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蕴炽盛是什么意思
答案:1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05 04:51
- 提问者网友:雾里闻花香
- 2021-03-05 02:01
五蕴炽盛是什么意思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第幾種人
- 2021-03-05 03:16
问题一:佛语“五蕴炽盛苦”是什么意思 楼主 法安~
五蕴炽盛苦是八苦中的最後一个,也是前七苦: 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等的根本原因,五蕴简单来说,就是我们的身心,而我们的身心都是众缘和合所成,无常败坏。
自於五蕴炽盛,这是说,我们众生一直都炽然的贪爱自己的身心,这种执著就如同猛火一直燃烧却不曾止息下来,由於对自己、对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执取不已,是故有前七种世间苦,一直煎熬著我们。
譬如一般人对於五蕴的第一种: 色蕴,也就是我们的身体以及我们所看见的、听见的、五感官所接触的一切境界,如炽然猛火般的贪爱,因此当我们贪爱的身体、贪爱的异性、贪爱的财富等开始老化、失去、不再美好,就必然有老苦、病死苦、爱别离苦乃至求不得苦;如果哪天我们对於这些的执著舍离了,那麼对於色蕴,就不会再有苦了。
又譬如我们对於五蕴的第二种: 受蕴,也就是我们的感受,不论是快乐、喜悦的感受、痛苦、悲伤的感受、或是平静无苦恼也没什麼快乐时的感受、不论其或轻或重,一旦对於这些受有执著、有贪爱,那麼就会如猛火般停不下来的去追逐种种感受,如世间男女不断追逐爱情中的情感、或者一般人在事业、学业中追逐荣誉感、成就感等,都是因为不晓得感受的虚妄、无常,所以身心如烈火般的炽然,停不下来对於这些感受的追逐,所以,当感受失去、或感受变化的时候,就必然伴随苦恼缠身,譬如男女之间,初恋暧昧的那种激情热情退潮以後,感觉不再一样了,也会伴随著爱别离苦、求不得苦: 希望过去美化的感受再度萌现却求不得。 或者曾经尝过冠军的喜悦、後来再也拿不到以後,也是有求不得苦的失落感,这些都是被受蕴所束缚。 如果哪一天舍离了受蕴的执著,那麼就不会在炽然般的追逐受蕴、为受蕴所苦恼、所系缚了。
乃至识蕴也是如此,识蕴就是我们这个心灵,能够去感受、思维理解、分别、能见闻觉知的这个心,世间众生都是极炽然的爱自己、做自己、把握自己、保护自己而不愿自己受伤、自尊自我,这些都是不了自我的虚幻,而一直执著自己。 因为执著自我,认为自己是真实不灭的,认为自我可以永恒不坏去到未来,就一定会有自尊,有了自尊就会希望有他人的尊重。一旦对自我有了执著,那就必然会为了自我去造作种种善恶业。 譬如被人恼怒以後,就会为了自我的尊严而思欲如何报复,又或希望自己能得到对方的尊重、重视,而以种种语言、方便去得到;又如为了自己能够在常住於男欢女爱的境界中,而一直去追求爱情,或以种种行为,希望令另一半的行为能符合自己的所求。举凡种种,为了让自我远离违心的境界、亲近顺心的境界而做出种种行为,都是受於我执、乃至我执习气的束缚。
简而言之,五蕴炽盛苦,就是希望自我身心能继续常存世间、领受世间、玩乐於世间的这股热恼,如炽然猛火一般,一直停不下来,然後一直为种种生老病死乃至求不得苦所束缚。虽然也有快乐,但快乐毕竟无常、一旦中断了,又会想要在去品尝,所以也是苦。那麼,如果能看清自我身心的虚幻、假有,就能渐渐脱离束缚、去向解脱、无我。问题二:佛语“五蕴炽盛苦”是什么意思 人是五蕴和合,五蕴之间互相影响而造成苦。问题三:五蕴炽盛是什么样的苦 楼主 您好
五阴炽盛,其实是比较术语名相了点,后学就直接用浅白的话跟楼主分享:
五阴包含色受想行识,我们的身体以及接触的种种感官境界、幻想、梦中等影像都是含盖於色阴,而感知、知道这些境界的心,就是识阴,而当我们的心接触这些境界,就会产生种种的感受、了知(想)、种种行为的运作,就是受想行阴。
举例来说,当我们看电视时,接触电视影像的眼根、以及所触的电视影像就是色阴,而我们清楚明白电视的内容(想阴)、而产生了种种忧悲苦恼、喜怒哀乐,就是受阴,而这些了知、感知、领受会一直变化,就是行阴,而领受这些过程的心,我们这念心,就是识阴。其实我们生活中都是五阴运作。
那为什麼说五阴炽盛呢?
