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张骞出使西域需经过关口

答案:2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24 12:17
  • 提问者网友:你挡着我发光了
  • 2021-01-23 19:32
张骞出使西域需经过关口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大漠
  • 2021-01-23 19:49
汉武帝建元年(公元前140),武帝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于建元三年出陇西,经匈奴,被俘,后逃脱。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依傍南山,企图避免被匈奴发现,但仍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元朔三年(前126),匈奴内乱,张骞乘机逃回汉朝,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情况,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因张骞在西域有威信,后来汉所遣使者多称博望侯以取信于诸国。张骞对开辟从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有卓越贡献,至今举世称道。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duile
  • 2021-01-23 20:22
仅供参考 首先是目的不同张骞出使西域是为了联合其他西域国家抵制匈奴。郑和下西洋墓地是为哦了炫耀国威的。第二张骞出使西域走的是陆地而郑和下西洋是走的海路。。。第三是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汉朝和西域的互相了解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扩大了中国的版图。郑和下西洋一定程度上还耗损巨大。。。 首先,郑和是明朝人,张骞是汉朝人; 其次,郑和是在海路,张骞是陆路; 再次,张骞出使西域是为政治目的,而郑和是为经济交流 前者为炫耀强大,后者为经贸往来,互通有无。 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联合其他西域国家抵制匈奴从陇西出境经过匈奴大宛最后到达月氏意义是促进了汉朝和西域的互相了解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扩大了中国的版图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旅行探险郑和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蜡、古里、暹罗、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岸,红海、麦加,并有可能到过澳大利亚。意义是中国的航海探险的最高峰,比西方探险家达伽马哥伦布等人早80几年。当时明朝在航海技术,船队规模、航程之远、持续时间、涉及领域等均领先于同一时期的西方 年代不同 呵呵,是有不同的,虽然都是促进沟通交流的。我写几个吧,但是水平有限,见笑了,希望对楼主有点用吧。1、目的不同,这是首先要说个,这两个历史事件的目的是不一样的。张骞出使西域是因为政治目的,是西汉为了联络大月氏攻打匈奴。而郑和下西洋是因为交往目的,是明朝为了加强对外交往。2、结果不同,这两件事所达到的结果也是不同的。郑和下西洋主要是促进了海外各国和明朝的交往,他是促进了交往,促进了和平,也现实了明朝的实力。张骞出使西域虽也加强了西域跟汉朝的交流,但更重要的是促使了丝绸之路的开通,推动了西汉王朝将西域纳入正式行政区域的步伐。3、目的地不同,交通工具不同。这个说出来好像楼主会觉得有点搞笑,不过这也是事实啊,一个是去外国,一个是去匈奴;一个乘船,一个骑马。呵呵。 年代不同、背景不同(张骞是为了击败匈奴而找出路,郑和是为了促进贸易)、线路不同、目的不同 张骞出使西域是为了夹击匈奴处于战略目的,而郑和则是处于耀武扬威和寻找建文帝 一个是太监,一个是军人。一个在我国境内,一个到外国了。张骞没出亚洲,郑和出亚洲了。 路线不同(见笑了) 时间不同路线不同目的地不同次数不同人物不同 一是朝代不同2是一个是水路一个是陆路 补充: 1、目的不同,这是首先要说个,这两个历史事件的目的是不一样的。张骞出使西域是因为政治目的,是西汉为了联络大月氏攻打匈奴。而郑和下西洋是因为交往目的,是明朝为了加强对外交往。 2、结果不同,这两件事所达到的结果也是不同的。郑和下西洋主要是促进了海外各国和明朝的交往,他是促进了交往,促进了和平,也现实了明朝的实力。张骞出使西域虽也加强了西域跟汉朝的交流,但更重要的是促使了丝绸之路的开通,推动了西汉王朝将西域纳入正式行政区域的步伐。 3、目的地不同,交通工具不同。这个说出来好像楼主会觉得有点搞笑,不过这也是事实啊,一个是去外国,一个是去匈奴;一个乘船,一个骑马。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