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天龙山石窟是什么地方?

答案:1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0-21 04:20
  • 提问者网友:眉目添风霜
  • 2021-10-20 08:01
天龙山石窟是什么地方?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行雁书
  • 2021-10-20 09:07


天龙山石窟位于太原市西南40千米天龙山腰。历史上曾是北齐皇帝高洋 之父高欢的避暑宫。始建于东魏(公元534 — 550年),高欢在天龙山开凿石 窟,高欢之子高洋建立北齐的晋阳为别都,继续在天龙山开凿石窟。唐代李

渊父子起家于晋阳,建造石窟达到高峰。石窟平面大多是面宽、进深相等的

方形,三壁三龛式洞窟占到了全部石窟的一半以上。石窟寺的雕造技法较之

北魏有了很大的进步,是石窟这种外来艺术形式逐渐中国化的典型实例,尤

其是用圆雕法雕出的佛像,以三度空间的方

式来表现,既有印度佛像高雅、柔和的特色,又

有中国传统雕刻所具有的清新韵律或线条,使雕像具

有神态高雅、体态丰满、姿态优美的特征,世称“天

龙山式样”,后来成为中国佛教造像的基本模式。

天龙山麓峰峦叠嶂、沟壑幽深,遍山松柏葱郁,

山头龙王石洞泉水荡漾,山前溪涧清流潺潺。石雕体

态生动,姿势优美,刀法洗练衣纹流畅,具有丰富的

质感。开凿在峻峭的东西两峰南坡山腰的石窟群,气

象万千,巍峨壮观。天龙山石窟包含了东魏,北齐、

隋、唐、五代五个时期的作品。属灰白色砂岩,易雕

琢,也易风化。共24窟,东峰8窟,西峰13窟,山

北3窟,达500余尊造像,各窟的开凿年代不一。两

座东魏窟和二座北齐窟都是方形窟室,二壁二龛的形

制,东魏尊像组合皆三尊像,为正壁释迦牟尼佛、左壁弥勒佛、右壁阿弥陀

佛的三世佛。西魏改为五尊像,倚坐的弥勒佛改为交脚坐的弥勒菩萨。东魏

像清瘦,造像手法朴实、简洁,仍是“秀骨清像”的风格。北齐像更减少了

动感,重在形体结构的雕造,雕塑语言趋于完美。同时,还可以看到龛形和

窟形上对于建筑结构的关注,相当精确地再现当时木构建筑的原貌。隋代仅

有的一窟,保存着有名的“开皇石室铭”,可知建窟于隋代开皇四年(584

年)。晋阳是唐太祖李渊的龙兴之地,因此在唐代也是别都,地位重要,佛教

更为发展,因而天龙山唐代开凿最多,达15窟。其中第4、6、14、17、18、

20等6个窟较大,也较重要,尤其是东峰的第8窟和西峰的第9窟。东峰第

8窟凿建于隋开皇四年(584年),规模为东峰之冠,窟正面凿列柱式窟檐,

东壁刻摩崖碑,世称《开皇石室铭》。龛内设中心塔柱,塔柱四面有天幕式佛

龛,龛内配置一佛、二弟子、二菩萨,造型优美健壮、姿态平稳,缺少变化。

西峰第9窟“漫山阁”是唐窟中规模最大的,也是天龙山石窟的精品, 位居天龙山石窟群的中心。

窟前原有三重檐的高阁,现存二层壁面,上层雕有高约8米的弥勒佛坐 像,比例和谐,容貌端庄凝重,体现出我国古代工匠精湛的雕刻技艺,是石 窟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尊佛像;下层中央雕高约5米的11面观音,形体丰满, 璎珞富丽,纱罗透体,质感强烈;其左雕乘像普贤菩萨面带微笑,怡然自得, 右雕骑狮文殊菩萨,造像丰腴、优雅,手法细腻。观音立像赤足踏莲花,姿 态极其优美,上身裸,下身薄衣贴体,如“曹衣出水”,身体自然扭曲成S

型,结构准确明晰。明人张冕曾有诗曰

“门对虬松欹偃石,殿围龙柏倒撑丘”,

用来描绘此景。

现在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收藏的一尊

出自天龙山第21窟的菩萨头,就是典型

的天龙山唐代造像的样式:高宝髻,头

上饰摩尼珠,面颊丰满,眉毛细长。整

个头部都是饱满的圆鼓鼓的,唯有鼻子

瘦而挺直,与大、圆、满的脸部形成对

照。大有“肥而不腻”的功效。菩萨双目含笑,嘴唇微启,神情安详,显得

非常敦厚和蔼。天龙山石窟的另一精彩所在是浮雕飞天。十几块大小不一,

形状各异的浮雕石刻,全都镶嵌在木版底座之上,挂了满满一墙。那些天龙

山北齐飞天造像,依然是“瘦骨清像”式的,面部简方,躯干直线曲线并用。

整个浮雕以减浮雕加阴刻线条的方法雕凿。利用裙裾和衣带的飞舞飘扬,造

成飞天的腾跃、飘飞、俯冲、翱翔的感觉,风神气韵,秀丽飘逸。真所谓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漂浮升天行。”

现在,天龙山石窟已被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一历史和

艺术的宝贵遗产将得到更好的保护与弘扬。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