恪守人格尊严追求人伦和谐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23 11:00
- 提问者网友:戎马万世
- 2021-01-23 04:1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恪守人格尊严 追求人伦和谐张岱年①中国传统道德肯定人的价值,肯定人格尊严。孔子讲“天地之性,人为贵”,即在天地之间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人是最有价值的。孟子对此又加以发挥,提出“良知”观念来,认为每一个人都有良知,都有自己的内在价值。内在价值的内容就是道德意识。因为人有道德意识,所以人就有内在价值。因为人有内在价值,所以就有人格尊严。②孟子讲过两句话:“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这两句话正是注重人格尊严和内在价值的表现,即肯定人格高于生命。然而生命还是人格的本原,如果没有生命,也就没有所谓人格。从“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的意义上来说,可以说道德高于生命。应该承认,道德本于生命,而在某种意义上又高于生命。③“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这是正常的情况。在正常的情况中,一方面要充实生命力,一方面要提高道德自觉性,遵守道德的制约。生命与道德是相需相成的。充实生命力必须满足物质生活的需要,也即满足一定的欲望,但是欲望的满足不可能是不节制的,如果无节制地追求欲望的满足,纵欲无度,必然会戕害生命,同时也会加剧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引起纠纷扰乱。为了保持生命的正常发展,保持人与人之间的协调,生命的充实提高与道德的自觉自律都是必要的。道德的要义在于每一个人不但要追求个体的利益,而且要考虑群体的利益。④在中国思想史上,儒家是基本上肯定生命的,但是一部分儒者重义轻利、存理去欲的学说,对于物质需要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较忽视充实生命力的必要性,对于民族的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与重义轻利、存理去欲的思想成为对照的是纵情肆欲、唯利是图的流俗思想,追求个人享乐,见利忘义。这种流俗思想古已有之,于今为烈。这种庸俗作风,既违背了道德的准则,也逆反了生命的规律,是不足取的。⑤孟子曾引阳虎之言说:“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这里,为富指执政者聚敛财富,为仁指施行仁政。聚敛财富与施行仁政看来确实相悖。但如果为富指经营商业,为仁指做有益于人民的事情,则为富与为仁不但可以相容,而且是相得益彰的。据闻现代日本有一位企业家提出“仁富合一”的主张,运用仁富合一来经营企业,取得显著的成就。这是值得注意的。事实上,在中国历史上,实行仁富合一的,也不乏先例,如孔子弟子子贡,善于货殖,但作为孔门弟子,也是“以仁为己任”的,表现了很高的道德品质。当代有很多国外华人企业家,致富之后,大力资助祖国的文教事业,这也是仁富合一的典范。⑥富(经济)属于物质文明,仁(道德)属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是相辅相成的,必须兼顾并重。1.根据文意,说明“甚于生者”和“甚于死者”的具体含意。(6分)2.第⑤段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各有什么作用?(6分)3.从全文看,“恪守人格尊严,追求人伦和谐”应该如何处理哪几方面的关系?(6分)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夜余生
- 2021-01-23 05:50
【答案】1.甚于生者,指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2分),即人格尊严(1分);“甚于死者”,指比死亡更可怕的情况(2分),即丧失人格尊严(1分)。(6分。每点3分)2.(1)引用论证法。借孟子所引阳虎之言,论述了聚敛财富与施行仁政确实相悖,但只要改变为富与为仁的行为目的,仁富又是可以合一(相得益彰)的观点。(3分。方法1分,作用2分)(2)事例论证法。通过三个事例从不同角度论证仁富可以合一的观点,增强了说服力。(3分。方法1分,不同角度与观点各1分)3.(1)应该处理好生命与道德的关系(1分)。道德本于生命又高于生命,两者相需相成。既不能因道德而否定生命,也不能因生命而违背道德的准则(2分)。(2)应该处理好为仁与为富的关系(1分)。仁富合一(相容),相辅相成,必须兼顾并重(2分)。【解析】略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北方的南先生
- 2021-01-23 06:13
感谢回答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