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读图题(每空1分,共10分)⑴A地所在位置的地形名称是,甲、乙两山山顶的相对高度是 米。⑵此图中若有河流,应在 (B处、C处),该河流的流向是 。 ⑶根据指向标判断:A地在B地的 

答案:2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18 19:55
  • 提问者网友:缘字诀
  • 2021-02-17 21:48
读图题(每空1分,共10分)

⑴A地所在位置的地形名称是 ,甲、乙两山山顶的相对高度是  米。
⑵此图中若有河流,应在  (B处、C处),该河流的流向是  。
⑶根据指向标判断:A地在B地的  方向。
⑷仅从地形角度考虑,从A、B两地中的  地出发,爬到甲山山顶较为容易。
⑸已知丙村的气温是20℃,则甲山山顶的气温约是  。结合地形条件,丙村最适于  (栽种果树、种水稻)。
⑹假设这是荆门的某一地方,我们现在到中考这一期间,该地的白天时间将会  (变长、变短),如在A点直立一根杆子以观测正午杆影一年长短的变化规律,该杆子的影子在这期间将会  (变长、变短)。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独钓一江月
  • 2021-02-17 22:51
(答案→) 解析:这是一幅等高线地形图,有指向标、居民点(丙村)等要素。(1)由图可知,A的两侧分别为海拔高的甲山和乙山,甲位于两山之间。鞍部是指位于相邻两山之间的部分,由于形似马鞍,故称鞍部。甲山和乙山山顶的相对高度是两山的海拔高差,用海拔较高的甲山山顶渊海拔减去海拔较低的乙山的海拔,即850米-760米=90米。(2)河流通常位于山脉中的山谷处。等高线的凸出部分指向高处,表示山谷;最大弯曲处的点的连线,表示为山谷线,也叫积水线。在图中,B处等高线向低值凸出,为山脊;C处等高线向高值凸出,为山谷,故C处为河流。河流从海拔高处流向海拔低处,由图可知,图中西北部海拔高,东南处海拔低,故河流从西北流向东南。(3)图中指向标箭头指向上方,符号为N,即图中上为北,进一步判断,下为南,左为西,右为东。在B处画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如图示),可知A位于B的东北方向。 E W S (4)爬山容易与否主要看地形的坡度。坡度大,地形陡,爬山难度大;坡度小,地形起伏和缓,容易爬山。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图中,等高线密集,表明坡度大,地形陡,等高线稀疏,表明地形坡度小,地形起伏小。图中A处等高线密集,坡度大,难爬;B处等高线稀疏,坡度小 ,易爬,故为B。(5)在对流层范围内,高度每升高100M,气温下降约0.6度。由图可知,丙村海拔约300M,气温为20度,甲山山顶海拔高度为850M,该高度的气温约为20-(850-300)*0.6=16.7,所以甲山山顶气温为约16.7℃。从地形上考虑,地形起伏小的平原和山间谷地、山前洪积扇等地,往往适合发展种植业;地形起伏大的山坡处,往往适合发展林业,可有效防止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图中可知,丙村位于地形坡度较大的山坡处,不适合发展种植业,种植水稻,而适合发展林业,栽种果树。(6)白天时间长短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有直接关系。对北半球而言,从冬至到夏至,即从12月22日至次年6月22日之间,太阳直射点北移,白昼时间变长;从夏至到冬至,即从6月22日至12月22日之间,太阳直射点南移,白昼时间变短。南半球相反。由“荆门”、“从现在到中考”,可知是北半球,时间从第二学期的某时间点到中考,中考通常在6月22日之前,因此可判断该时间段,太阳直射点仍在北移,白天时间在增长。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正午竿影赿短。在这期间(现在到中考期间)太阳直射点北移,荆门正午太阳高度角增大,正午时竿影变小。分析: 考点1:地球的运动 地球自转的特点: (1)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 (2)周期:地球自转一周(360°)所需的时间。1恒星日为23时56分4秒。1太阳日为24小时。 如下图是恒星日和太阳日比较。地球在轨道上有三个不同位置: 第一个位置上E1,太阳和某恒在P地同时中天,这是一个恒星日和一个太阳日的共同起点。 在第二个位置上E2,地球完成自转一周,恒星再度在P地中天,一个恒星日终了,但正午尚未到来。 到第三个位置上E3时,太阳第二次在P地中天(SPE3在同一直线上),从而完成一个太阳日;那时恒星早已越过中天。 读这个图必须注意,在太阳系范围内,太阳是中心天体,它的光线是辐散的;恒星无比遥远,它的光线可看作平行的,图中所示三颗星,指的是同一颗恒星。太阳日是日常生活的周期,古人云:日出而作日没而息。(3)速度: 线速度:单位时间转过的弧长。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线速度最大(约为1670km/h),向高纬递减,两极为零。纬度为α°的某地其线速度约为1670km/h×cosα° 角速度:单位时间转过的角度。