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对“有心行善,虽善不赏;无心作恶,虽恶不罚。”是什么看法?
答案:6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4 22:11
- 提问者网友:辞取
- 2021-03-24 18:51
佛家对“有心行善,虽善不赏;无心作恶,虽恶不罚。”是什么看法?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玩世
- 2021-03-24 20:14
这是儒家学说,而不是佛家或道家的说法。它的意思是说,判断善、恶与是、非首先要看其动机是否纯正,而不是只看现实的行为结果。
佛家修行是一心向善,从有心到无心,再到“有无俱灭”,进而“所灭亦灭”修成道果。到了这个境界,即无即有,时有时无,有与无已经等无差别。
小孩子的无意识行为也是阿赖耶识的种子造成的行为,也要因果循环中。
佛家修行是一心向善,从有心到无心,再到“有无俱灭”,进而“所灭亦灭”修成道果。到了这个境界,即无即有,时有时无,有与无已经等无差别。
小孩子的无意识行为也是阿赖耶识的种子造成的行为,也要因果循环中。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舍身薄凉客
- 2021-03-25 00:15
有心行善 执着于我 只有福德 无缘功德
无心所做 虽不是恶 但也成"过" 皆由愚痴无明所至 恶有恶因 过有过因
因果法则 丝毫不容情
无心所做 虽不是恶 但也成"过" 皆由愚痴无明所至 恶有恶因 过有过因
因果法则 丝毫不容情
- 2楼网友:从此江山别
- 2021-03-24 23:14
我的理解,在小乘时,主要以行为的表相来决定是善或恶,到大乘时,一切都在心上安立,比如释迦牟尼佛往昔行菩萨道时,为救五百商人杀死黑矛强盗,此行使黑矛强盗免犯杀业。世尊表面上杀了人,但因此行为却圆满了很多劫的资粮。不知道我的解释好不好
- 3楼网友:痴妹与他
- 2021-03-24 22:14
佛家讲思想精神会化为虚无的没有命根的东西,比如草木金石,所以不要太计较佛教的各种末节,思想,要学习它的本质——人的自性创造一切。
善恶因果论,是佛给人讲法时随顺人的心理而呈现出的一种思想。它不是第一义,跟它计较,你就不能够究竟圆满。
所以,有心无心,都不要称赞他(赏是称赞的意思,不是因果报应的意思),在事实上他如果产生了好的效益,自然会有好的果报,当然可以说他行善,只不过是有心行善总比无心行善主动一点,做好事成功的机会总大一点,因为无心只能撞大运了,运气好撞上做成好事,不好可能就无心地做了坏事。但是对于无心的人,我们只能告诉他这是坏的,不能过份责难(罚的意思),因为他已经将来会受报应。
总之,佛经这句话不是否认因果报应,只不过对于因果论不需要太较真,它毕竟不是第一义,行善最多被惊为天人。因果以及众生从来都是由于人心对善恶的判断才有,那么人心的判断不是绝对的,而佛是不做此判断的,佛只是找到思想的根源,了然思想的产生,所以他分析了阿难也就是众生之所以为众生,就是因为分别善恶、高下,当发现自己为下等时自己就成为下等,比如植物。
善恶因果论,是佛给人讲法时随顺人的心理而呈现出的一种思想。它不是第一义,跟它计较,你就不能够究竟圆满。
所以,有心无心,都不要称赞他(赏是称赞的意思,不是因果报应的意思),在事实上他如果产生了好的效益,自然会有好的果报,当然可以说他行善,只不过是有心行善总比无心行善主动一点,做好事成功的机会总大一点,因为无心只能撞大运了,运气好撞上做成好事,不好可能就无心地做了坏事。但是对于无心的人,我们只能告诉他这是坏的,不能过份责难(罚的意思),因为他已经将来会受报应。
总之,佛经这句话不是否认因果报应,只不过对于因果论不需要太较真,它毕竟不是第一义,行善最多被惊为天人。因果以及众生从来都是由于人心对善恶的判断才有,那么人心的判断不是绝对的,而佛是不做此判断的,佛只是找到思想的根源,了然思想的产生,所以他分析了阿难也就是众生之所以为众生,就是因为分别善恶、高下,当发现自己为下等时自己就成为下等,比如植物。
- 4楼网友:孤独的牧羊人
- 2021-03-24 21:43
第一:只要行善就是好事,行善有善报 是福报。
有心执着的行善也是善行,只是福报没有无心的大。
金刚经云: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我就是想做点善事,这叫“有心行善”算行善。随喜 善心善行。
第二:心上没有还不算恶,但是因果还在。
种下的因还是会起现行。
因果丝毫不爽。
长大后能够忏悔、念佛可消业。
阿弥陀佛
有心执着的行善也是善行,只是福报没有无心的大。
金刚经云: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我就是想做点善事,这叫“有心行善”算行善。随喜 善心善行。
第二:心上没有还不算恶,但是因果还在。
种下的因还是会起现行。
因果丝毫不爽。
长大后能够忏悔、念佛可消业。
阿弥陀佛
- 5楼网友:杯酒困英雄
- 2021-03-24 20:42
心外无法啊。
善恶,因果。。。在心外么?
若在心外,那让我来说这句话吧:是名外道。
佛法有句话叫:心外取法,是名外道。你的问题有个你自己默认的前提:善恶因果实有实物。
这问题,其实并不能把你说明白了,但你的问题是可以通过修行解决的,只怕你又不肯哪!
善恶,因果。。。在心外么?
若在心外,那让我来说这句话吧:是名外道。
佛法有句话叫:心外取法,是名外道。你的问题有个你自己默认的前提:善恶因果实有实物。
这问题,其实并不能把你说明白了,但你的问题是可以通过修行解决的,只怕你又不肯哪!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