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春节人们吃八宝粥的习俗与什么有关?

答案:3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14 13:19
  • 提问者网友:锁深秋
  • 2021-01-13 15:27
春节人们吃八宝粥的习俗与什么有关?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琴狂剑也妄
  • 2021-01-13 15:57
腊月初八被佛教界奉为佛成道日,寺中僧尼常以糯米、芝麻、苡仁、桂元、红枣、香菇、莲子等八种食物合煮“八宝粥”,邀请周围山民共进圣餐,并施舍给民家老幼分食,以示对佛祖的敬奉。其后渐成民间自煮八宝粥(称腊八粥)食用的习俗。

  阴历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

  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也即现今的"八宝粥"。

  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腊八粥在古时是用红小豆、糯米煮成,后来材料逐渐增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
  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

  食腊八粥的风俗流传至尽,腊八粥早已经不只是腊八日的食品,罐装的八宝粥成为了人们日常的营养食品。

  冬季吃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既可口有营养,又能够能增福增寿呢。

  农历十二月初八,是我国传统的腊八节。“腊”,本是我国远古时代一种祭礼的名称。

  《风俗通.祀典》:“礼传曰:‘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汉改曰腊。’”“腊”“蜡”“猎”三字在古人们去野外猎取禽兽,用于祭祀祖先和天地神灵的仪式,以祈求来年五谷丰登 ,家人平安、吉祥,称之为腊祭。

  由于腊祭活动常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但腊祭的日子并不固定。自南北朝始,据传腊祭之神有八种,于是腊月初八便成了固定的祭日。古称“腊日”,俗称腊八节。

  东汉初年,佛教传入我国,相传农历十二月初八是佛祖释迦牟尼的成道日。因此,这天也是佛教节日,叫做“成道节”。

  腊八节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

  而另一项古老的腊八习俗——吃“腊八粥”,则相当普遍地衍传至今。 吃腊八粥,已成为腊八特有的节日饮食文化。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是以各种米、豆、干果等做成。由于它的起源与佛教有关,是佛教的施斋供品,故又称“佛粥”“福德粥”。腊八粥早在宋代即已出现,至今已有千年历史。

  明代,腊八粥已成为皇帝赏赐朝臣的节令食品。清代,此俗更为普遍。腊八节那天,宫里用大锅煮腊八粥,请僧侣们诵经,帝后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们赐粥。寺院僧侣们这天要举行隆重的育经及剃度活动,以庆祝释迦牟尼得道成佛。同时以杂粮干果等熬腊八粥供佛并馈赠来参加盛会的俗众。

  在北京的雍和宫中,至今仍保存着当时熬粥用的大铜锅。 腊八粥的用料因地区与口味的不同而略有差异。近代多添加珍珠米、薏仁米、麦仁、黑米,有的还放白果、百合、莲子、桂圆、绿豆、花豆等,再配以蜜饯食品。这种粥不仅营养丰富,而且香甜可口。

  腊八粥的制作方法比较简单。先把大麦米及各种豆洗净,煮成半熟再加入大米、小米,最后放红枣、栗子、莲子、桂圆和糖,用旺火煮熟后,再用文火熬成糊状。煮好后,先盛出几碗,摆在供桌上,祭祀祖先。然后再装在食盒内分赠亲友,时间不得迟于中午。最后全家一起吃腊八粥。

  在北京,连家中养的马、牛、羊、鸡、狗、猪等六畜也要喂几勺粥。因传说,天廷要在腊日派管理六畜的牛魔王、弼马温及猪八戒等下凡,查访各家六畜的生活情况。这样做,可使六畜壮实多产。有的地方还要在果树的树干和花枝上也涂一些粥,以祈求明年的果实满枝。还有的地方做完腊八粥后,要冷冻一部分,以后逐日取食,直到腊月二十三祭灶止,取来年有余的好兆头。

