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为何孙中山的祖上会跑到宁都?

答案:1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26 23:18
  • 提问者网友:心牵心
  • 2021-04-26 12:51
为何孙中山的祖上会跑到宁都?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爱难随人意
  • 2021-04-26 13:28






孙中山是客家人 祖籍在梅州——评《关于孙中山的祖籍问题》
孙中山是客家人 祖籍在紫金——评《关于孙中山的祖籍问题》
转自: 时间:2006年5月21日20:27

(注:孙中山家乡原为紫金一部分,后来划归五华县,所以孙中山祖籍梅州)



     (一) 引言
  
  在广州中山大学学报上(1986年第四期·哲学社会科学版)看了一篇文章,题名为《关于孙中山的祖籍问题》;题下有副题,名为《罗香林教授(国父家世源流考)辨误》。正如副标题所标明的那样,文章的主旨,在于推翻罗氏的《国父家世源流考》,从而证明孙中山的祖籍不是在紫金。其实,这个聚讼纷纭了十余年的问题,自从1942年孙科明确表态之后(孙科在《国父家世源流考》序中说:“罗君所考,自国父上世入粤始祖以还。诚赅矣备矣”。又说:“罗君此书......贡献实钜。”)已告完全解决。《国父家世源流考》亦从此成为研究孙中山家世的定谳;而孙中山的祖籍是在紫金亦已明白无疑了。然而,不知为什么,总是有一些人,生怕孙中山认错祖宗,千方百计,殚精竭虑的图谋推翻罗氏的《国父家世源流考》(以下简称为《源流考》),从而证明孙中山的祖籍不是在紫金。这种现象,在广州出现于最近几年,这可说是近年来广东论坛上的一个奇特现象。当然,认为孙中山祖籍有问题,自然可以各抒已见的,但是必须言之有理,论之有据,要注意科学性和逻辑性,切忌弄虚作假,颠倒是非。也不要炒冷饭,把拾人余唾作为新发明。如果以为谎言重复一千遍,便会成为真理,那就未免太天真了。
遗憾得很,文章似乎完全没有考虑到这些问题。以致全文充满着矛盾抵牾,论题、论据虚假,悖理失实。想要以这样的文章,去推翻罗氏的《源流考》,看来没有可能。道理很简单:一个不真实的判断,不能驳倒一个真实的判断。
文章是一篇“辨误”文章,也就是一篇反驳文章。现在且让我们言归正传,看看文章是怎样进行反驳的罢。
先说明一下文章的反驳大意。由于罗氏《源流考》的翠亨孙氏是来自紫金的结论,据罗氏自言,是“纯以国父所述家庙在东江公馆村,及国父故居所藏《列祖生殁纪念簿》(以下简称《纪念簿》)所纪十二世祖连昌公始居香山县一史实,为研究准则”而得出来的,因而文章认为想要推翻罗氏的结论,最好是用釜底抽薪之计,根本打掉罗氏这两个研究准则。把罗氏这两个研究准则打掉了,那罗氏的结论不就成为“不正确”的无稽之谈了吗?但是既然《源流考》成为“不正确”的无稽之谈,那么正确的有稽之谈又是什么呢?文章对此推出了《孙氏家谱》。据说《孙氏家谱》就是孙中山家谱。根据这个《孙氏家谱》来自紫金的连昌公,成为据说系出东莞的瑞英公的儿子。既然连昌公是系出东莞瑞英公的儿子,那么,孙中山的先世,不用说,自然就是出自东莞的了。东莞说也就确立起来了。这就是这篇文章的反驳大意。它的行文也是根据这个大意的顺序来进行的。预先知道一下文章的大意,对于了解文章的全部内容,是不无一些方便之处的。
       
       (二) 打掉罗氏的第一个研究准则———
        “家庙在东江公馆村”

  关于这个问题,文章放在它的第二部分阐述。在这个第二部分中提出四个反驳理由以证明“家庙在东江公馆村”之非是。第一个反驳理由是:公馆是东莞的误译。由于孙中山所说“家庙在东江公馆村”一语,是由英语“The village of our oncestral temple iS at kungkun,on the East River”翻译出来的。因此便有人从这里想办法做文章,说“公馆”是“东莞”的误译。邓慕韩就是其中主张最坚决的一个。但是,这种说法,早就被罗氏的理论及其考证的成果所驳倒,今天实无须再“错”调重弹。然而文章毕竟又把“错”调重新弹起来了。文章依样画葫芦地主张:按照英语的语法,把它译成为“家庙在公馆村”是不通的,因为“前面既有‘The Village’(村庄),后面的kungkun指的当然不会是个村庄。 (文章还就此讥笑罗氏不懂英语。文章说“罗先生所引之译文,稍懂英文的人也可看出是误译”。罗氏是出身于清华大学及其研究院的学者,谓其不懂英语,未免自许太过了吧?)其正确的译法应该是:“吾人祖祠所在之乡村,乃在东莞,属东江水域”。既然文章如此迷恋过去东莞说关于这方面的旧调,那么,让我也引用一下罗氏关于这方面的当时的驳斥语来对照一下罢。罗氏说: “按林氏(林百克)追随国父多年,所言当自可信。兹就其所言,公馆kungkun一语考之,国父之先世居地,亦似不在东莞。何则?东莞为清广州府属地,平日皆与南海、番禺、顺德等县并称,所谓‘南、番,东,顺’是也。虽其地为东江最下游所经,然依粤中旧俗,自博罗惠阳以至紫金、河源、龙川等县始称东江属县。如国父上世居地确在东莞,则以东莞一名之易使人明晓,即但称家庙在东莞或东莞某一村足矣,何必复冠以东江一词乎?至上沙乡则更在东莞南部滨海之地,冠以东江,更不类矣”。(2)我认为只要站在客观立场的人,都必会同意罗氏此说。因此说是符合实际情况之言,不是牵强附会之语。譬如现在称东江客家人,都是指博罗、惠阳、紫金、河源一带的客家人而言。东莞虽有少数客家,但称为东莞客家人,不称为东江客家人,这就好象东江莱—样,指的是各客家地区的莱色而言,不包括东莞在内。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