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木笛赵恺阅读答案

答案:4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07 21:34
  • 提问者网友:沉默菋噵
  • 2021-01-07 10:50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小题。(共20分)木 笛 赵恺南京乐团招考民族器乐演奏员,其中一名木笛手。 应试者人头攒动,石头城气氛热烈——这是一个国际级乐团,他的指挥是丹麦音乐大师,这位卡拉扬的朋友长期指挥过伦敦爱乐乐团。 经过初试、复试,每一种乐器只留两名乐手,终试二比一淘汰。终试在艺术学院阶梯教室。木笛应试者朱丹一身黑色云锦衣衫走进试场,①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他的木笛。之后,他抬起头,看见居高临下排着一列主考官。主考席的正中,就是那位声名远播的丹麦音乐大师。 大师什么也不说,只是默默打量着朱丹。那种神色,仿佛罗丹打量雕塑。 半晌,大师随手从面前的一叠卡片中抽出一张,并回头望了一下坐在身后的助手。助手谦恭地拿过卡片,从台上走下来,把那张卡片递到朱丹手中: 1、贝多芬的《欢乐颂》;2、柴可夫斯基的《四小天鹅舞》。 看过卡片,朱丹眼睛里闪过一丝隐忍的悲戚。之后,他向主考官深深鞠了一躬。抬起眼睛,歉疚地说:“请原谅,能更换一组曲目吗? ” 这一句轻声的话语,却产生沉雷爆裂的效果。主考官有些茫然失措起来。 片刻,大师冷峻发问:“为什么?” 朱丹回答:“因为今天我不能演奏欢乐曲。” 大师问:“为什么?” 朱丹说:“因为今天是12月13日。” 大师问:“12月13日是什么日子?” 朱丹说:“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久久,久久,一片沉寂。 大师问:“你没有忘记今天是什么考试吗?” 朱丹答:“没有忘记。” 大师说:“你是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艺术前途应当珍惜。” 朱丹说:“请原谅——” 没等朱丹说完,大师便向朱丹挥了挥手,果断而又深感惋惜地说:“那么,你现在可以回去了。” 朱丹顿时涌出苦涩的泪。他流着泪向主考席鞠了一躬,再把抽出的木笛轻轻放回绒套,转过身,走了。 入夜,石头城开始落雪。没有目的,也无需目的,朱丹追随雪片又超越雪片,开始他孤独悲壮的石头城之别。朱丹不知不觉走到鼓楼广场。穿过广场,他又走向坐落在鸡鸣寺下的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纪念碑。 临近石碑是一片莹莹辉光,像曙色萌动,像蓓蕾初绽,像彩墨在宣纸上的无声晕染。走近一看,竟然是一支孩子方阵。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他们高矮不一,衣着不一,显然是一个自发的群体而不是一支组织的队伍。坚韧是童稚的坚韧,缄默是天真的缄默,头上肩上积着一层白雪,仿佛一座雪松森林。每个孩子手擎一支流泪红烛。 纪念碑呈横卧状,像天坛回音壁,又像巴黎公社墙。石墙斑驳陆离,像是胸膛经历乱枪。 顷刻之间,雪下大了,雪片密集而又宽广,仿佛纷纷丝巾在为记忆擦拭锈迹。 伫立雪中,朱丹②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轻轻吹奏起来。声音悲凉隐忍,犹如脉管滴血。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托着笛声在天地之间回旋。 孩子们没有出声,孩子们在倾听。 吹奏完毕,有人在朱丹肩上轻轻拍了一下。回头一望,竟然是那位丹麦音乐大师。朱丹十分意外,他回身向大师鞠躬。 大师说:“感谢你的出色演奏,应该是我向你鞠躬。现在我该告诉你的是,虽然没有参加终试,但你已经被乐团正式录取了。”朱丹问:“为什么?” 大师略作沉默,才庄重虔诚地说:“为了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 说完,大师紧紧握住朱丹的手,朱丹的手中,握着木笛。1.小说中两次写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筒,这样描写有什么特点?描写的意图是什么?(6分)2.小说中用了较多的篇幅描写“雪”,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3.小说写朱丹穿“一身黑色云锦衣杉”的用意是什么?小说的主人公朱丹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4分)4.大师在朱丹请求更换曲目后,果断而又深感惋惜地请朱丹青回去,但后来竟然又录取了他。探究这样写的作用。(6分)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荒野風
  • 2019-02-20 10:01
【答案】1.(1)细节描写(动作描写)。(2分)(2)①表现朱丹对木笛的珍爱;②表现朱丹对民族音乐的挚爱。(4分)2.①渲染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的悲壮氛围。②烘托人物内心的悲壮情感。3.(1)①为下文写他拒绝演奏指定的曲目作铺垫。(2分)②暗示朱丹对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的深切悼念。(1分)(2)①朱丹是一个既具有出色的音乐才华。(1分) ②又有崇高民族精神的人。(1分)4.(1)情节:写出了波澜,造成一种意外的效果;(2)人物:写出了大师看似不近人情但又赏识真正的人才的个性,也写出了朱丹不为个人前途而丢弃民族情感的个性;(3)主旨:音乐沟通了人类的良知和正义感。【解析】1.此题考查描写的作用。2.雪属于环境描写。3.此题考查概括作用。4.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考点,能力层次为F,侧重“探究”能力的考查。这是一道探究题。答题之前,先对作品有充分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面对一篇陌生的文学作品,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清全文脉络,明白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对全文有一个整体认识和把握。具体答题时,还要切忌脱离文本,想当然地去套用鉴赏术语,避免空洞抽象的泛泛而谈或不着边际的任意罗列,更不能根据个人的主观喜好冠作隧意的褒贬。本题可以从客观与主观两方面去思考。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一袍清酒付
  • 2020-10-31 20:29
谢谢了
  • 2楼网友:老鼠爱大米
  • 2020-04-04 16:21
正好我需要
  • 3楼网友:轻熟杀无赦
  • 2019-07-15 08:00
A解析试题分析: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技术的推广标志着我国生产力的显著提高。生产力的提高,导致大量私田的出现,封建土地私有制、生产关系也随之出现。故选A。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点评: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田的开垦增多,私田主人为了增加收入,开始改变剥削方式。将自己的“私田”分成小块,租给奴隶和破产的平民耕种,向租种者收取地租。为了继续维护自身的利益,一些奴隶主也主动改变剥削方式,实行更适应生产力水平的地租剥削。奴隶制社会的经济基础──井田制走向没落,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起来。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