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已经发生的未来》读后感

答案:1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0 09:36
  • 提问者网友:一抹荒凉废墟
  • 2021-03-20 01:52
《已经发生的未来》读后感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鱼忧
  • 2021-03-20 02:02
[《已经发生的未来》读后感]初探作为社会生态工作者的德鲁克的思维方式、思想方法及其理念和思想--读《已经发生的未来》有悟《已经发生的未来》【又译为《明日地标》(或未来的里程碑)】初版于1957年,正如德鲁克自己在1996年再版序言中所说的:"本书既迥异于我早期的社会分析作品(主要指《经济人的终结》、《工业人的未来》、《公司的概念》、《新社会》等),也不同于此后整个30年中我那些为人熟知的管理学作品(指《管理的实践》、《成果管理》、《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管理:任务、责任、实务》、《创新与企业家精神》、《非营利组织的管理》等),…本书的确确定了一种模式和方法,被我以后那些社会分析作品所遵循,包括《不连续的时代》(1969)、《看不见的革命》(1976)、《管理新现实》(1989)、《后资本主义社会》(1993),《已经发生的未来》读后感。所有这些作品都涉及社会基础的根本变化,力图完成本书最初想要尝试的事情,那就是展现已经发生的未来。"其实德鲁克终其一生,正是在展现"已经发生的未来"过程中,为了解决"已经发生的未来"可能将带给人类社会的各种问题,才开始了管理学及组织学的研究并"阴差阳错"地成为了一个"管理大师中的大师!"所以从本书开始所确定的德鲁克的思维方式(一种模式)和思想方法对理解他的管理哲学及思想甚至全面理解德鲁克更广泛和深刻的其它思想和其一生的行为都极为重要!那么德鲁克展现出的思维方式及思想方法最主要的是什么?在这些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下,反映出德鲁克最深刻的理念和思想又是什么?对我们今天在中国进行现代化建设和企业管理又有怎样的启发和帮助呢?本人不惮才陋学浅,不怕贻笑大方,在本文中斗胆初步探讨一下。一、作为社会观察家的德鲁克的思维方式、方法:德鲁克作为一个充满了责任感、使命感的一代伟人、智者,始终关注现实,研究当下,其时代意识之强,洞察力之深,使其成为了当代最深刻、最敏锐的社会观察家,他是怎么观察我们这个社会的呢?1、首先他从对历史的深刻理解中观察、了解现实。德鲁克的历史知识极其丰富,他不仅熟谙政治史、经济史、社会史,还对技术史、哲学史、甚至宗教、艺术等历史都有深刻的了解和独特的解读,正是由于这一深厚的历史底蕴,使得他早在1957年就已经观察到现代社会已经悄然开始向"后现代"社会转型,人类社会又开始了一次"剧变"!正如其多次论述的,西方历史每隔几百年就会有一次大变革,而每次大变革即其所谓的"时代分水岭"经过几十年的嬗变,社会都会自行重组其世界观、价值观、社会与政治架构、技术和重要部门等等。2、他不仅透过历史来观察现实,更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看到这些现象的根源,在本书中使用他所说的"早期诊断"的方法,发现19世纪自发的进步向成体系、有目的和有组织的创新的转变;向作为新重要资源的知识的转变;多元化社会组织的出现;现代政府的效能危机;经济向全球经济转变,世界最终向全球社会转变!3、而能够如此深刻、如此超前的观察到这些"已经发生的长远未来",得宜于他的,即本书所初步论述的"新世界观"。