因为我们都爱五阴自己,希望五阴自我能够恒常保有,舍不得自己消失,因为这个渴爱,才会让我们不断追逐世间种种,想要让五阴自我领受可爱的境界、欢愉的境界、让五阴自我在种种境界上享受、了知、存在。
因为宝爱五阴自己,就会有不断的忧悲苦恼继而产生,未来世的生老病死乃至无量苦都会继续出生,因此爱五阴自我,渴望五阴自我继续存在,就是众苦的根本,这其实就是我执,执著五阴自我真实存在,不乐意五阴自我消失。
其实说白一点,现在人最希望爱自己、做自己、把握自己、肯定自己、追求自我价值感等等,都是五阴炽盛,都不断在累积对自我的执著,这样是不可能灭除苦本的。问题四:五蕴炽盛的目录 佛教云人生八苦,即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 人自呱呱堕地之日起,就与病结下不解之缘。少年的病如天花、 麻疹,中年的病如胃溃疡、肺结核,老年的病如高血压、心脏病,也许有人说,科学进步,新药日出,只要有钱,何愁治不好病?其实不然,特效药固然层出不穷,新的疾病也日有所见,如小儿麻痹症,癌症,在近年来日渐增多。进一步说,即是药物能治愈身体上的疾患,但由于社会竞争剧烈而致精神紧张憔虑所引起的神经衰弱,精神分裂,妄想狂,躁郁狂等心理上的疾病,又岂是药石所能奏效的?本来四大假合之身,难免有寒热失调的时候,病了,就要躺在病榻上挨受痛患,短时间还好受,倘长年缠绵病榻,日与药物为伍,这种痛苦,岂可言喻? 一部钢铁铸成的机器,其寿命也不过由数年到数十年,一个血肉之躯的人,到底能支持多久?秦皇汉武求长生之药,只留下千古笑柄。盖宇宙万象,生住异灭,周而复始。有生就有死,有成就有坏,法尔如是,安有例外?佛经上说,非想非非想天,寿长八万四千大劫,但报终仍当堕落,不出六道轮回。既然如此,则死之于人,也就不足为异了!无奈“壮志未酬身先死”,每一个死者都有他尚末完成的壮志,因之世界就有多少死不瞑目之人,同时死前肉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四大分离,呼吸困难,心里有千言万语,一句也说不出来。这时娇姿稚子,环绕榻前,生死离别,凄惨无比,尤以将死未死之际,这一生所作所为,善善恶恶,一一自脑海映过。对于那些善的,无愧于心的,会感到欣慰宁静,但对那些恶的,有背天理良心的,将会感到懊悔,痛苦和恐怖。这时因痛苦恐怖而感召地狱相见,神识受业力牵引,堕入恶道,所谓“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人之痛苦,尚有甚于此者乎? 五阴即是五蕴,五阴集聚成身,如火炽燃,前七苦皆由此而生。色阴炽盛,四大不调,而有疾病之苦。受阴炽盛,领纳分别,使诸苦转本加极:想阴炽盛,想相追求,而有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诸苦。行阴炽盛,起造诸业,又为后来得报之因,且因行而迁流不停,而有老衰之苦。识阴炽盛,起惑造业,三世流转,而有生死之苦。五蕴”包括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有相为“色”;领纳名“受”;取相(像)曰“想”;迁流为“行”;分别为“识”。“蕴”者“积聚”为义,谓积聚生死之过患,亦曰“五阴”。“阴”,以“阴覆”为义。无明黑云之所阴覆,盖覆真性,摄尽有为。“色蕴”,有质碍之义。