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宋词的书籍推荐,柳永的宋词名篇有那些?
答案:1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5-19 03:42
- 提问者网友:谁的错
- 2021-05-18 10:38
关于宋词的书籍推荐,柳永的宋词名篇有那些?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洎扰庸人
- 2021-05-18 11:05
(一)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2]
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3]
关河冷落,
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4]
苒苒物华休。[5]
惟水长江水,
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
望故乡渺邈,[6]
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
何事苦淹留?[7]
想佳人妆楼颙望,[8]
误几回天际识归舟。[9]
争知我,[10]
倚阑干处,
正恁凝愁。[11]
【注释】:
[1]唐教坊大曲有《甘州》,杂曲有《甘州子》。因属边地乐曲,故以甘州为名。《八声甘州》是从大曲《甘州》截取一段而成的慢词。因全词前后共八韵,故名八声。又名《潇潇雨》、《宴瑶沁池》等。《词谱》以柳永为正体。九十七字,平韵。
[2]潇潇:形容雨声急骤。
[3]凄紧:一作“凄惨”。
[4]是处:到处,处处。红衰翠减:红花绿叶,凋残零落。李商隐《赠荷花》:“翠减红衰愁煞人”。翠:一作“绿”。
[5]苒苒:茂盛的样子。一说,同“冉冉”,犹言“渐渐”。物华:美好的景物。
[6]渺邈:遥远。
[7]淹留:久留。
[8]顒望:凝望。一作“长望”。
[9]天际识归舟:语出谢朓《之宣城郡出林浦向板桥》“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10]争:怎。⑾恁:如此,这般。
[11]凝愁:凝结不解的深愁。
这首望乡词通篇贯串一个“望”字, 作者的羁旅之愁, 飘泊之恨,尽从“望”中透出。
上片是登楼凝望中所见,无论风光、景物、气氛,都笼罩着悲凉的秋意,触动着抒情主人公的归思。“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三句,在深秋萧瑟廖廓的景象中表现游子的客中情怀,连鄙薄柳词的苏轼也以为“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宋赵令畤《侯鲭录》引。《能改齐漫录》作晁补之语)。
下片是望中所思,从自已的望乡想到意中人的望归:她不但“归楼颙望”,甚至还“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望穿秋水之际,对自已的迟迟不归已生怨恨。如此着笔,便把本来的独望变成了双方关山远隔的千里相望,见出两地同心,俱为情苦。虽然这是想象之辞,却反映了作者对独守空闺的意中人的关切之情,似乎在遥遥相望中互通款曲,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从而暗示读者:其人未归而其心已归,这就更见出归思之切。
另外,此词多用双声叠韵词,以声为情,声情并茂。双声如“清秋”、“冷落”、“渺邈”等,叠韵如“长江”、“无语”、“阑干”等。它们间见错出,相互配合,时而嘹亮,时而幽咽。这自然有助于增强声调的亢坠抑扬,更好地表现心潮的起伏不平。
(二)采莲令
月华收、云淡霜天曙。 西征客、此时情苦。
翠娥执手,送临歧、轧轧开朱户。
千娇面、盈盈伫立,
无言有泪,断肠争忍回顾。
一叶兰舟,便恁急桨凌波去。
贪行色、岂知离绪。
万般方寸,但饮恨、脉脉同谁语。
更回首、重城不见,
寒江天外,隐隐两三烟树。
【评解】
斜月西沉,霜天破晓,执手相送,情何以堪!这首送别词,既表现了送行者的无限
依恋,也抒写了行人的感怀。把送别和别后相思的情景,层层铺开。深刻细致地写出了
人物的感受。最后以景结情,倍觉有情。全词铺叙展衍,层次分明而又曲折婉转。
不仅情景“妙合”,而且写景、抒情、叙事自然融合,完美一致。体现了柳词的特
色
(三)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待与何人说!......余下全文>>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2]
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3]
关河冷落,
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4]
苒苒物华休。[5]
惟水长江水,
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
望故乡渺邈,[6]
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
何事苦淹留?[7]
想佳人妆楼颙望,[8]
误几回天际识归舟。[9]
争知我,[10]
倚阑干处,
正恁凝愁。[11]
【注释】:
[1]唐教坊大曲有《甘州》,杂曲有《甘州子》。因属边地乐曲,故以甘州为名。《八声甘州》是从大曲《甘州》截取一段而成的慢词。因全词前后共八韵,故名八声。又名《潇潇雨》、《宴瑶沁池》等。《词谱》以柳永为正体。九十七字,平韵。
[2]潇潇:形容雨声急骤。
[3]凄紧:一作“凄惨”。
[4]是处:到处,处处。红衰翠减:红花绿叶,凋残零落。李商隐《赠荷花》:“翠减红衰愁煞人”。翠:一作“绿”。
[5]苒苒:茂盛的样子。一说,同“冉冉”,犹言“渐渐”。物华:美好的景物。
[6]渺邈:遥远。
[7]淹留:久留。
[8]顒望:凝望。一作“长望”。
[9]天际识归舟:语出谢朓《之宣城郡出林浦向板桥》“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10]争:怎。⑾恁:如此,这般。
[11]凝愁:凝结不解的深愁。
这首望乡词通篇贯串一个“望”字, 作者的羁旅之愁, 飘泊之恨,尽从“望”中透出。
上片是登楼凝望中所见,无论风光、景物、气氛,都笼罩着悲凉的秋意,触动着抒情主人公的归思。“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三句,在深秋萧瑟廖廓的景象中表现游子的客中情怀,连鄙薄柳词的苏轼也以为“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宋赵令畤《侯鲭录》引。《能改齐漫录》作晁补之语)。
下片是望中所思,从自已的望乡想到意中人的望归:她不但“归楼颙望”,甚至还“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望穿秋水之际,对自已的迟迟不归已生怨恨。如此着笔,便把本来的独望变成了双方关山远隔的千里相望,见出两地同心,俱为情苦。虽然这是想象之辞,却反映了作者对独守空闺的意中人的关切之情,似乎在遥遥相望中互通款曲,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从而暗示读者:其人未归而其心已归,这就更见出归思之切。
另外,此词多用双声叠韵词,以声为情,声情并茂。双声如“清秋”、“冷落”、“渺邈”等,叠韵如“长江”、“无语”、“阑干”等。它们间见错出,相互配合,时而嘹亮,时而幽咽。这自然有助于增强声调的亢坠抑扬,更好地表现心潮的起伏不平。
(二)采莲令
月华收、云淡霜天曙。 西征客、此时情苦。
翠娥执手,送临歧、轧轧开朱户。
千娇面、盈盈伫立,
无言有泪,断肠争忍回顾。
一叶兰舟,便恁急桨凌波去。
贪行色、岂知离绪。
万般方寸,但饮恨、脉脉同谁语。
更回首、重城不见,
寒江天外,隐隐两三烟树。
【评解】
斜月西沉,霜天破晓,执手相送,情何以堪!这首送别词,既表现了送行者的无限
依恋,也抒写了行人的感怀。把送别和别后相思的情景,层层铺开。深刻细致地写出了
人物的感受。最后以景结情,倍觉有情。全词铺叙展衍,层次分明而又曲折婉转。
不仅情景“妙合”,而且写景、抒情、叙事自然融合,完美一致。体现了柳词的特
色
(三)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待与何人说!......余下全文>>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