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正视自己的错误改正后成功的例子简短
答案:4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03 16:12
- 提问者网友:藍了天白赴美
- 2021-04-03 00:44
名人正视自己的错误改正后成功的例子简短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山君与见山
- 2021-04-03 02:22
一、孔子改错诗的故事
一天。孔子带领着子路、子贡、颜渊等几个门生外出讲学。师生们来到海州,天空忽然电闪雷鸣,狂风暴雨大作。当地的一个老渔翁把他们领进一个山洞避雨。
这山洞面对着大海,是老渔翁平常歇脚的地方。孔子觉得洞里有点闷热,便走到洞口,观看雨中的海景,看着看着,不觉诗兴大发,吟成一联:风吹海水千层浪;雨打沙滩万点坑。 老渔翁听了忙道:“先生,你说的不对呀!难道海浪整头整脑只有千层,沙坑不多不少正好万点?先生你数过吗?”
孔子觉得老渔翁的活有几分道理,便问道:“既然不妥,怎样才合适呢?” 老渔翁不慌不忙地说,“咱生在水边,长在海上,时常唱些渔歌。歌也罢,诗也罢,虽说不必真鱼真虾,字字实在,可也得合情合理,句句传神。
依我看,你那两句应当改成这样:‘风吹海水层层浪,雨打沙滩点点坑。’ 浪层层,坑点点,数也数不清,这才合乎情理。” 子路在一旁火了,冲着老渔翁说:“哎哎,圣人作诗,你怎能乱改!”
孔子喝道:“子路!休得无礼!” 老渔翁拍着子路的肩膀说:“圣人有圣人的见识,但也不见得样样都比别人高明。比方说,这鱼怎么打法,你们会吗?”一句话,把子路问了个哑口无言。
老渔翁瞧着子路的窘态,也不答活,飞身奔下山去,跳上渔船,撒开渔网,打起鱼来。 孔子看着老渔翁熟练的打鱼动作,想着他谈海水、改诗句、议“圣人”、责子路的情形,猛然间发觉自己犯了个大错误,于是把门生招拢在一起。
严肃地说:为师以前对你们讲过‘生而知之’,这句话错啦!大家要记住: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说罢,顺口吟出小诗一首: 登山望沧海,茅塞豁然开; 圣贤若有错,即改莫徘徊!
二、敢于承认错误的爱因斯坦
世界级的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直为他“—生最大错事”而愧疚。爱因斯坦究竟做错了什么事?
1917年,也就是他创立广义相对论的第二年,为了解释宇宙的稳恒态性问题,爱因斯坦和荷兰物理学家德西特各自独立进行此项工作的研究。他们发现引力场方程的宇宙解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也就是说宇宙要么膨胀,要么收缩。
由于物理直觉上的偏见和数学运算上的失误,爱因斯坦决不放弃静态宇宙的概念,为求得—个静态的宇宙模型解,不惜在方程中引进—个“宇宙项”。这个结论在当时既符合宇宙学原理,又符合已知的观测事实。
然而,1922年,美国学者弗里德曼求出了这个方程的另—个动态解;1927年比利时学者勒梅特也独立求得同—解。从数学角度证明,宇宙不是静态的,而是均匀地膨胀或收缩着。然而,爱因斯坦仍然不肯接受这个结果,坚持他的静态宇宙模型观。
两年后,美国天文学家哈勃根据远距星云的观测,发现远距恒星发出的光谱线有红移现象,离地球越远的恒星光谱线红移越大。
这说明恒星在远离地球而去。哈勃的发现支持了弗里德曼等人的动态宇宙模型,也改变了爱因斯坦对宇宙的看法。爱因斯坦把坚持静态宇宙模型的失误称为他“—生中最大的错事”,并收回了对弗里德曼等人的批评。
后来,在他70岁生日之时,还向好友索洛文表示:“我感到在我的工作中没有—个概念是很牢靠地站得住的,我也不能肯定我所走的道路—般是正确的。”这句话在很大程度上包含了他在1917年的这次失误。
—位举世闻名的伟大科学家能勇于承认自己的失误,谦虚地回顾自己已被世人承认和称颂的成就,说明了爱因斯坦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坦荡胸怀。这也正是爱因斯坦能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
三、沈从文知错能改