(“色”即“物质”,“质碍”与“融通”相对,光和声音可以同时存在于某一空间,物质(色)就不行。)“色蕴”,有“质碍”之义。“质碍”:即是说物质在同一空间中是互相妨碍的,比如说交通事故,无论是汽车和汽车之间的碰撞,还是汽车和人之间的碰撞,乃至汽车和火车之间的碰撞,都是因为这个“质碍”。然而在“光”与“光”的世界中,“光”是可以互相“交融”的,比如说在一个大厅里有很多的“灯”,你的“光”可以“融入”这个空间,我的“光”也可以“融入”这个空间。“领纳”名“受”,在三界六道轮回的示意图中,“受”是用一枝插入“眼睛”的“箭”来表示的,由此可见,人们对于“受”的“领纳”之意是何等的执著。“受”对于常人来说只有两种,一种是“苦受”,另一种是“乐受”。关于什么是“苦受”,我们在《苦难的人生》一章中已经说了,佛陀说“诸受皆苦”,“诸受皆苦”也就是“有漏皆苦”,你看看自己的身边是不是有很多的“苦”呢?在这“五蕴”之中“识蕴”要特别说明一下,“识蕴”分为八识1、眼识、2、耳识、3、鼻识、4、舌识、5、身识、6、意识、7、末那识、8、阿赖耶识。“八识”又可分为三种类:一者为“心”,它集起诸法,并能生起种种的法,此既是指第八识——阿赖耶识......余下全文>>问题五:佛经说,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蕴炽盛。那下一句是什么 如何无我无相,无欲无求
五蕴炽盛苦是八苦中的最後一个,也是前七苦: 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等的根本原因,五蕴简单来说,就是我们的身心,而我们的身心都是众缘和合所成,无常败坏。
自於五蕴炽盛,这是说,我们众生一直都炽然的贪爱自己的身心,这种执著就如同猛火一直燃烧却不曾止息下来,由於对自己、对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执取不已,是故有前七种世间苦,一直煎熬著我们。
譬如一般人对於五蕴的第一种: 色蕴,也就是我们的身体以及我们所看见的、听见的、五感官所接触的一切境界,如炽然猛火般的贪爱,因此当我们贪爱的身体、贪爱的异性、贪爱的财富等开始老化、失去、不再美好,就必然有老苦、病死苦、爱别离苦乃至求不得苦;如果哪天我们对於这些的执著舍离了,那麼对於色蕴,就不会再有苦了。
又譬如我们对於五蕴的第二种: 受蕴,也就是我们的感受,不论是快乐、喜悦的感受、痛苦、悲伤的感受、或是平静无苦恼也没什麼快乐时的感受、不论其或轻或重,一旦对於这些受有执著、有贪爱,那麼就会如猛火般停不下来的去追逐种种感受,如世间男女不断追逐爱情中的情感、或者一般人在事业、学业中追逐荣誉感、成就感等,都是因为不晓得感受的虚妄、无常,所以身心如烈火般的炽然,停不下来对於这些感受的追逐,所以,当感受失去、或感受变化的时候,就必然伴随苦恼缠身,譬如男女之间,初恋暧昧的那种激情热情退潮以後,感觉不再一样了,也会伴随著爱别离苦、求不得苦: 希望过去美化的感受再度萌现却求不得。 或者曾经尝过冠军的喜悦、後来再也拿不到以後,也是有求不得苦的失落感,这些都是被受蕴所束缚。 如果哪一天舍离了受蕴的执著,那麼就不会在炽然般的追逐受蕴、为受蕴所苦恼、所系缚了。
