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知道杏和堂的来历吗?
答案:3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1-17 04:21
- 提问者网友:兔牙战士
- 2021-11-16 12:23
有人知道杏和堂的来历吗?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像个废品
- 2021-11-16 13:24
是民国初年,陈李济注册的商标,沿用至今。现在陈李济是广药集团的子品牌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长寿的药企。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千夜
- 2021-11-16 16:19
陈李结缘同心济世
相传明朝万历二十七年(1600年),商人陈体全年末回乡收得货银后乘船返回广州。船抵达广州后,他匆忙上岸,一时疏忽将货银遗落在船上,被一位名叫李升佐的同船旅客拾获。李升佐谙熟医道,在广州开有一间中草药店。
李升佐为人忠厚,拾金不昧,上船后整日在码头等候失主。陈体全回到家中,察觉丢失货银后连忙四方寻觅,寻至码头时,
李升佐将拾得的银元还给他。陈体全为李升佐的诚实品德所感动,意欲以银元酬报,但被李升佐婉言谢绝。陈体全见李升佐老实可靠,便诚恳提出将遗金半数投资于
李升佐经营的中草药店。
李升佐谦辞再三后终于答应下来,当即用红柬写下合伙文书:“本钱各出,利益均沾,同心济事,长发其年。”并将其店号定名为陈李济,意为陈李二人巧结奇缘,合伙经营,同心济世。自此,陈李济的店号就在广州城南双门底(现北京路)挂起来。
陈李济一直身处北京路闹市中心,门前过客每日成千上万。在饥民、难民较多的旧社会,常有行人晕倒,陈李济铺中的员工见状必出门营救施药,代其通知家人。“扶危助困” 被写入老铺条规的要则,延续数百年。
同治皇帝 御赐商标
陈李合资后,以济世为办厂宗旨,致力于搜集古代固有成方、验方,选用上乘药材原料,悉心研究炮制技术,终于以精湛的工艺,制成多种别具一格的古方正药。
清朝初年,陈李济的产品已在国内颇有声誉。为了扩大影响,陈李济每年趁学子赴京应考之机,运送大批产品至京展销。蜡
丸这种包装独特的药品引起人们的注意,那神奇的疗效更使它逐渐赢得了声誉。学子们考完试回到各地便以京都见闻来传播陈李济的蜡丸,并视为珍品馈赠亲友。从
此陈李济蜡丸便闻名遐迩,成为“广药”的代名词。
有一次,同治皇帝偶患感冒,腹痛、吐泻不止,御医合议,建议试服陈李济出品的“追风苏合丸”,果然奏效。皇上大喜,遂钦赐“杏和堂”三字为封号,同时钦准该厂储藏用作原料的“旧陈皮”为贡品,多年向朝廷进贡。因此,在清同治年代,该厂又称为“陈李济杏和堂药厂”。
相传明朝万历二十七年(1600年),商人陈体全年末回乡收得货银后乘船返回广州。船抵达广州后,他匆忙上岸,一时疏忽将货银遗落在船上,被一位名叫李升佐的同船旅客拾获。李升佐谙熟医道,在广州开有一间中草药店。
李升佐为人忠厚,拾金不昧,上船后整日在码头等候失主。陈体全回到家中,察觉丢失货银后连忙四方寻觅,寻至码头时,
李升佐将拾得的银元还给他。陈体全为李升佐的诚实品德所感动,意欲以银元酬报,但被李升佐婉言谢绝。陈体全见李升佐老实可靠,便诚恳提出将遗金半数投资于
李升佐经营的中草药店。
李升佐谦辞再三后终于答应下来,当即用红柬写下合伙文书:“本钱各出,利益均沾,同心济事,长发其年。”并将其店号定名为陈李济,意为陈李二人巧结奇缘,合伙经营,同心济世。自此,陈李济的店号就在广州城南双门底(现北京路)挂起来。
陈李济一直身处北京路闹市中心,门前过客每日成千上万。在饥民、难民较多的旧社会,常有行人晕倒,陈李济铺中的员工见状必出门营救施药,代其通知家人。“扶危助困” 被写入老铺条规的要则,延续数百年。
同治皇帝 御赐商标
陈李合资后,以济世为办厂宗旨,致力于搜集古代固有成方、验方,选用上乘药材原料,悉心研究炮制技术,终于以精湛的工艺,制成多种别具一格的古方正药。
清朝初年,陈李济的产品已在国内颇有声誉。为了扩大影响,陈李济每年趁学子赴京应考之机,运送大批产品至京展销。蜡
丸这种包装独特的药品引起人们的注意,那神奇的疗效更使它逐渐赢得了声誉。学子们考完试回到各地便以京都见闻来传播陈李济的蜡丸,并视为珍品馈赠亲友。从
此陈李济蜡丸便闻名遐迩,成为“广药”的代名词。
有一次,同治皇帝偶患感冒,腹痛、吐泻不止,御医合议,建议试服陈李济出品的“追风苏合丸”,果然奏效。皇上大喜,遂钦赐“杏和堂”三字为封号,同时钦准该厂储藏用作原料的“旧陈皮”为贡品,多年向朝廷进贡。因此,在清同治年代,该厂又称为“陈李济杏和堂药厂”。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