有一天上午,沈从文从课堂里溜出来,一个人跑到村子里去看戏,那天木偶戏演的是“孙悟空过火焰山”。沈从文看得眉飞色舞,捧腹大笑。一直看到太阳落山,他才恋恋不舍地回到学校。这时,同学都已放学回家了。
第二天,沈从文刚进校门,老师就严厉地责问他为什么旷课。他羞红着脸,支支吾吾地答不上来。老师气得罚他跪在树下,并大声训斥道:“你看,这楠木树天天往上长,而你却偏偏不思上进,甘愿做一个没出息的矮子。”
第二天,老师又把他叫去,对他说:“大家都在用功读书,你却偷偷溜去看戏。昨天我虽然羞辱了你,可这也是为了你好。一个人只有尊重自己,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老师的一番话,使沈从文感动得流下了眼泪。他暗暗发誓,一定要记住这次教训,做一个受人尊重的人。此后,沈从文一直严格要求自己,长大后成了着名的作家。
四、徐悲鸿承认画鸭笔误
徐悲鸿早年留学法国,人物造型注重写实传达神情,尤其精于素描。对于中国画,他是主张改革的:“西方绘画可采入者,融之。”中西技法的融合,形成了他的前无古人的现实主义画风。 听某老人说,有一次,徐悲鸿正在画展上对画评议。
一乡下土老倌忽然上前对他说:“先生,你这幅画里的鸭子画错了,你画的是麻鸭,麻鸭尾巴哪有恁(这样)长的?”众人一看,原来是徐氏新作“写东坡春江水暖诗意”,内中有麻鸭尾羽卷曲如环。乡人说雄鸭羽毛鲜艳,尾巴卷曲是有的;麻鸭雌性羽毛麻褐色尾短,画错了。徐氏承认疏于写生,深深致谢而退。
五、东坡向王安石认错
宋朝大文学家苏东坡,是翰林院学士,人们都称他为苏学士。苏东坡才华横溢,文章写得好,诗词也作得好。但知识再丰富的人也不可能会知天下事,所以他有时候也不免要出点差错。
有一天,苏东坡拜见当朝宰相王安石。相府仆人把他领进王安石的书房,说是宰相大人外出办事,马上回来,请苏学士用茶稍候。等了一会,主人还不回来,苏东坡便信步走到书桌旁,见桌上摊着一首咏菊诗。这首诗没有写完,只写了两句: “昨夜西风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苏东坡看了,心里不由暗暗好笑起来:“西风”明明是秋风,“黄花”就是菊花,而菊花从来就敢于顶风傲霜,最能耐寒耐冻,说西风“吹落黄花满地金”,岂不是大错特错了?想到这里,苏东坡诗兴大发,不能克制,就提笔蘸墨,信手续写了两句: “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苏东坡搁下毛笔,又待了一会,见主人还不回来,便起身告辞了。再说王安石回家后,到书房
见了苏东坡的那两句话,只是摇了摇头,并不与苏东坡计较。 后来苏东坡降到黄州去当团练副使。 苏东坡在黄州住了将近一年。到了九九重阳天气,连连刮了几日大风。一天,风停歇后,苏东坡邀请了几个好友到郊外赏菊。
只见菊园中落英缤纷,满地铺金,一派西风萧瑟的景象。这时,苏东坡猛然想起了给王安石续诗的事情来,不禁目瞪口呆,半晌说不出话来。他恍然悔悟到自己过去闹了笑话,连忙提笔给王安石写信认错。
扩展资料:
陶渊明为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放弃了荣华富贵,追求清静高洁,而成为流芳百世的“隐士”。 文王因改过而成就了他的英名,也造就了楚国的盛况,然而有着西楚霸王之称的项羽却因为不能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刚愎自用,最终落得个乌江自刎的下场。
我们身上的错误缺点也是这样,如果不及时改正,也会由小变大由少变多,“小错不改,酿成大错”,像船沉没一样,还可能毁掉自己的一生。有错不改多么危险! 一个人一生的路,不是走错一步就从此万劫不复的,人生不只一步,只要不因自己的一步失误而让心灵绝望,那么一切都可以再重新开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徐悲鸿
一天。孔子带领着子路、子贡、颜渊等几个门生外出讲学。师生们来到海州,天空忽然电闪雷鸣,狂风暴雨大作。当地的一个老渔翁把他们领进一个山洞避雨。
这山洞面对着大海,是老渔翁平常歇脚的地方。孔子觉得洞里有点闷热,便走到洞口,观看雨中的海景,看着看着,不觉诗兴大发,吟成一联:风吹海水千层浪;雨打沙滩万点坑。 老渔翁听了忙道:“先生,你说的不对呀!难道海浪整头整脑只有千层,沙坑不多不少正好万点?先生你数过吗?”