  伴随吃腊八粥的习俗,民间流传有多种传说。最普遍的说法是纪念佛祖释迦牟尼。据传他本是迦毗罗卫国的王子,为寻求人生真谤,毅然舍弃王位出家修行。一天,他来到北印度的摩揭陀国,此地人烟稀少,一片荒凉。他又累又饿,酷热难熬,昏倒在地。幸亏一牧女从此路过,用自己所带的杂粮加上野果,煮成乳糜样的稠粥喂他,才未被饿死。获救后,他在菩提树下静坐沉思,创立佛教。故佛教徒称腊月初八为“成道节”,并于此日吃腊八粥以示纪念。

  汉朝时,每年农历十二月必定要举行年终腊祭,因此农历的十二月又叫“腊月”或者“蜡月”。在腊月初八日所煮的粥,就取名叫“腊八粥”。

  对于“腊八粥”的来历和传说很多,各地说法不一。其中流传最广的是有关纪念释迦牟尼成佛的故事。 传说释迦牟尼逃出王宫到迦嘟山当了和尚以后,学习经典,在深山之中苦度了6年。他学经完毕的时候,正是腊月初八日,也就是一般的佛教所说的“释迦牟尼得道日”。

  又根据《因果经》记载,释迦牟尼因6年苦行,无暇顾及个人衣食,每天只吃一些麻麦,常年不得温饱。在他学习期满时,已是衣杉褴履,瘦骨嶙峋,容貌好似枯木一般。 他疲惫不堪地走下迦嘟山,坐在河畔,向村人乞讨。

  村中一牧牛女子,用钵盂煮牛奶给释迦牟尼吃,使释迦牟尼很快恢复健康。佛教兴盛以后,为了纪念这件事,就规定这个日子为古印度人民“斋僧”和救济穷人而施舍饮食的日子。

  东汉佛教传入中国以后,腊月初八施舍这件事逐渐变成了熬煮“腊八粥”的习俗。我国一些佛教寺庙里熬煮“腊八粥”,就纪念尼连河畔牧牛女子救济释迦牟尼的故事。

  随着佛教的兴盛,腊八粥也流行到民间。有钱人家的腊八粥要用几十种米豆果料熬成,亲朋好友之间还互相赠送。穷人也要在这一天用小米红枣熬一锅粥应应时令。传说“腊八不喝粥,明年会更穷”。

  清朝时,皇宫里喝的腊八粥是雍和宫的喇嘛熬好后进贡的。

  一过腊八,也就开始过年的准备了,但对穷人来讲,还债的日子也逼近了,因为从这时候开始,讨债的会陆续上门。
  回答:2006-02-21 14:29
  提问者对答案的评价:
  好的
  共0条评论...以下是特别推荐给您的相关问题八宝粥有什么用的八宝粥怎样去除烧糊了的八宝粥的糊味腊月二十八为什么做八宝粥八宝粥和腊八粥有什么区别2011中高考考什么!中高考冲刺:2011“必考点”大曝光盈丰俏,丰胸不忽悠!国家批了两个,我们是其中之一,合法丰胸,有效丰胸!30天,一口,流利英语.右脑王英语学习机,4折起,送考试提升大礼包,抢购中,货到付款
  其它回答 共2条回答评论 ┆ 举报
  乐逍遥
  [学弟] 腊月初八被佛教界奉为佛成道日,寺中僧尼常以糯米、芝麻、苡仁、桂元、红枣、香菇、莲子等八种食物合煮“八宝粥”,邀请周围山民共进圣餐,并施舍给民家老幼分食,以示对佛祖的敬奉。其后渐成民间自煮八宝粥(称腊八粥)食用的习俗。

  阴历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

  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也即现今的"八宝粥"。

  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腊八粥在古时是用红小豆、糯米煮成,后来材料逐渐增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
  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

  食腊八粥的风俗流传至尽,腊八粥早已经不只是腊八日的食品,罐装的八宝粥成为了人们日常的营养食品。

  冬季吃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既可口有营养,又能够能增福增寿呢。

  农历十二月初八,是我国传统的腊八节。“腊”,本是我国远古时代一种祭礼的名称。

  《风俗通.祀典》:“礼传曰:‘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汉改曰腊。’”“腊”“蜡”“猎”三字在古人们去野外猎取禽兽,用于祭祀祖先和天地神灵的仪式,以祈求来年五谷丰登 ,家人平安、吉祥,称之为腊祭。

