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世界范围内动物地理划分区分为哪几个区

答案:2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7 23:48
  • 提问者网友:聂風
  • 2021-03-27 20:50
世界范围内动物地理划分区分为哪几个区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拜訪者
  • 2021-03-27 21:23
世界范围内有七个陆地动物地理分区:古北界、东洋界、埃塞俄比亚界、澳新界、新北界、新热带界、南极界。

世界动物地理分区:

1、澳洲界

包括澳洲大陆、新西兰、塔斯马尼亚以及附近太平洋上的岛屿。由干旱地带、
潮湿地带、孤岛等景观组成,气候较干燥,多为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和季雨林面积较少。是最古老的区系,很大程度上保留着中生代晚期的特点,动物种类比较贫
乏,在各纲中均保留较原始的物种,但也是物种最为独特的地区。代表种类包括澳洲肺鱼、楔齿蜥、鸸鹋、食火鸡、几维鸟、琴鸟、园丁鸟、
单孔类(原兽亚纲)、有袋类(真兽亚纲)。新西兰和太平洋岛屿比澳洲大陆和新几内亚更加与世隔绝,拥有一些更加独特的物种,物种也远更贫乏,有时候被分别
列为新西兰界和波利尼西亚界,新西兰很早前就与大陆分离,长期孤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动物地理区,拥有一些珍贵的活化石。

2、新热带界

包括南美大陆、中美、墨西哥南部和西印度群岛,大体相当于拉丁美洲。属于热带气候,有大面积的热带雨林和草原,包括了全球最大的热带雨林—亚马孙雨林,而很少有沙漠和温带动物。物种繁多且具特色。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种类丰富,且有很多特有种,如美洲肺鱼、电鳗、电鲶、负子蟾、美洲鬣蜥等;鸟类的种类和数量均是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美洲鸵鸟科、[共鸟] 科、凤冠雉科、麝雉科、 叫鸭科、灶鸟科、伞鸟科等31个特有科;哺乳动物中有袋类的新袋鼠科(负鼠)、贫齿类、阔鼻猴类、翼手目的吸血蝠类、啮齿目的豚鼠科、毛丝鼠科、河狸鼠科等20个科均为本界所特有。加勒比海诸岛和南美洲南部物种则相对较贫乏。

3、热带界

又称旧热带界、埃塞俄比亚界,包括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大陆、北回归线以
南的阿拉伯群岛、马达加斯加及附近岛屿。大部分为沙漠、草地和热带草原,气候较稳定,以适应干湿交替气候的萨王纳(热带稀树草原)为最主要的植被类型。物
种组成多样性和具有丰富的特有种类。鱼类中的非洲肺鱼、多鳍鱼,两栖类的爪蟾,爬行类多的避役(变色龙),鸟类中的非洲鸵鸟、鼠鸟等均是本界的特产。哺乳类中蹄兔目、管齿目为特有目,金毛鼹科、马岛猬科、鳞尾松鼠科、跳兔科、滨鼠科、河马科、长颈鹿科等为特有科,以及黑猩猩、大猩猩、狒狒、非洲象、非洲犀牛、斑马则为特有种。大型哺乳动物远比他任何地区更加丰富,特别是有大量的热带稀树草原有蹄动物群。

4、东洋界

包括亚洲南部喜马拉雅山脉和秦岭以南地区、印度半岛、中印半岛、斯里兰
卡、马来半岛、菲律宾群岛、苏门答腊岛、爪哇岛及加里曼丹岛等。地处热带、亚热带,降水丰富、植被类型多样,具有以热带和亚热带雨林为主,季雨林、干旱热
带森林、灌丛、热带草原及沙漠等多种环境,使得本界动物区系复杂多样。两栖类虽没有特有科,但种类十分丰富,尤其是无尾类(蛙类);爬行类包括平胸龟科、
鳄蜥科、婆罗蜥科、异盾盲蛇科、食鱼鳄科等5个特有科;鸟类中虽然只有雀形目中的和平鸟科为特有科,但有许多科是以本界为分布中心,如雉科、阔嘴鸟科、黄鹂科、卷尾科、椋鸟科、画眉科等;哺乳类中的皮翼目为特有目,树鼩科、长臂猿科、眼镜猴科特有科。东洋界与澳洲界之间分形成较大的过渡带称为华莱士区,在生物地理上具有重要意义。

