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窦娥冤》之读后感

答案:6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5-18 17:28
  • 提问者网友:回忆在搜索
  • 2021-05-17 17:18
给我的感触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毛毛
  • 2021-05-17 17:31
窦娥希望通过第三桩誓愿,直接惩诫残暴昏聩的官府,也希望有一天自己的冤屈能够象“东海孝妇”一样,得到昭雪。三桩誓愿,从时间的延续上,一桩比一桩更久长;从空间范围上,一桩比一桩更扩大。三桩誓愿依次递进的过程,也是窦娥反抗精神依次上升的过程,是她斗争的矛头更加明确的过程。行刑尚未开始,第二桩誓愿就已显示出预兆,更说明了窦娥的冤屈感天动地,社会的黑暗已引起上天的震怒。三桩誓愿的实现是窦娥反抗的最终结果,也是悲剧高潮的结束。窦娥死去了,但给人间留下了一个勤劳善良、坚强不屈、富于反抗精神的感人形象。也给人间留下了一曲对黑暗社会以死抗争的回肠荡气的悲壮歌曲。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酒安江南
  • 2021-05-17 21:46

就是对封建社会摧残女性的控诉,充分反应在元朝的女性也包括普通的百姓生活悲惨,根本就得不到法律的保护。中国自古至今始终是在人治,也就是谁的拳头大,谁就是哥,民告官你永远也赢不了。现在能民告官了,也只不过是信息告诉发展,哪个官大的做了什么太过分的伤天害理的事情,新闻媒体一曝光,这才得以昭雪。在那个封建礼教的社会,要知道“衙门口朝南开,没钱有理别进来”,别说是一个窦娥,就是十个八个该弄死还是得弄死。要不然怎么能从另一个视角体现出,包拯、狄仁杰、宋慈这些人英明神武,古代的封建体制你即便是当官你想两袖清风,你想做个好官,但是大家可以想想,古代的那种八股的考试,就只会个语文,很多的知识都不懂,你怎么断案,你自己一点化学啊,医学的常识也没有,你审的案子估计不是悲剧的少!自古整顿吏治,更多整顿的腐败,其实有些问题比腐败还可怕,就像故事中的官,估计对于毒杀要用的毒药,不见得有什么研究,所以现在社会主义就是要求全民都素质教育,你不用管考不考的上大学,你就是一点“数理化”不会,但是还不有那么句话吗“没吃过猪肉你还没见过猪跑吗?”也可以在你日常的生活中,少上当少受骗。你一旦被冤枉了,你能说出个所以然来,也能避免不少悲剧的发生!所以我们要有知识有文化,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生活。封建社会的制度以权力欺压百姓草菅人命,封建社会人民的知识面狭窄,一般的农民打字都人不得,这要是让人给无限栽赃陷害了,除了等死,就是祈求神灵,还能做什么?现在虽然很多人像不孕不育的还是喜欢去送子观音庙,祭拜,但是这只是精神上的一种慰藉,哪个去叩拜的都知道,这只是一个精神上的自我安慰。但是古代不同,古代大部分的人,还是对鬼神深信不疑的,所以这个故事用现代人的眼光去看,就是要让法律更加的完善,提高全民的素质!

  • 2楼网友:怀裏藏嬌
  • 2021-05-17 20:48
上天被窦娥感动,也说明窦娥冤大恨深,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 3楼网友:忘川信使
  • 2021-05-17 20:37

当时的黑暗社会造就的冤案,屈死了不少无孤的生灵。所谓清官难寻。

  • 4楼网友:天凉才是好个秋
  • 2021-05-17 19:01
在封建社会,人民不仅在人身权利及政治经济上受压迫,而且在思想上受毒害。按当时观念,天地鬼神明察世上是非,主持人间公道。封建官吏为了愚民,也每每以青天自况。窦娥开始也受神权思想影响,相信“青天大老爷”能主持正义,赏善罚恶。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她觉醒过来,看清了“衙门自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的社会真相。在《滚绣球》一曲中,她猛烈地指责天地鬼神不分清浊,混淆是非,致使恶人横行,良善衔冤。窦娥对神权的大胆谴责,实质上是对封建统治的强烈控诉和根本否定。她那似岩浆迸射如山洪决堤般的愤激之词,反映了女主人公的觉醒意识和反抗精神,也折射出当时广大人民的反抗精神。 至于窦娥临刑前的三桩誓愿,正是作家世界观矛盾的一种反映。一方面关汉卿关心民情,洞察现实,通过窦娥指斥天地、发下三桩誓愿应验等情节表明自己对封建官吏的憎恨,对被压迫人民的同情,反映人民仇视封建统治,要求变革现实的时代精神。另一方面,作者毕竟是封建时代的剧作家,他尽管关心人民的疾苦,却不能意识到人民自身的力量;他虽然憎恶封建统治,却又找不到变革现实的出路,所以最终还是让天地动容清官平冤来解决问题,这也反映了作家的阶级局限和历史局限。当然,上天被窦娥感动,也说明窦娥冤大恨深。
  • 5楼网友:北方的南先生
  • 2021-05-17 18:05
社会黑暗啊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