事实上他以前和以后的很多思想及观点都兼顾了外部的历史(或文化)大背景和内部的整体、系统演变;德鲁克的思维既不为孤立的事实所左右,也不为机械的因果解释所束缚,他往往把独立、随机的现象融入到更宏大的背景中或与更宏大的事实相联结;他既运用逻辑的力量,又能把万花筒般的事实进行联系和联想;逻辑推理不失为一种认清这个广阔而又复杂世界的有力手段,但系统、全面、缜密、不错过任何细节的观察以及洞察力可能是更重要的!所以德鲁克不仅仅是个社会观察家,更是个顶尖的社会分析家。二、作为社会分析家的德鲁克的思维方式及方法:1、终其一生,德鲁克有个重要的思维方式可能是我们平时都容易忽略的,即界定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或重要得多!他在本书第一章最后一段说道:"不要担心是否能找到正确的答案,关键是能否提出合适的问题。在哲学、科学和方法论中,甚至更可能在艺术中,一旦能界定问题,一旦恰当地质疑,一旦获知与答案相互切合的细节,那么问题也就开始获得解决。"正是因为准确、正确、明确地界定了当下哲学、思想、社会、经济、政治以及教育等方面和东方文明乃至于人类精神层面的很多新问题,德鲁克在本书上惊人准确地分析出了人类社会特别是西方社会未来几十年的发展大趋势,运用这一锐利武器也使他建立了自己的社会思想、管理和组织理论,成为"大师中的大师"!2、探旧究新是德鲁克分析一切问题的基本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因为对人类前途、人类文明的异常关注,对每个人自我价值实现的终极关怀,德鲁克对人类出现的新世界观、新观念、乃至于新能力历来充满热情和极尽讴歌,对新现实即他所谓的新领域、新任务和新机遇更是激情满怀地加以关注、研究和尽力揭示,对人类面临的新境遇,即他所谓的新精神实在更是给予最深情的关怀;他对既往的一切研究出发点和立足点都是为了展现"已经发生的未来",他深知人类社会只有经历不断的变化和变革才能不断发展,而在目前再次充满变化的新时代里,"个体既是无能为力的也是无所不能的,如果他认为能够强加自己的意愿和掌控历史的潮流,那么他就是无能为力的,无论地位有多尊贵。如果他知道自己要担负的责任,那么他就是无所不能的,无论地位有多低微。"所以他永远与时俱进,永远保持年轻的心态和充满创新的精神!不过他还认为未来都是历史和现实的沿续,所以动态的平衡,在继承和变革中的恰当匹配才能保证变革成功,所以对过去的探究,对现实的关注,对未来的期待在德鲁克思维中是三位一体的!当然德鲁克并不认为通过分析预见未来是重要的,他认为:3、顺应未来,把握未来,通过认识到"已经发生的未来"抓住机遇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即使在其这本非常早期的著作中,他已经在为政府、为社会的各种其他组织、为经济发展乃至于为每个人的前途建言建策,分析各种新机遇以及为把握好这些新机遇应该如何思考、如何工作、如何生活乃至于如何创造!而且在这个问题上,德鲁克并不满足于仅仅做一个观察家,甚至分析家和思想家,他更把自己当成实践家,亦即他所谓的"社会生态工作者"而一生践行自己的思想!三、作为"社会实践家"的德鲁克思维方式及方法:德鲁克真正不容易的地方在于他终身践行自己的理念和思想,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他作为社会实践家的思维方式对我们可能有更大的启发性。1、在本书第二章第三节中他开篇就说:"创新即冒险。"敢于承担巨大的风险、必须承担未知的风险、善于处理可能的风险是德鲁克始终鼓励处于新时代的人们必须要承担的责任。他甚至说:"创新最好的界定是:人们通过承担风险和创造风险,力图在他们的思想和周围世界中创造秩序。它也可以被界定为,通过系统地--实际上是有意识地--寻找风险来取代现代社会之前的盲目和取代较为新近但仍然落伍的\'必然的进步\'之观念"。"创新是大胆的且非常大胆的举动。这要承担巨大的风险不是一个,而是三个:被创新赶超的风险,可以称为创新暴露的风险;创新失败的风险;创新成功的风险,此为三者之重。"2、德鲁克还认为,未来是不可以预测的,预言是没有意义的,重要是"创造未来"。