5、古北界

包括欧洲大陆、北回归线以北的阿拉伯半岛及撒哈拉沙漠以北的非洲、喜马拉
雅山脉与秦岭山脉以北的亚洲。主要山脉东西走向。作为面积最大,且气候、自然环境、生态栖息地类型等非常多样的动物区系,古北界的范围在史前时期曾经是很
多动物类群的演化中心,但在很多地区在冰期受到较大的影响,则拥有大面积的寒冷和干旱地区,自然条件比较恶劣,动物种类相对贫乏。无特产科,但有一些特有
属,如鼹鼠、金丝猴、旅鼠、熊猫、狐、貉、獾、骆驼、獐、羚羊、山鹑、鸨、毛腿沙鸡、百灵、岩鹩等。

6、新北界

墨西哥南部以北的美洲,包括格陵兰、加拿大、美国、墨西哥高地、中美洲及部分加纳比海群岛。气候等各方面条件与古北界类似而略好,动物多样性略强于古北界,特有科也多些,但是物种总数要少于古北界,是物种最少的一个动物地理区。特有科如弓鳍鱼科、雀鳝科、两栖鲵科、鳗螈科、北美蛇蜥科、叉角羚科、山河狸科等,而棕熊、麝牛、驼鹿、白头海雕则为本界的著名特有种。由于气候比较寒冷,无脊椎动物不丰富,种类小、体型小、需要冬眠,和古北界的特征接近。