孔子觉得老渔翁的活有几分道理,便问道:“既然不妥,怎样才合适呢?” 老渔翁不慌不忙地说,“咱生在水边,长在海上,时常唱些渔歌。歌也罢,诗也罢,虽说不必真鱼真虾,字字实在,可也得合情合理,句句传神。
依我看,你那两句应当改成这样:‘风吹海水层层浪,雨打沙滩点点坑。’ 浪层层,坑点点,数也数不清,这才合乎情理。” 子路在一旁火了,冲着老渔翁说:“哎哎,圣人作诗,你怎能乱改!”
孔子喝道:“子路!休得无礼!” 老渔翁拍着子路的肩膀说:“圣人有圣人的见识,但也不见得样样都比别人高明。比方说,这鱼怎么打法,你们会吗?”一句话,把子路问了个哑口无言。
老渔翁瞧着子路的窘态,也不答活,飞身奔下山去,跳上渔船,撒开渔网,打起鱼来。 孔子看着老渔翁熟练的打鱼动作,想着他谈海水、改诗句、议“圣人”、责子路的情形,猛然间发觉自己犯了个大错误,于是把门生招拢在一起。
严肃地说:为师以前对你们讲过‘生而知之’,这句话错啦!大家要记住: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说罢,顺口吟出小诗一首: 登山望沧海,茅塞豁然开; 圣贤若有错,即改莫徘徊!
二、敢于承认错误的爱因斯坦
世界级的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直为他“—生最大错事”而愧疚。爱因斯坦究竟做错了什么事?
1917年,也就是他创立广义相对论的第二年,为了解释宇宙的稳恒态性问题,爱因斯坦和荷兰物理学家德西特各自独立进行此项工作的研究。他们发现引力场方程的宇宙解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也就是说宇宙要么膨胀,要么收缩。
由于物理直觉上的偏见和数学运算上的失误,爱因斯坦决不放弃静态宇宙的概念,为求得—个静态的宇宙模型解,不惜在方程中引进—个“宇宙项”。这个结论在当时既符合宇宙学原理,又符合已知的观测事实。
然而,1922年,美国学者弗里德曼求出了这个方程的另—个动态解;1927年比利时学者勒梅特也独立求得同—解。从数学角度证明,宇宙不是静态的,而是均匀地膨胀或收缩着。然而,爱因斯坦仍然不肯接受这个结果,坚持他的静态宇宙模型观。
两年后,美国天文学家哈勃根据远距星云的观测,发现远距恒星发出的光谱线有红移现象,离地球越远的恒星光谱线红移越大。
这说明恒星在远离地球而去。哈勃的发现支持了弗里德曼等人的动态宇宙模型,也改变了爱因斯坦对宇宙的看法。爱因斯坦把坚持静态宇宙模型的失误称为他“—生中最大的错事”,并收回了对弗里德曼等人的批评。
后来,在他70岁生日之时,还向好友索洛文表示:“我感到在我的工作中没有—个概念是很牢靠地站得住的,我也不能肯定我所走的道路—般是正确的。”这句话在很大程度上包含了他在1917年的这次失误。
—位举世闻名的伟大科学家能勇于承认自己的失误,谦虚地回顾自己已被世人承认和称颂的成就,说明了爱因斯坦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坦荡胸怀。这也正是爱因斯坦能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
三、沈从文知错能改
有一天上午,沈从文从课堂里溜出来,一个人跑到村子里去看戏,那天木偶戏演的是“孙悟空过火焰山”。沈从文看得眉飞色舞,捧腹大笑。一直看到太阳落山,他才恋恋不舍地回到学校。这时,同学都已放学回家了。
第二天,沈从文刚进校门,老师就严厉地责问他为什么旷课。他羞红着脸,支支吾吾地答不上来。老师气得罚他跪在树下,并大声训斥道:“你看,这楠木树天天往上长,而你却偏偏不思上进,甘愿做一个没出息的矮子。”