他在书中写道:"今天,我们越来越相信存在一种从想象世界跃向未知世界的自觉原则…。我们正在为创造性的认知制定严格的方法。与以往的科学不同,它的基础不是组织我们已知的知识领域,而是未知的知识领域。"(见24页)"我们今天仅能理解的秩序是一种有活力的移动和变化的秩序。因为变化本身界定着我们所能看到的秩序,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变化能够被预料和预见甚至可以被控制。"(见19页)"新观念往往是规则制定者这样的人才会有的,他们的工作就是持续预见、控制和引导变化。""创新是通过系统研究(我们称之为科学方法)和由此获得的知识而导致的有目的的变化。"(以上均见20页)最后德鲁克说:"必要的不是新方法而是新观念。此种新观念认为,在我们的宇宙中、想象中和知识的发展过程中都有在着某种规则。此观念进一步认为,这种规则是一种模式,所以在它被获知以前可以被感知。它还认为对规则的认知是创新的基础。最后,这种新观念坚称我们可以通过对未知世界的系统条理化\'蛙跳\'到对规则的认知,而对未知世界的系统条理化会有助于我们发展必要的新知识和新方法。"3、在各种范畴中,人本身也是一个范畴,而且是最重要、最根本、最核心的范畴,而人最重要的是精神存在,这是鼓励德鲁克一生不懈追求的坚定信仰。他论证道:"摧毁人类本性的知识或许比催毁人类物质生活的知识对人类境况有着更大的影响力。""无论在何时何地开始反省时,人类往往宣称人与纯粹的动物是有区别的,也就是人的生活要不只是生理上的存活。秉持这样的观点,人类建立了自己的宗教、文化、文明、艺术、科学和政府--这个世界上的一切,它们并不随着人类个体的死亡而消逝。"(见197页)"科学知识突破所产生的问题对人类存在的核心来说并非政治性的,而是精神的和纯粹哲学的。""我们需要的是回归精神价值和回归宗教了。"(以上见199页)"每个人都需要回归到精神价值,因为只有明确人并非只是生理和心理存在物,也是精神存在物,也就是上帝的创造物,为上帝的意志而存在并服从于他,唯有如此,他才能在人类今日之境遇中生存。唯有如此,个体才能明白,人类的瞬间物质毁灭带来的威胁并未否定自身存在及其意义和责任。最重要的是,唯有如此,个体才能作为真正的人而存在。"以上讨论的是德鲁克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在这一思维方式下,本书中还揭示了德鲁克一以贯之的一些核心理念和思想,这些思想迄今还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对我们的很多工作仍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在此也对这些理念和思想做个初步概括。四、在本书中展示出的德鲁克的核心理念及思想:1、新的认知、新的观念、新的概念、特别是新的世界观是最重要的。"对我们--后现代世界的第一代人来说,最紧要相关的是基本世界观的转变…它是艺术鉴赏、哲学分析和技术语汇的基础。"(见2页)新世界观的基础首先是新概念:"今天的每个学科、科学和艺术都是建立在概念的基础之上。"(见3页)新概念是产生于各种新观念之中的,而基础是关于秩序的统一认识,而且它并非动因而是目的,而目的是建立在假设和认知之上的!2、新的认知即新知识是最基本的、也是最核心的。正是由于知识应用于不同的领域而产生了不同的社会变化,在《后资本主义社会》一书中,德鲁克认为正是由于"知识被用来改变生产工具、流程和产品,结果就产生了工业革命,但同时也产生了新阶级与阶级斗争;知识被应用来解决工作的问题(即泰勒的科学管理),这就引发了\'生产力革命\',并让无产阶级变成了中产阶级;而知识开始运用在知识本身之上,就引发了\'管理革命\',从而使知识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进而使人类进入了知识社会"。"今日社会要想进步、发展甚至生存就必须是一个\'知识型社会\'"。