乃至识蕴也是如此,识蕴就是我们这个心灵,能够去感受、思维理解、分别、能见闻觉知的这个心,世间众生都是极炽然的爱自己、做自己、把握自己、保护自己而不愿自己受伤、自尊自我,这些都是不了自我的虚幻,而一直执著自己。 因为执著自我,认为自己是真实不灭的,认为自我可以永恒不坏去到未来,就一定会有自尊,有了自尊就会希望有他人的尊重。一旦对自我有了执著,那就必然会为了自我去造作种种善恶业。 譬如被人恼怒以後,就会为了自我的尊严而思欲如何报复,又或希望自己能得到对方的尊重、重视,而以种种语言、方便去得到;又如为了自己能够在常住於男欢女爱的境界中,而一直去追求爱情,或以种种行为,希望令另一半的行为能符合自己的所求。举凡种种,为了让自我远离违心的境界、亲近顺心的境界而做出种种行为,都是受於我执、乃至我执习气的束缚。
简而言之,五蕴炽盛苦,就是希望自我身心能继续常存世间、领受世间、玩乐於世间的这股热恼,如炽然猛火一般,一直停不下来,然後一直为种种生老病死乃至求不得苦所束缚。虽然也有快乐,但快乐毕竟无常、一旦中断了,又会想要在去品尝,所以也是苦。那麼,如果能看清自我身心的虚幻、假有,就能渐渐脱离束缚、去向解脱、无我。问题二:佛语“五蕴炽盛苦”是什么意思 人是五蕴和合,五蕴之间互相影响而造成苦。问题三:五蕴炽盛是什么样的苦 楼主 您好
五阴炽盛,其实是比较术语名相了点,后学就直接用浅白的话跟楼主分享:
五阴包含色受想行识,我们的身体以及接触的种种感官境界、幻想、梦中等影像都是含盖於色阴,而感知、知道这些境界的心,就是识阴,而当我们的心接触这些境界,就会产生种种的感受、了知(想)、种种行为的运作,就是受想行阴。
举例来说,当我们看电视时,接触电视影像的眼根、以及所触的电视影像就是色阴,而我们清楚明白电视的内容(想阴)、而产生了种种忧悲苦恼、喜怒哀乐,就是受阴,而这些了知、感知、领受会一直变化,就是行阴,而领受这些过程的心,我们这念心,就是识阴。其实我们生活中都是五阴运作。
那为什麼说五阴炽盛呢?
因为我们都爱五阴自己,希望五阴自我能够恒常保有,舍不得自己消失,因为这个渴爱,才会让我们不断追逐世间种种,想要让五阴自我领受可爱的境界、欢愉的境界、让五阴自我在种种境界上享受、了知、存在。
因为宝爱五阴自己,就会有不断的忧悲苦恼继而产生,未来世的生老病死乃至无量苦都会继续出生,因此爱五阴自我,渴望五阴自我继续存在,就是众苦的根本,这其实就是我执,执著五阴自我真实存在,不乐意五阴自我消失。
其实说白一点,现在人最希望爱自己、做自己、把握自己、肯定自己、追求自我价值感等等,都是五阴炽盛,都不断在累积对自我的执著,这样是不可能灭除苦本的。问题四:五蕴炽盛的目录 佛教云人生八苦,即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 人自呱呱堕地之日起,就与病结下不解之缘。少年的病如天花、 麻疹,中年的病如胃溃疡、肺结核,老年的病如高血压、心脏病,也许有人说,科学进步,新药日出,只要有钱,何愁治不好病?其实不然,特效药固然层出不穷,新的疾病也日有所见,如小儿麻痹症,癌症,在近年来日渐增多。进一步说,即是药物能治愈身体上的疾患,但由于社会竞争剧烈而致精神紧张憔虑所引起的神经衰弱,精神分裂,妄想狂,躁郁狂等心理上的疾病,又岂是药石所能奏效的?本来四大假合之身,难免有寒热失调的时候,病了,就要躺在病榻上挨受痛患,短时间还好受,倘长年缠绵病榻,日与药物为伍,这种痛苦,岂可言喻? 一部钢铁铸成的机器,其寿命也不过由数年到数十年,一个血肉之躯的人,到底能支持多久?