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二月二日 ① 李商隐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花须
答案:2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19 15:17
- 提问者网友:最爱你的唇
- 2021-02-18 22:26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二月二日 ① 李商隐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万里忆归元亮井 ② ,三年从事亚夫营 ③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注释】①此诗作于诗人只身远赴四川梓州任幕府的第三年。②元亮井:陶渊明字元亮,这里用“元亮井”指代像陶渊明那样的归隐生活。③亚夫营:汉文帝大将周亚夫屯兵细柳营,军纪严明。这里指代作者供职的蜀中柳仲郢幕府。小题1:首联和颔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4分)小题2:请结合全诗,简析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4分)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迟山
- 2021-02-18 23:51
小题1:①描写了风和日暖、笙歌笑语、花柔柳嫩、蝶紫蜂黄的早春景象。(2分)
②手法:拟人、对偶(2分)。
小题1:本诗作者的情感由乐而悲,进而由悲而怨。前两联先写欢乐春景;中间一折,抒发悲抑归情;末句再折,转责新滩不解人意,情感变化一波三折。
小题1:首先根据意象“东风”“花须柳眼”“ 紫蝶黄蜂”描绘意象,再答修辞手法:拟人、对偶。
小题1: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简析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变化为“由乐而悲,进而由悲而怨”。答出1点得1分,答出2点得2分,答出3点得4分
②手法:拟人、对偶(2分)。
小题1:本诗作者的情感由乐而悲,进而由悲而怨。前两联先写欢乐春景;中间一折,抒发悲抑归情;末句再折,转责新滩不解人意,情感变化一波三折。
小题1:首先根据意象“东风”“花须柳眼”“ 紫蝶黄蜂”描绘意象,再答修辞手法:拟人、对偶。
小题1: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简析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变化为“由乐而悲,进而由悲而怨”。答出1点得1分,答出2点得2分,答出3点得4分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十鸦
- 2021-02-19 00:45
(1)①描写了风和日暖、笙歌笑语、花柔柳嫩、蝶紫蜂黄的早春景象。(2分)②手法:拟人、对偶(2分)。
(2)参考答案一:“万里”强调空间渺远,蕴涵飘零天涯而欲归家不能的苦闷;(1分)为尾联抒发作者的悲情做铺垫。(1分)参考答案二:“三年”点明时间漫长,流露羁旅的愁苦和疲惫。(1分)为尾联抒发作者的悲情做铺垫。(1分)
(3)本诗作者的情感由乐而悲,进而由悲而怨。前两联先写欢乐春景;中间一折,抒发悲抑归情;末句再折,转责新滩不解人意,情感变化一波三折。(答出1点得1分,答出2点得2分,答出3点得4分)
二月二日,蜀中风俗,农历二月初二日为踏青节。这首诗是李商隐在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府中任职时所作,描写了蜀中春江明媚景色,反衬自己内心郁郁不得志的情怀。
前四句写江上春景,词语清丽,风格轻快。江上行舟,东风送暖,可见融融暖意袭人,同时,笙歌随着东风、暖意一道吹拂过来,增添轻松愉悦氛围。江岸上,早花初萌,柳丝新绿,似乎在竞相争艳,更有成群的蜂蝶围绕着花蕊飞舞,构成一幅生动的春景图画,有声有色,生机盎然。后四句突然转折,写出自己潦倒身世和失意情怀。万里飘泊,想隐居而不得,所以“忆归元亮井”,元亮,是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字。三年从事,依倚幕府,处境尴尬,苦闷异常且无从倾诉,亚夫,指汉代大将周亚夫,这里借指诗人的幕主柳仲郢。在这样的处境中,每逢春景明媚,反而更增愁闷郁抑,所以面对“新滩”新景,诗人不仅略无兴致,反而生出情怀无人理解之感。前后各四句,一写明媚春光,一写郁闷愁怀,两者形成尖锐矛盾,看似极不协调,实际上诗人正是有意识地造成巨大反差,用相反相成的手法,以乐景反衬哀情,从而取得更为强烈的艺术效果。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