(见93页)而知识的变化,引起了教育、经济、政治最后导致了社会的变化,出现了新组织及新的社会结构。3、在新社会下,多元化的新组织成为了新现实,而职业专家和职业经理人成为最重要的社会力量,新社会要想良好运作,管理成为组织社会最核心的工作。"我们这个时代的社会问题、社会伦理和社会知识都是关于新组织的问题、伦理和知识。"(见59页)"新的组织能力使被雇用的专家很快成为具有权威和责任的核心人物,也是我们社会成就的象征。有两种受雇用的专家,一种是技术专家,另一种是职业管理者,他们相互依赖。"(见60页)"技术专家离不开管理者。…管理者的工作就是将不同专家的不同领域整合在一起,使它们相互融合,有效地发挥作用。管理者的专业知识就是组织能力,他当然依赖于专家,但专家同样离不开管理者。""管理者是新的组织能力的承载者。"(以上见62页)"管理即系统的、有目的和有组织的持续工作。"(见72页)"现代组织中的任何职业人士,不论他是一个管理者,还是独立的专家,都具有三大同等重要的职责,读后感《《已经发生的未来》读后感》。每一种职责都需要各自的权威。他有责任保证下属最有效的工作,他要对整个组织负责,他还要对那些与他没有任何权力关系的人负责,这些人在其他领域从事着其他工作,他们当然需要他提供知识、信息、建议、观点或指导。"(见77页)"管理学需要探索的核心领域是组织如何发挥作用。""管理学必须真正是人类学的--人们有着共同的愿景和价值观,为共同的目标而工作,但仍然是独立行事。它必须将信息、知识、判断、价值、理想和期望集中于决断、行为、表现和结果。它必须将他们知识的、情感的、审美的和伦理的知识汇总起来。因此,管理学必须既要吸收人类经历的所有知识领域的精华,反过来也要为所有这些领域提供新知识。"(以上见73页)德鲁克思想是博大精深的,学习了这么多新知识,对我们的最重要的启示是什么?五、在变化和继承中寻找平衡,在五十年的职业生涯中"重塑自我、再造自我。"在《德鲁克看中国与日本》一书中,德鲁克说:"今天,我们可以期待人们工作50年,这不仅仅意味着我们早期获得的知识、技能和经验等方面的储备已经不足以满足现在的工作和需要。人们在那么长的时间跨度里会变化很多。他们会变成具有不同需要、不同能力和不同观点的不同的人,因此需要\'重塑自我\'。"德鲁克更以自己一生中的7堂课告诉我们如何重塑自我,甚至再造自我,而不仅仅是"自我更新",即他所言:"你必须从自我中开发出一些新东西,而不仅仅是充充电而已"。下面让德鲁克的七堂课结束本次学习吧!第一堂课--由朱瑟贝威尔弟教授18岁高中毕业在汉堡读大学期间有次去歌剧院听了19世纪伟大的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于1893年80岁高龄创作的最后一部作品《法斯塔夫》,后来他研究这个歌剧,对威尔第:"作为一个音乐家,我一生都在追求完美,但是追求不到。所以我有义务去进行新的尝试。"这番话给德鲁克极其深刻的印象,他说:"当时我也决定,无论未来工作怎样,威尔第的话都是我的指路明灯。那时我也决定,如果到了很高的年龄,我也一定不放弃工作,继续奋斗。同时也要追求完美,虽然总是差强人意。"第二堂课--由菲狄亚斯教授菲狄亚斯是古希腊最伟大的雕刻家,在大约公元前440年,菲狄亚斯被委托做一些雕像,这些雕像至今还屹立在雅典卫城帕特侬神的屋顶上。当菲狄亚斯提交帐单时,雅典城邦的会计却拒付,他说:"这些雕像站在神庙的屋顶上,而神庙又建在雅典最高的山上。所有人都不能看见雕像的后面。你要求付费的雕像包括了他们的后背,这些地方人们是看不到的。""你错了",菲狄亚斯反驳说:"上帝会看到的。"这也是德鲁克还在汉堡做学徒工时读到的一个故事,他说这个故事"告诉了我完美是什么意思"。他还说:"当人们问我,我认为我哪本作品最好时,我微笑着回答\'下一部\'。但我这么回答并非玩笑。我的意思跟威尔第回答\'80岁时还在创作歌剧以追求难以企及的\'完美\'时一样。"第三堂课--开发自己的学习方法德鲁克20多岁转学到了法兰克福,后来在一家报社当新闻记者,他写道:"我一直牢记威尔第和菲狄亚斯给我的启示。