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牡丹亭》反封建礼教的进步意义?

答案:2  悬赏:7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25 13:49
  • 提问者网友:蓝琪梦莎
  • 2021-12-25 10:11
《牡丹亭》反封建礼教的进步意义?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洒脱疯子
  • 2021-12-25 10:24
《牡丹亭》的这个主题有其强烈的时代意义。

  明代统治阶级大力推崇程朱理学,皇帝和皇后亲自编写《女戒》之类的书来提倡“女德”,极力表彰妇女贞节。据《明史·列女传序》记载,当时妇女因节烈殉死“著于实录及郡邑志者,不下万余人”,可见这种从肉体到精神的摧残是如何严重。在这种情况下,《牡丹亭》提出背叛封建礼教,无疑地有着强烈的积极的社会意义。

  更重要的是由于作者有进步的思想指导,有明确的反礼教的创作动机,剧本的思想内容更显得深湛。作者有意识地用“情”与“理”的冲突来贯穿全剧。“情”,就是人们真正的感情,在《牡丹亭》里它表现为青年男女对自由的爱情生活的追求。“理”,是指以程朱理学为基础的封建道德观念,在《牡丹亭》里它表现为封建教义和家长的专横对青年人身心的束缚。这种冲突既表现为杜丽娘、柳梦梅和封建家长杜宝之间公开的和面对面的斗争,也反映青年男女为摆脱封建传统势力的影响而作出的努力。这种从爱情的角度上表现的“情”与“理”的冲突,与明中叶的进步思想家反对程朱理学以摆脱礼教的束缚的思想解放运动,是一脉相通、遥相呼应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牡丹亭》比同时代的爱情剧在思想上概括得更高,有着更进步、更深远的意义。

  《牡丹亭》所描写的爱情,有着和其他爱情剧不同的特色。作者让一对陌生的青年男女在梦中相会,由梦生情,由情而病,由病而死、死而复生。这种异乎寻常、出死入生的爱情,使全剧从主题情节到人物塑造都富于浪漫主义的色彩,在爱情剧方面形成了新的独特的风格。这种特色之所以产生,一方面是作者善于继承前代戏曲遗产,采取了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和表现技巧;另一方面也正是由于作者有进步的理想,是这种理想激烈迸发的结果。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人间朝暮
  • 2021-12-25 11:11
c 本题考查的是《牡丹亭》。明代著名戏剧《牡丹亭》的作者是汤显祖,故选c。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