水平旋转面之间有一个倾角(这个倾斜角度是可以调整的)。
当旋翼旋转时,旋转的叶片将空气向下推,形成一股强风,而空气也给竹蜻蜓一股向上的反作用升力,这股升力随著叶片的倾斜角而改变,倾角大升力就大,倾角小升力也小。当升力大于竹蜻蜓的重量时,竹蜻蜓便可向上飞起。
竹蜻蜓的叶片和旋转面也保持一个倾角,所以当我们用手旋转竹蜻蜓时,它会得到空气的反作用推力而向上飞出。
翼面的阻力面积愈大作用力愈大,因而反作用力也愈大(浮力也愈大),竹蜻蜓就飞得愈高。但是我们也发现阻力面积愈大,所需的旋转力愈大,因此在实际竹蜻蜓的操作中并不实用,可能需要在力与角度面积中找出一个平衡点使得竹蜻蜓省力好操作又飞得高。
《哆啦A梦》中的竹蜻蜓
飞行器(竹蜻蜓)
有效时间四小时,之后电池便会用尽。是直升机原理。放在身体哪一处都没有问题。不过习惯上它都是放在头上。是最常用的法宝之一。 竹蜻蜓是按照使用者的心里感应控制方向的。也就是说飞起来后想往前只用心里想着往前就行了。而且不用非常专心的想,就向一般人看不清东西就会本能的把脖子和头,以及身体部位往前挪一样。带着竹蜻蜓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反正是想上下左右都是自如的,比如说我们如果想把头向右转的时候直接转头就行了,尽管大脑首先要产生信号,然后传到颈部,肩部,脸部等地方,最后又要肌肉带动一类的事情。竹蜻蜓只要在使用者的身上就能立即检测到使用者的心里活动,隔着衣服也没问题。可是要注意的是:如果使用者身上有假腿一类的东西竹蜻蜓就无法在他的那个部位感应到心里活动。可是如果使用者本身就是铁皮做的(机器人一类的东西),那么竹蜻蜓依然可以使用。也就是说竹蜻蜓必须贴在使用者本身的皮肤上。还有一点就是因为竹蜻蜓是靠心里感应控制的,如果使用者心情混乱,竹蜻蜓也会很难控制。
关于竹蜻蜓的开关:正面(还是反面?分不出来)有个开关,一按就启动了。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狂恋
- 2021-04-26 01:17
大人制作来给小孩子的玩具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