地球各地角速度(两极为零)相等,为15°/小时。 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 (1)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沿逆时针方向绕太阳运转。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绕太阳运转。 (2)轨道: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3)周期:一个回归年=365天5小时48分46秒,每年的365天是回归年的近似值,一年扔掉近6小时,故4年一润,闰年为366天。(太阳周年运动为参照) 1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以恒星为参照物) (4)地球公转速度 公转角速度:绕日公转一周360°,需时一年,大致每日向东推进1°。 公转线速度:平均每秒约为30千米。 1月初过近日点,7月初过远日点。 地球在轨道上的位置有近日点、远日点之分。大约每年1月初过近日点,7月初过远日点。日地距离的远近对地球四季的变化并不重要,因为一年中日地距离最远是1.52亿千米,最近是1.47亿千米,这个变化引起一年中全球得到太阳热能的极小值与极大值之间仅相差7%。而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南北半球各自所得太阳的热能,最大可相差到57%。可见,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决定地球四季变化的重要原因。当地球过近日点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所获得的太阳热能超过北半球,因此,南半球正值夏季,北半球自然是处于冬季了。同样道理,地球过远日点时,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所获得的太阳热量超过南半球,所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处于冬季。此外,地球公转速度也有影响作用,地球过近日点时公转速度很快,过远日点时公转速度慢。考点2:地图 地图: 地图是将地球表面的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加以综合,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建立的地球和平面间的相互联系,用符号、文字和颜色把地球空间现象表现在平面上的图形。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都是地图的基本要素。 比例尺: 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或扩大的程度。公式为: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比例尺有三种表示方法:数字式,线段式,和文字式。三种表示方法可以互换。一般讲,大比例尺地图,内容详细,几何精度高,可用于图上测量。小比例尺地图,内容概括性强,不宜于进行图上测量。 比例尺的几种表达方式:地图使用应注意的事项: 1、地图的三要素是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2、比例尺的三种表达方式线段式、数字式和文字式比例尺。 3、当地图的图幅大小相等时,比例尺越大,反映的内容越详细,表示的范围越小。 4、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指向标、经纬网,如果前两者均没有,则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方向。 比例尺与坡度大小的关系: 1.图幅大小相同的情况下,等高线图上等高距和等高线疏密度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坡度越大; 2.图幅大小相同的情况下,等高线图上比例尺和等高线疏密度相同时,等高距越大,坡度越大。 地图图例:特殊的地图——航海图: 航海图是海洋地图的一种,是海上安全航行的指南。 世界上最早的海洋地图是14-17世纪的波特兰型海图,专门供航海用,图上布满放射状的方位线,航行者借助这些方位线和罗经仪,可以随时测定船在海洋上的方向。图上还详细绘出海岸线、海湾、岛屿、海角、浅滩、沿海山脉以及有助于航海的地物。航海图现在的航海图要比波特兰海图复杂得多,除了标有明确的航道外,海洋水文要素、海底地形、近海陆地地貌、航行障碍物、助航设备以及港口、海峡、岛屿、风向、方位都用适当的图例在图上表示出来。海洋水文要素包括水深、潮汐、洋流、漩涡、冰山和结冰界线等。 海底地形包括海底山脉、暗礁、海沟等。航行障碍物主要指礁石、浅滩、险恶地段以及沉船、捕鱼设备和布雷区。助航设备指的是航行标志,如灯塔、灯桩和立标等。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骨子里都是戏
  • 2021-02-17 23:19
好好学习下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