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山方知泉水非止一脉,前后左右,草丛石缝,几乎无处不涌,无处...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20 11:08
- 提问者网友:萌卜娃娃
- 2021-12-20 06:29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下题。 进山方知泉水非止一脉,前后左右,草丛石缝,几乎无处不涌,无处不鸣。山间林密,泉隐其中,有时,泉水在林木疏朗处闪过亮亮的一泓,再向前寻,已不可得。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使我想起在家散步时,常常绕我膝下的爱女。每见我伸手欲揽其近前,她必远远地跑开,仰起笑脸逗我;待我佯作冷淡而不顾,她却又悄悄跑近,偎我腰间。好一个调皮的孩子! 山泉作娇儿之态,泉声则是孩子如铃的笑语。受泉声的感染,鼎湖山年轻了许多,山径之幽曲,竹木之青翠,都透着一股童稚的生气,使进山之人如入清澈透明的境界,身心了无杂尘,陡觉轻快。行至半山,有一补山亭。亭已破旧,无可驻目之处,惟亭内一副楹联“到此已无尘半点,上来更有碧千寻”,深得此中精神,令人点头会意。 站在亭前望去,满眼确是一片浓碧。远近高低,树木枝缠藤绕,密不分株,沉甸甸的湿绿,犹如大海的波浪,一层一层,直向山顶推去。就连脚下盘旋曲折的石径,也印满苔痕,点点鲜绿。踩着潮润柔滑的石阶,小心翼翼,拾级而上。越向高处,树越密,绿意越浓,泉影越不可寻,而泉声越发悦耳。怅惘间,忽闻云中传来钟声,顿时,山鸣谷应,悠悠扬扬。安详厚重的钟声和欢快清亮的泉声,在雨后宁静的暮色中,相互应答着,像是老人扶杖立于门前,召唤着嬉戏忘返的孩子。1.山泉与人,本无共同之处,作者见到时隐时现的山泉,却想到了绕膝的爱女,这是为什么?2.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受泉声的感染,鼎湖山年轻了许多”这句话的理解。3.“到此已无尘半点,上来更有碧千寻”,作者在文中引用这一楹联有何作用?文中加粗的“此中精神”指什么?4.“远近高低,树木枝缠藤绕,密不分株,沉甸甸的湿绿,犹如大海的波浪,一层一层,直向山顶推去。”这句话中“湿”“推”用得好不好?说说你的看法。5.文中的画线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怙棘
- 2021-12-20 08:03
答案:解析: 1.泉的踪影不可捉摸,显示出的“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似乎与调皮的娇女有着共同之处,这样,由爱泉而爱女,由一般的品赏,出于好奇心探究而萌发爱意转入用听觉去领略和感受泉声,就显得很自然了。 2.鼎湖山原本是古老的,然而泉声的清朗,如“孩子如铃的笑语”,使鼎湖山焕发了青春的气息,处处透露出“一股童稚的生气。”作者感情进一步深化,隐隐点出山泉是鼎湖山年轻的源泉,是鼎湖山之魂。 3.作者引用这一楹联,一是印证自己进山后的感受;二是开启下文对“一片浓碧”的描写。 “此中精神”指的是楹联的内涵,即“如入清澈透明的境界,身心了无杂尘。” 4.“湿”“推”写尽了鼎湖山的浓碧,树木鲜绿欲滴,绿意浓厚,“推”字还写出了鼎湖山的绿极,有层次感,越往高处,绿意越浓。 5.作者把钟声和泉声比作老人和孩子,点出泉水活泼流动的青春气息,表达了作者对山泉、对鼎湖山的由衷喜爱之情。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醉吻情书
- 2021-12-20 08:52
谢谢回答!!!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