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业余体校的解决业余体校问题的对策

答案:1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5 08:25
  • 提问者网友:临风不自傲
  • 2021-03-25 04:10
业余体校的解决业余体校问题的对策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等灯
  • 2021-03-25 04:50
比较而言,普通学校训练场地缺乏,体育教师工作杂而多,学生学业负担重,特别是对体育教师来说,业余体育训练属于奉献的成分多,个人利益不被重视。由于普通学校业余体育训练缺乏利益要素和物质要素,不管具有多么伟大的目标,完备的法规,也难以顺利地运行。要正常、顺利地开展训练,首先要使教师和学生感到进行训练能够
满足自己的需要,这种需要可能是自我实现的需要,也可能是生活和就业的需要;其次要提供进行训练的物质条件。我们不能将业余体育训练得不到重视仅仅归因为传统的重视智育、轻视体育的思想观念作祟,而应从训练主体现实和可能的需要去考虑问题。实际上,人们的观念主要不是来自传统,而来自现实的生活实践。为了推动学校业余体育训练,国家早在1986年就制定了《关于开展业余体育训练,提高学校体育运动技术水平的规划》,随后又陆续颁布了《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体育法》等重要法规,1987年又确定了216年中学为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试点学校。但是,仅有组织和法规还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当社会现有的秩序尚不具有潜移默化的教化力量,或者社会本身的秩序形成的是与正式法律相悖的另一种教化,养成的是另一种习性..即使运用了更大的国家强制力,法律也仍然会受到抵制,无法真正进入社会,而往往只是停留在字面上。”因此,单纯就业余体育训练论业余体育训练,就法规论法规,是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的。可见,调整业余训练的“双轨制”的是必然的。
几十年来,基于学习前苏联而创立的以业余体校为主体的业余训练体系,为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至今仍是提供优秀竞技后备人才的主渠道。但以体校为主体的业余训练体系也暴露出自身的缺陷,文化学习与训练的矛盾长期无法得以有效解决。针对解决这一矛盾而恢复和创立的传统项目学校、试点学校等学校系统的课余训练体系, 80年代以来,虽规模发展迅速,但由于技术力量及投入的有限性,对竞技体育的实际贡献并不理想。而且 ,由于体委、教委两条业训系统之间的利益冲突而造成的生源矛盾、训练力量分散等问题 ,导致了业余训练总体效益的低下。因此应重视业余训练的体制改革、目标调整、制度创新等问题。
总之 ,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的业余体育训练制度已经暴露出很多问题 ,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竞技运动发展对竞技运动后备人才的需要 ,进行业余训练制度的创新已势在必行。制度创新、体制改革不仅涉及组织、法规方面 ,更重要的是涉及有关各方面的具体利益和需要 ,学校业余体育训练体制内部各方面的具体切身利益不能兼顾和发生冲突是引发诸多问题的根源。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