  由于腊祭活动常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但腊祭的日子并不固定。自南北朝始,据传腊祭之神有八种,于是腊月初八便成了固定的祭日。古称“腊日”,俗称腊八节。

  东汉初年,佛教传入我国,相传农历十二月初八是佛祖释迦牟尼的成道日。因此,这天也是佛教节日,叫做“成道节”。

  腊八节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

  而另一项古老的腊八习俗——吃“腊八粥”,则相当普遍地衍传至今。 吃腊八粥,已成为腊八特有的节日饮食文化。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是以各种米、豆、干果等做成。由于它的起源与佛教有关,是佛教的施斋供品,故又称“佛粥”“福德粥”。腊八粥早在宋代即已出现,至今已有千年历史。

  明代,腊八粥已成为皇帝赏赐朝臣的节令食品。清代,此俗更为普遍。腊八节那天,宫里用大锅煮腊八粥,请僧侣们诵经,帝后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们赐粥。寺院僧侣们这天要举行隆重的育经及剃度活动,以庆祝释迦牟尼得道成佛。同时以杂粮干果等熬腊八粥供佛并馈赠来参加盛会的俗众。

  在北京的雍和宫中,至今仍保存着当时熬粥用的大铜锅。 腊八粥的用料因地区与口味的不同而略有差异。近代多添加珍珠米、薏仁米、麦仁、黑米,有的还放白果、百合、莲子、桂圆、绿豆、花豆等,再配以蜜饯食品。这种粥不仅营养丰富,而且香甜可口。

  腊八粥的制作方法比较简单。先把大麦米及各种豆洗净,煮成半熟再加入大米、小米,最后放红枣、栗子、莲子、桂圆和糖,用旺火煮熟后,再用文火熬成糊状。煮好后,先盛出几碗,摆在供桌上,祭祀祖先。然后再装在食盒内分赠亲友,时间不得迟于中午。最后全家一起吃腊八粥。

  在北京,连家中养的马、牛、羊、鸡、狗、猪等六畜也要喂几勺粥。因传说,天廷要在腊日派管理六畜的牛魔王、弼马温及猪八戒等下凡,查访各家六畜的生活情况。这样做,可使六畜壮实多产。有的地方还要在果树的树干和花枝上也涂一些粥,以祈求明年的果实满枝。还有的地方做完腊八粥后,要冷冻一部分,以后逐日取食,直到腊月二十三祭灶止,取来年有余的好兆头。

  伴随吃腊八粥的习俗,民间流传有多种传说。最普遍的说法是纪念佛祖释迦牟尼。据传他本是迦毗罗卫国的王子,为寻求人生真谤,毅然舍弃王位出家修行。一天,他来到北印度的摩揭陀国,此地人烟稀少,一片荒凉。他又累又饿,酷热难熬,昏倒在地。幸亏一牧女从此路过,用自己所带的杂粮加上野果,煮成乳糜样的稠粥喂他,才未被饿死。获救后,他在菩提树下静坐沉思,创立佛教。故佛教徒称腊月初八为“成道节”,并于此日吃腊八粥以示纪念。

  汉朝时,每年农历十二月必定要举行年终腊祭,因此农历的十二月又叫“腊月”或者“蜡月”。在腊月初八日所煮的粥,就取名叫“腊八粥”。

  对于“腊八粥”的来历和传说很多,各地说法不一。其中流传最广的是有关纪念释迦牟尼成佛的故事。 传说释迦牟尼逃出王宫到迦嘟山当了和尚以后,学习经典,在深山之中苦度了6年。他学经完毕的时候,正是腊月初八日,也就是一般的佛教所说的“释迦牟尼得道日”。

