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7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21 02:19
  • 提问者网友:温柔港
  • 2021-12-20 09:36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德天时者矣。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选出用法不同的一项[ ] A.之:多助之至 寡助之至
B.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不以物喜
C.者: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
D.必:战必胜矣 必为有窃疾矣
2.下列划线词古今词义不同的一项是[ ] A.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B.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C.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D.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3.下列短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兵革之利——武器装备的锋利
B.封疆之界——划定的边疆的界限
C.寡助之至——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
D.山溪之险——高山河流的险要
4.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②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5.选出理解有误的一项[ ] A.第一段紧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一中心论点,提出了论题。
B.第二段主要论述的是“天时不如地利”。
C.第三段中的一组排比句,主要是列举事实来证明观点。
D.第四段更进一步论述了“人和”的实质。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七十二街
  • 2021-12-20 10:24
1.B 2.C 3.A4.①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上下团结。 ②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戚都背叛的国君,所以,(能实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答案意思对即可)5.A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罪歌
  • 2021-12-20 11:47
你的回答很对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