第二天,老师又把他叫去,对他说:“大家都在用功读书,你却偷偷溜去看戏。昨天我虽然羞辱了你,可这也是为了你好。一个人只有尊重自己,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老师的一番话,使沈从文感动得流下了眼泪。他暗暗发誓,一定要记住这次教训,做一个受人尊重的人。此后,沈从文一直严格要求自己,长大后成了着名的作家。
四、徐悲鸿承认画鸭笔误
徐悲鸿早年留学法国,人物造型注重写实传达神情,尤其精于素描。对于中国画,他是主张改革的:“西方绘画可采入者,融之。”中西技法的融合,形成了他的前无古人的现实主义画风。 听某老人说,有一次,徐悲鸿正在画展上对画评议。
一乡下土老倌忽然上前对他说:“先生,你这幅画里的鸭子画错了,你画的是麻鸭,麻鸭尾巴哪有恁(这样)长的?”众人一看,原来是徐氏新作“写东坡春江水暖诗意”,内中有麻鸭尾羽卷曲如环。乡人说雄鸭羽毛鲜艳,尾巴卷曲是有的;麻鸭雌性羽毛麻褐色尾短,画错了。徐氏承认疏于写生,深深致谢而退。
五、东坡向王安石认错
宋朝大文学家苏东坡,是翰林院学士,人们都称他为苏学士。苏东坡才华横溢,文章写得好,诗词也作得好。但知识再丰富的人也不可能会知天下事,所以他有时候也不免要出点差错。
有一天,苏东坡拜见当朝宰相王安石。相府仆人把他领进王安石的书房,说是宰相大人外出办事,马上回来,请苏学士用茶稍候。等了一会,主人还不回来,苏东坡便信步走到书桌旁,见桌上摊着一首咏菊诗。这首诗没有写完,只写了两句: “昨夜西风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苏东坡看了,心里不由暗暗好笑起来:“西风”明明是秋风,“黄花”就是菊花,而菊花从来就敢于顶风傲霜,最能耐寒耐冻,说西风“吹落黄花满地金”,岂不是大错特错了?想到这里,苏东坡诗兴大发,不能克制,就提笔蘸墨,信手续写了两句: “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苏东坡搁下毛笔,又待了一会,见主人还不回来,便起身告辞了。再说王安石回家后,到书房
见了苏东坡的那两句话,只是摇了摇头,并不与苏东坡计较。 后来苏东坡降到黄州去当团练副使。 苏东坡在黄州住了将近一年。到了九九重阳天气,连连刮了几日大风。一天,风停歇后,苏东坡邀请了几个好友到郊外赏菊。
只见菊园中落英缤纷,满地铺金,一派西风萧瑟的景象。这时,苏东坡猛然想起了给王安石续诗的事情来,不禁目瞪口呆,半晌说不出话来。他恍然悔悟到自己过去闹了笑话,连忙提笔给王安石写信认错。
扩展资料:
陶渊明为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放弃了荣华富贵,追求清静高洁,而成为流芳百世的“隐士”。 文王因改过而成就了他的英名,也造就了楚国的盛况,然而有着西楚霸王之称的项羽却因为不能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刚愎自用,最终落得个乌江自刎的下场。
我们身上的错误缺点也是这样,如果不及时改正,也会由小变大由少变多,“小错不改,酿成大错”,像船沉没一样,还可能毁掉自己的一生。有错不改多么危险! 一个人一生的路,不是走错一步就从此万劫不复的,人生不只一步,只要不因自己的一步失误而让心灵绝望,那么一切都可以再重新开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徐悲鸿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归鹤鸣
- 2021-04-03 05:51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 2楼网友:荒野風
- 2021-04-03 04:38
爱因斯坦坦承“一生最大错事”
世界级的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一直为他“一生最大错事”而愧疚。爱因斯坦究竟做错了什么事?