  又根据《因果经》记载,释迦牟尼因6年苦行,无暇顾及个人衣食,每天只吃一些麻麦,常年不得温饱。在他学习期满时,已是衣杉褴履,瘦骨嶙峋,容貌好似枯木一般。 他疲惫不堪地走下迦嘟山,坐在河畔,向村人乞讨。

  村中一牧牛女子,用钵盂煮牛奶给释迦牟尼吃,使释迦牟尼很快恢复健康。佛教兴盛以后,为了纪念这件事,就规定这个日子为古印度人民“斋僧”和救济穷人而施舍饮食的日子。

  东汉佛教传入中国以后,腊月初八施舍这件事逐渐变成了熬煮“腊八粥”的习俗。我国一些佛教寺庙里熬煮“腊八粥”,就纪念尼连河畔牧牛女子救济释迦牟尼的故事。

  随着佛教的兴盛,腊八粥也流行到民间。有钱人家的腊八粥要用几十种米豆果料熬成,亲朋好友之间还互相赠送。穷人也要在这一天用小米红枣熬一锅粥应应时令。传说“腊八不喝粥,明年会更穷”。

  清朝时,皇宫里喝的腊八粥是雍和宫的喇嘛熬好后进贡的。

  一过腊八,也就开始过年的准备了,但对穷人来讲,还债的日子也逼近了,因为从这时候开始,讨债的会陆续上门。
  回答:2006-02-21 14:31
  共0条评论...评论 ┆ 举报
  纵酒放歌人
  [学者] 八宝粥其实是腊八粥的别称。相传,在古印度北部,即今天的尼泊尔南部,迦毗罗卫国有个净饭王,他有个儿子叫乔答摩·悉达多,年轻时就痛感人世生、老、病、死的各种苦恼,发觉社会生活徒劳无益,并对婆罗门教的神权极为不满,于是,在他29岁那年,合弃王族的豪华生活,出家修道,学练瑜珈,苦行6年,大约在公元前525年,一天,他在佛陀伽耶一株菩提树下,彻悟成道,并创立了佛教。史传,这一天正是中国的农历十二月初八日,由于他是释迦族人,后来佛教徒们尊称他是释迦牟尼,也即是释迦族圣人的意思。佛教传入我国后,各地兴建寺院,煮粥敬佛的活动也随之盛行起来,尤其是到了腊月初八,祭祀释迦牟尼修行成道之日,各寺院都要举行诵经,并效仿牧女在佛成道前献一种“乳糜”之物的传说程式,煮粥敬佛。这便是腊八粥的来历。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洒脱疯子
  • 2021-01-13 17:58
会让他说他好人多
  • 2楼网友:佘樂
  • 2021-01-13 17:27
腊月里的民俗很多。十二月初八,用杂粮做成“腊八粥”。有的农民还要将“腊八粥”甩洒在门、篱笆、柴垛等上面,以祭祀五谷之神。十二月二十三,俗称“小年”,有的地区人们陈设香腊刀头和糖点果品敬供“灶神”等。其实,现在的人们大都不信奉“神灵”之类,这样做只是沿袭古代的某些习俗,或者只是趣味罢了。
腊八节又称腊日祭、腊八祭、王侯腊或佛成道日,原来古代欢庆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的祭祀仪式,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后演化成纪念佛祖释伽牟尼成道的宗教节日。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南北朝开始才固定在腊月初八。
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讲究的人家,要先将果子雕刻成人形、动物、花样,再放在锅中煮。比较有特色的就是在腊八粥中放上“果狮”。果狮是用几种果子做成的狮形物,用剔去枣核烤干的脆枣作为狮身,半个核桃仁作为狮头,桃仁作为狮脚,甜杏仁用来作狮子尾巴。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象一头小狮子。如果碗较大,可以摆上双狮或是四头小狮子。更讲究的,就是用枣泥、豆沙、山药、山楂糕等具备各种颜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寿星、罗汉像。这种装饰的腊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庙的供桌上才可以见到。
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
腊八粥在民间还有巫术的作用。假如院子里种着花卉和果树,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腊八粥,相信来年多结果实。腊八这一天,除了祭祖敬神外,还有悼念亡国、寄托哀思的。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