7、南极界

包括南极大陆及附近岛屿,位于南纬50°~60°以南。世界陆栖动物区划
中面积最小的一界。此界海拔很高,平均为2350米,东部是高原,西部分布着一系列褶皱山脉。气候酷寒,常有狂风暴雪,有”世界风极”之称。南极大陆约有
7%地面未被长年冰雪覆盖,被称为南极界的“绿洲”,这里生长着苔藓和地衣,湖水中有各种藻类。南极界缺少陆栖脊椎动物,只有一些生活于海洋但也见于海岸
的种类,种类组成贫乏。哺乳动物中以海豹为主,如象海豹、豹形海豹及海狮等。鸟类已发现80多种,其中10余种是在南极洲繁殖的。最著名的为皇企鹅、南极
企鹅等,还有黄蹼洋海燕、蓝眼鸬鹚、环头燕鸥等。在螨类和无翅昆虫中有一些极端耐寒的种类出现于海岸的一些避难地中。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不如潦草
  • 2021-03-27 21:29
古北界:面积5.41 亿平方公里,包括欧亚大陆绝大部分和非洲北部
东洋界:面积0.75 亿平方公里,包括东南亚、新几内亚和附近的岛屿
埃塞俄比亚界:面积2.21 亿平方公里,包括撒哈拉以南非洲
澳新界:面积0.87 亿平方公里,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太平洋上的岛屿
新北界:面积2.29 亿平方公里,包括北美大陆大部
新热带界:面积1.90 亿平方公里,包括南美大陆
南极界:面积0.03 亿平方公里,包括南极洲以及附近海洋[2]
澳洲界
包括澳洲大陆、新西兰、塔斯马尼亚以及附近太平洋上的岛屿。由干旱地带、潮湿地带、孤岛等景观组成,气候较干燥,多为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和季雨林面积较少。是最古老的区系,很大程度上保留着中生代晚期的特点,动物种类比较贫乏,在各纲中均保留较原始的物种,但也是物种最为独特的地区。代表种类包括澳洲肺鱼、楔齿蜥、鸸鹋、食火鸡、几维鸟、琴鸟、园丁鸟、单孔类(原兽亚纲)、有袋类(真兽亚纲)。新西兰和太平洋岛屿比澳洲大陆和新几内亚更加与世隔绝,拥有一些更加独特的物种,物种也远更贫乏,有时候被分别列为新西兰界和波利尼西亚界,新西兰很早前就与大陆分离,长期孤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动物地理区,拥有一些珍贵的活化石。
新热带界
包括南美大陆、中美、墨西哥南部和西印度群岛,大体相当于拉丁美洲。属于热带气候,有大面积的热带雨林和草原,包括了全球最大的热带雨林—亚马孙雨林,而很少有沙漠和温带动物。物种繁多且具特色。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种类丰富,且有很多特有种,如美洲肺鱼、电鳗、电鲶、负子蟾、美洲鬣蜥等;鸟类的种类和数量均是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美洲鸵鸟科、[共鸟] 科、凤冠雉科、麝雉科、 叫鸭科、灶鸟科、伞鸟科等31个特有科;哺乳动物中有袋类的新袋鼠科(负鼠)、贫齿类、阔鼻猴类、翼手目的吸血蝠类、啮齿目的豚鼠科、毛丝鼠科、河狸鼠科等20个科均为本界所特有。加勒比海诸岛和南美洲南部物种则相对较贫乏。
热带界
又称旧热带界、埃塞俄比亚界,包括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大陆、北回归线以南的阿拉伯群岛、马达加斯加及附近岛屿。大部分为沙漠、草地和热带草原,气候较稳定,以适应干湿交替气候的萨王纳(热带稀树草原)为最主要的植被类型。物种组成多样性和具有丰富的特有种类。鱼类中的非洲肺鱼、多鳍鱼,两栖类的爪蟾,爬行类多的避役(变色龙),鸟类中的非洲鸵鸟、鼠鸟等均是本界的特产。哺乳类中蹄兔目、管齿目为特有目,金毛鼹科、马岛猬科、鳞尾松鼠科、跳兔科、滨鼠科、河马科、长颈鹿科等为特有科,以及黑猩猩、大猩猩、狒狒、非洲象、非洲犀牛、斑马则为特有种。大型哺乳动物远比他任何地区更加丰富,特别是有大量的热带稀树草原有蹄动物群。
东洋界
包括亚洲南部喜马拉雅山脉和秦岭以南地区、印度半岛、中印半岛、斯里兰卡、马来半岛、菲律宾群岛、苏门答腊岛、爪哇岛及加里曼丹岛等。地处热带、亚热带,降水丰富、植被类型多样,具有以热带和亚热带雨林为主,季雨林、干旱热带森林、灌丛、热带草原及沙漠等多种环境,使得本界动物区系复杂多样。两栖类虽没有特有科,但种类十分丰富,尤其是无尾类(蛙类);爬行类包括平胸龟科、鳄蜥科、婆罗蜥科、异盾盲蛇科、食鱼鳄科等5个特有科;鸟类中虽然只有雀形目中的和平鸟科为特有科,但有许多科是以本界为分布中心,如雉科、阔嘴鸟科、黄鹂科、卷尾科、椋鸟科、画眉科等;哺乳类中的皮翼目为特有目,树鼩科、长臂猿科、眼镜猴科特有科。东洋界与澳洲界之间分形成较大的过渡带称为华莱士区,在生物地理上具有重要意义。
古北界
包括欧洲大陆、北回归线以北的阿拉伯半岛及撒哈拉沙漠以北的非洲、喜马拉雅山脉与秦岭山脉以北的亚洲。主要山脉东西走向。作为面积最大,且气候、自然环境、生态栖息地类型等非常多样的动物区系,古北界的范围在史前时期曾经是很多动物类群的演化中心,但在很多地区在冰期受到较大的影响,则拥有大面积的寒冷和干旱地区,自然条件比较恶劣,动物种类相对贫乏。无特产科,但有一些特有属,如鼹鼠、金丝猴、旅鼠、熊猫、狐、貉、獾、骆驼、獐、羚羊、山鹑、鸨、毛腿沙鸡、百灵、岩鹩等。
新北界
墨西哥南部以北的美洲,包括格陵兰、加拿大、美国、墨西哥高地、中美洲及部分加纳比海群岛。气候等各方面条件与古北界类似而略好,动物多样性略强于古北界,特有科也多些,但是物种总数要少于古北界,是物种最少的一个动物地理区。特有科如弓鳍鱼科、雀鳝科、两栖鲵科、鳗螈科、北美蛇蜥科、叉角羚科、山河狸科等,而棕熊、麝牛、驼鹿、白头海雕则为本界的著名特有种。由于气候比较寒冷,无脊椎动物不丰富,种类小、体型小、需要冬眠,和古北界的特征接近。
南极界
包括南极大陆及附近岛屿,位于南纬50°~60°以南。世界陆栖动物区划中面积最小的一界。此界海拔很高,平均为2350米,东部是高原,西部分布着一系列褶皱山脉。气候酷寒,常有狂风暴雪,有”世界风极”之称。南极大陆约有7%地面未被长年冰雪覆盖,被称为南极界的“绿洲”,这里生长着苔藓和地衣,湖水中有各种藻类。南极界缺少陆栖脊椎动物,只有一些生活于海洋但也见于海岸的种类,种类组成贫乏。哺乳动物中以海豹为主,如象海豹、豹形海豹及海狮等。鸟类已发现80多种,其中10余种是在南极洲繁殖的。最著名的为皇企鹅、南极企鹅等,还有黄蹼洋海燕、蓝眼鸬鹚、环头燕鸥等。在螨类和无翅昆虫中有一些极端耐寒的种类出现于海岸的一些避难地中。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