1917年,也就是他创立广义相对论的第二年,为了解释宇宙的稳恒态性问题,爱因斯坦和荷兰物理学家德西特各自独立进行此项工作的研究。他们发现引力场方程的宇宙解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也就是说宇宙要么膨胀,要么收缩。由于物理直觉上的偏见和数学运算上的失误,爱因斯坦决不放弃静态宇宙的概念,为求得一个静态的宇宙模型解,不惜在方程中引进一个“宇宙项”。这个结论在当时既符合宇宙学原理,又符合已知的观测事实。然而,1922年,美国学者弗里德曼求出了这个方程的另一个动态解;1927年比利时学者勒梅特也独立求得同一解。从数学角度证明,宇宙不是静态的,而是均匀地膨胀或收缩着。然而,爱因斯坦仍然不肯接受这个结果,坚持他的静态宇宙模型观。
两年后,美国天文学家哈勃根据远距星云的观测,发现远距恒星发出的光谱线有红移现象,离地球越远的恒星光谱线红移越大。这说明恒星在远离地球而去。哈勃的发现支持了弗里德曼等人的动态宇宙模型,也改变了爱因斯坦对宇宙的看法。爱因斯坦把坚持静态宇宙模型的失误称为他“一生中最大的错事”,并收回了对弗里德曼等人的批评。
后来,在他70岁生日之时,还向好友索洛文表示:“我感到在我的工作中没有一个概念是很牢靠地站得住的,我也不能肯定我所走的道路一般是正确的。”这句话在很大程度上包含了他在1917年的这次失误。
一位举世闻名的伟大科学家能勇于承认自己的失误,谦虚地回顾自己已被世人承认和称颂的成就,说明了爱因斯坦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坦荡胸怀。这也正是爱因斯坦能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
世界级的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一直为他“一生最大错事”而愧疚。爱因斯坦究竟做错了什么事?
1917年,也就是他创立广义相对论的第二年,为了解释宇宙的稳恒态性问题,爱因斯坦和荷兰物理学家德西特各自独立进行此项工作的研究。他们发现引力场方程的宇宙解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也就是说宇宙要么膨胀,要么收缩。由于物理直觉上的偏见和数学运算上的失误,爱因斯坦决不放弃静态宇宙的概念,为求得一个静态的宇宙模型解,不惜在方程中引进一个“宇宙项”。这个结论在当时既符合宇宙学原理,又符合已知的观测事实。然而,1922年,美国学者弗里德曼求出了这个方程的另一个动态解;1927年比利时学者勒梅特也独立求得同一解。从数学角度证明,宇宙不是静态的,而是均匀地膨胀或收缩着。然而,爱因斯坦仍然不肯接受这个结果,坚持他的静态宇宙模型观。
两年后,美国天文学家哈勃根据远距星云的观测,发现远距恒星发出的光谱线有红移现象,离地球越远的恒星光谱线红移越大。这说明恒星在远离地球而去。哈勃的发现支持了弗里德曼等人的动态宇宙模型,也改变了爱因斯坦对宇宙的看法。爱因斯坦把坚持静态宇宙模型的失误称为他“一生中最大的错事”,并收回了对弗里德曼等人的批评。
后来,在他70岁生日之时,还向好友索洛文表示:“我感到在我的工作中没有一个概念是很牢靠地站得住的,我也不能肯定我所走的道路一般是正确的。”这句话在很大程度上包含了他在1917年的这次失误。
一位举世闻名的伟大科学家能勇于承认自己的失误,谦虚地回顾自己已被世人承认和称颂的成就,说明了爱因斯坦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坦荡胸怀。这也正是爱因斯坦能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
- 3楼网友:煞尾
- 2021-04-03 03:45
近读这样一个小故事,乔治·华盛顿小时侯,他的爸爸在果园里种了一棵品种极佳的樱桃树。后来,华盛顿的爸爸买了一把十分锋利的斧子,华盛顿发现了就想试一试斧子有多么锋利,于是他抡起斧子砍向了樱桃树。没想到,还是小树苗的樱桃树十分弱不禁风,被砍倒了。华盛顿的爸爸发现自己心爱的樱桃树被砍了,十分生气,大声质问是谁干的,华盛顿虽然很害怕,但还是坦白说是自己砍的。爸爸听后,并没有责备他,反而还夸华盛顿诚实。
鲁迅曾说过一句话:“诚信为人之本”。华盛顿能够坦白承认错误,这一点,是尤其可贵的。正像古人所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毛泽东同志通过总结历史经验,清醒地看到,“任何政党,任何个人,错误总是难免的”问题在于,错误发生之后,是承认之、改正之,还是推诿之、坚持之,区别很大,后果也是完全不同的。