秦皇汉武求长生之药,只留下千古笑柄。盖宇宙万象,生住异灭,周而复始。有生就有死,有成就有坏,法尔如是,安有例外?佛经上说,非想非非想天,寿长八万四千大劫,但报终仍当堕落,不出六道轮回。既然如此,则死之于人,也就不足为异了!无奈“壮志未酬身先死”,每一个死者都有他尚末完成的壮志,因之世界就有多少死不瞑目之人,同时死前肉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四大分离,呼吸困难,心里有千言万语,一句也说不出来。这时娇姿稚子,环绕榻前,生死离别,凄惨无比,尤以将死未死之际,这一生所作所为,善善恶恶,一一自脑海映过。对于那些善的,无愧于心的,会感到欣慰宁静,但对那些恶的,有背天理良心的,将会感到懊悔,痛苦和恐怖。这时因痛苦恐怖而感召地狱相见,神识受业力牵引,堕入恶道,所谓“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人之痛苦,尚有甚于此者乎? 五阴即是五蕴,五阴集聚成身,如火炽燃,前七苦皆由此而生。色阴炽盛,四大不调,而有疾病之苦。受阴炽盛,领纳分别,使诸苦转本加极:想阴炽盛,想相追求,而有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诸苦。行阴炽盛,起造诸业,又为后来得报之因,且因行而迁流不停,而有老衰之苦。识阴炽盛,起惑造业,三世流转,而有生死之苦。五蕴”包括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有相为“色”;领纳名“受”;取相(像)曰“想”;迁流为“行”;分别为“识”。“蕴”者“积聚”为义,谓积聚生死之过患,亦曰“五阴”。“阴”,以“阴覆”为义。无明黑云之所阴覆,盖覆真性,摄尽有为。“色蕴”,有质碍之义。(“色”即“物质”,“质碍”与“融通”相对,光和声音可以同时存在于某一空间,物质(色)就不行。)“色蕴”,有“质碍”之义。“质碍”:即是说物质在同一空间中是互相妨碍的,比如说交通事故,无论是汽车和汽车之间的碰撞,还是汽车和人之间的碰撞,乃至汽车和火车之间的碰撞,都是因为这个“质碍”。然而在“光”与“光”的世界中,“光”是可以互相“交融”的,比如说在一个大厅里有很多的“灯”,你的“光”可以“融入”这个空间,我的“光”也可以“融入”这个空间。“领纳”名“受”,在三界六道轮回的示意图中,“受”是用一枝插入“眼睛”的“箭”来表示的,由此可见,人们对于“受”的“领纳”之意是何等的执著。“受”对于常人来说只有两种,一种是“苦受”,另一种是“乐受”。关于什么是“苦受”,我们在《苦难的人生》一章中已经说了,佛陀说“诸受皆苦”,“诸受皆苦”也就是“有漏皆苦”,你看看自己的身边是不是有很多的“苦”呢?在这“五蕴”之中“识蕴”要特别说明一下,“识蕴”分为八识1、眼识、2、耳识、3、鼻识、4、舌识、5、身识、6、意识、7、末那识、8、阿赖耶识。“八识”又可分为三种类:一者为“心”,它集起诸法,并能生起种种的法,此既是指第八识——阿赖耶识......余下全文>>问题五:佛经说,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蕴炽盛。那下一句是什么 如何无我无相,无欲无求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