一个新闻记者要写作许多题材的文章,所以我决心多学学相关学科的知识。"他在报社早上6点上班,下午2点多下班后,就强迫自己在下午和晚上学习国际关系和国际法、社会制度史和法律制度史、通史以及金融学等,渐渐地形成了一个知识系统。德鲁克说:"我现在还依靠它。每隔三四年我就开始一门新学科,也许是统计学,也许是中世纪史,也许是日本的艺术,也许是经济学。3年的时间不足以掌握一门学科,但可以了解这门学科。在60多年的时间里,我一直在定期学习新学科。这不仅仅给了我一个丰富的知识宝库,也强迫我接受新知识、新思路和新方法--因为我所学过的每门新学科,都基于不同的理论假设,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第四堂课--由报社主编教授在法兰克福的报社里,报社主编每周都要同每个人讨论德鲁克他们这些年轻编辑的工作。每年两次,就在新年后和6月份的暑假开始之前,他都要花费星期六下午和整个星期天的时间跟他们讨论前半年的工作情况。德鲁克回忆道:"主编总是从我们的成绩开始谈起,然后回顾我们做得不够好的地方。最后,他会让我们把自己没有做到的和做得很糟的地方进行自我检讨。会议的最后2小时里我们要拿出下半年的工作计划:我们要集中力量解决什么问题?哪些方面我们需要提高?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学习什么新东西?一周后,我们每个人都要向主编提交此后半年的学习计划和工作计划。""我非常喜欢这样的会议。但是遗憾的是我一离开报社就忘记了这些会议的作用。""几乎是10年以后,那时我已到了美国,我想起了这些会议。--从此,我每个夏天都要抽出两周时间,来回顾上一年的工作,从我取得的成绩开始谈起--但是应该做得更好,然后谈到我做得很糟的地方和应该做到但却没有做到的地方。""我从没有严格按照8月份制订的计划去工作过,但这个计划使我坚持了威尔第的信条\'追求完美\',虽然\'完美\'过去总是达不到,以后也差强人意。"第五堂课--由高级合伙人教授德鲁克从德国去英国先在一家保险公司做证券分析师,后到一家私人银行担任三个合伙人的执行秘书。一天,其中一个创始人,70岁的老人在他工作了大约三个月后,把他叫进了自己的办公室,跟他说:"在你来这里的时候我没怎么注意到你,现在还是没有注意到你,你比我想象的还要笨一些,你不应该这么笨的。"然后,老人说:"我知道你在保险公司是个很好的证券分析师。但如果我们想让你继续做证券分析工作就没必要提拔你。你现在是合伙人的执行秘书,但你做的还是证券分析工作。为了提高新工作的效率,你现在应该做什么?"德鲁克说:"我当时非常恼火,但是意识到老人说的话是对的。从那以后我彻底改变了我的行为方式和工作风格。从此,每当我担任一个新的职位,我就会问自己一个问题:\'为了在新的岗位上提高效率,需要我做什么?\'每次的答案都不一样。"德鲁克后来还发现:"在所有的组织里,我所见到的最大的人力资源浪费就是提拔错误。那些被提拔起来、担任新岗位的干将,没有几个人是真正成功的。为数不少的人遭遇了彻底的失败。大多数人既不成功也不失败,成了平庸之才。成才者屈指可数。"为什么呢?德鲁克说:"他们在新的岗位上继续沿用在旧岗位屡试不爽的经验,用老瓶装新酒,然后他们就变得平庸无能了,不是因为他们不胜任,而是因为他们做了错误的事情。"而要成功条件是什么呢?德鲁克回忆道:"多年来我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要问问那些真正高效的客户--尤其是大型组织中真正保持高效的执行者,他们把自己的高效归功于什么方面。他们总是告诉我说,他们把自己的成功归因于一个有长远眼光的领导,就像伦敦的那位绅士对我做的那样:逼迫我认真思考新岗位提出的新要求。没有人能够发现自己身上的这些不足,都需要别人指点迷津。一旦人们知道了这些不足就不会忘记,然后无一例外地都在新的岗位上取得新的成功。不需要超常的知识或超常的能力,只需要关注:新岗位有什么新要求,新挑战、新工作和新任务的要点是什么。"