中国历史上的两个典型事例:一个是秦穆公。公元前628年,秦穆公不顾谋臣蹇叔的竭力反对,派大将率军远途奔袭郑国。因郑国获讯作了准备,秦军只好无功而返。归途中不出蹇叔所料,在肴山遭晋军伏击,大将被擒,全军覆没。秦穆公面对自己因刚愎自用而导致的惨败,没有推托责任,怪罪部下,而是公开认错,痛改前非。他“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曰:‘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见《左传》)秦穆公谦诚坦白的胸襟和坚决改正错误的态度,赢得了臣民的尊敬。三年后,秦军终于在彭衙之战大败晋军,使秦国声威大振,为后来称霸乃至统一中国,奠定了重要基础。
另一个是袁绍。东汉末年,称雄冀北的袁绍,不听谋士田丰劝阻,贸然发动官渡之战,结果大败。袁绍不但不承认自己的错误,反而文过饰非,将田丰杀了。他固执地坚持错误,加上心胸狭隘,偏信谗言,使得士气涣散,人心惶惶,人才外流,终为曹操所灭。
从以上两个事例中,我们可以感悟到:善于发现错误,敢于承认错误,勇于纠正错误,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项重要执政能力,也是一种必要的执政智慧,更是诚信的最高境界。用当今的话说,正视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它体现的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自信,是一种责任意识,是对干部群众的信任,也是动员和组织干部群众解决问题的好方式。如果对已经出现的问题不作坚决纠正和解决,就可能带来一连串、甚至更严重的问题。问题多了、大了,就会积重难返,最终可能一朝覆亡。袁绍不正是这样毁掉的吗?
鲁迅曾说过一句话:“诚信为人之本”。华盛顿能够坦白承认错误,这一点,是尤其可贵的。正像古人所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毛泽东同志通过总结历史经验,清醒地看到,“任何政党,任何个人,错误总是难免的”问题在于,错误发生之后,是承认之、改正之,还是推诿之、坚持之,区别很大,后果也是完全不同的。
中国历史上的两个典型事例:一个是秦穆公。公元前628年,秦穆公不顾谋臣蹇叔的竭力反对,派大将率军远途奔袭郑国。因郑国获讯作了准备,秦军只好无功而返。归途中不出蹇叔所料,在肴山遭晋军伏击,大将被擒,全军覆没。秦穆公面对自己因刚愎自用而导致的惨败,没有推托责任,怪罪部下,而是公开认错,痛改前非。他“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曰:‘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见《左传》)秦穆公谦诚坦白的胸襟和坚决改正错误的态度,赢得了臣民的尊敬。三年后,秦军终于在彭衙之战大败晋军,使秦国声威大振,为后来称霸乃至统一中国,奠定了重要基础。
另一个是袁绍。东汉末年,称雄冀北的袁绍,不听谋士田丰劝阻,贸然发动官渡之战,结果大败。袁绍不但不承认自己的错误,反而文过饰非,将田丰杀了。他固执地坚持错误,加上心胸狭隘,偏信谗言,使得士气涣散,人心惶惶,人才外流,终为曹操所灭。
从以上两个事例中,我们可以感悟到:善于发现错误,敢于承认错误,勇于纠正错误,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项重要执政能力,也是一种必要的执政智慧,更是诚信的最高境界。用当今的话说,正视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它体现的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自信,是一种责任意识,是对干部群众的信任,也是动员和组织干部群众解决问题的好方式。如果对已经出现的问题不作坚决纠正和解决,就可能带来一连串、甚至更严重的问题。问题多了、大了,就会积重难返,最终可能一朝覆亡。袁绍不正是这样毁掉的吗?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