第六堂课--由耶稣会士和加尔文主义者教授大约1945年,德鲁克到美国后选修了早期的欧洲现代史,在此发现有两个欧洲机制成为欧洲发展的动力:南方天主教的耶稣会和北方新教的加尔文教会。两者都把成功归功于同一个因素,两者从开始都采用了同样的学习方法。这方法是什么呢?德鲁克回忆道:"每当一个耶稣会牧师或新教牧师做重要的事情,举个例子,做一个关键性的决策,他们都会把所期待的结果写在笔记本上。9个月后,他们会把实际的结果跟原先的期待做对比。这会很快展现他哪个地方做得好,他的优势在什么地方。这也展现了他下一步还要学习什么,要改变什么习惯。还能展现他不擅长的地方和做不好的地方。我自己沿用这个习惯已经50年了。这样能发现一个人的优势在什么地方--这对\'一个人能更好地了解自己\'很重要。因为这样可以显示出什么地方需要提高、完善。最后,也显示出了一个人不能做什么,因此以后就不要去逞强。知道个人的优势所在,知道怎样提高自己的优势,知道自己的软肋在哪儿--所有这些都是进一步学习的关键所在。第七堂课--由熊彼特教授这是大家都熟悉的故事了。1950年元旦,在熊彼特去世前几天,德鲁克陪父亲去拜访熊彼特,两位老人闲话中谈到年轻时的趣事,那时的熊彼特立志要做欧洲漂亮女人最好的情人,欧洲最佳的骑手和世界上最伟大的经济学家,德鲁克父亲开玩笑问熊彼特是否实现自己的理想时,熊彼特回答说:"是的,这个问题对我来说,仍然很重要,但我现在的答案跟原来可不一样了。我希望被人记住的是:我是把几个杰出的学生变成一流经济学家的一个老师。"看到德鲁克父亲吃惊的表情,他继续说:"你知道,到我现在这个年龄,我已经明白,仅仅记住个人的著作和理论已经远远不够了。除非一个人给别人的生命带来了不同,否则他做的也没什么稀罕之处"。五天后,熊彼特与世长辞。德鲁克说到:"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些对话。从中得到了三点启发:第一,人必须自问,希望他人在自己身后记住他什么。第二,人应该随世界的改变而改变,不仅是个人的成熟度要有所改变,同时也要随世界的改变而改变。第三,能让他人的生命变得有所不同,是件值得后人记住的事。"我们能从德鲁克一生中的七堂课中学到什么呢?德鲁克告诉我们说:"首先,要有一个目标或愿景,就像威尔第作品《法斯培夫》给我们的启示那样。一直在奋斗,这意味着一个人在渐渐成熟而不是老化。"其次,要有与菲狄亚斯一样的观点:上帝能看见我们的所作所为。不满足于完成工作,还要把工作做得更好。要崇尚工作的完美,尊重自我,要要强。再次,要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去进行不断的学习,要愿意去尝试,不满足于重复昨天所做的事情,对自己的最低要求不仅仅是做得更好,更多的是要做得与众不同。另外,保持与时俱进,不断成长,经常回顾自己工作中的成败得失。每换了新工作、走向新岗位、接到新任务,都要认真思考新工作、新岗位和新任务有什么新的要求,要知道这些新要求一般都跟以往的工作要求和岗位职责不同。最后,最重要的基础是个人,尤其是从事知识工作的个人,保持高效、一直成长和不断进步的个人,要对自己的发展和岗位负起责任。单个的知识员工要开发自己,要找好自己的位置,这个责任要由个体自己来承担。每个个人有责任扪心自问:"我现在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工作职位?我现在需要学习什么样的经验、知识和技能?当然这些决策不能从个体本身出发,要反复考虑组织的需要,要基于对个人优势、能力和绩效的一个外在的总体评价"。最后让我们记住德鲁克给我们的忠告:个人发展的责任已经变成了自我发展的责任。个人定位的责任已经变成了自我定位的责任。否则,知识社会中的人们不大可能在我们现在所期望的工作年限中保持高效、不断成长、屡创佳绩!2010年5月26日[陈先生]()  〔《已经发生的未来》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