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才是王者之道。。。。。
答案:5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5-17 22:52
- 提问者网友:趣果有间
- 2021-05-17 08:34
谁说的。/?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长青诗
- 2021-05-17 10:00
我记得是咱中国的老子说的吧!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一把行者刀
- 2021-05-17 13:25
是,中庸之道合理
- 2楼网友:持酒劝斜阳
- 2021-05-17 13:00
孔子
- 3楼网友:duile
- 2021-05-17 11:49
孔子曰:“中也者,天下之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至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不偏不倚与不走极端的中庸之道,不阴不阳,刚柔相济,中和兴旺也。
- 4楼网友:低音帝王
- 2021-05-17 10:43
中庸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五达道、三达德和九经。
五达道就是天下通行的五种人际关系。这五种基本人际关系是君臣、父子、夫妻、兄弟以及朋友的交往。通过正确处理这五种人际关系,达到和谐的理想境界。调节这些人际关系靠什么?靠人们内心的品德和智慧,因而就有了三达德。三达德,就是智、仁、勇。智、仁、勇是天下通行的品德,是用来调节上下级、父子、夫妻、兄弟和朋友之间关系的。九经就是治理天下国家以达到和谐的九项具体工作。这九项工作是:修养自身,尊重贤人,爱护亲族,敬重大臣,体恤众臣,爱护百姓,劝勉各种工匠,优待远方来的客人,安抚诸侯。
中庸的基本原则是慎独自修,忠恕宽容,至诚尽性。慎独自修就是要求人们在自我修养的过程中,坚持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约束;忠恕宽容就是要求人们将心比心、互相谅解、互相关心、互不损害、忠恕宽容、体仁而行、并行而不相悖。从消极面讲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从积极面讲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至诚尽性说的是:“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中庸之道的内涵包括以下几点:第一,以中道行事,不走极端。孔子不赞成偏激行为,主张中立而不倚。中道的标准是仁义之道。仁义之道就是儒家的人道主义和社会公正原则。不是不讲原则的折衷广义,不偏,是不偏离人道精神和社会公正。第二,执两用中,实行稳健的主张。要求主事者要多听赞成的和批评的意见,然后全面考察,采取比较客观和稳妥的主张加以实行。这是考察事物矛盾的两个对立面而后加以统一。从认识论上说是集思广益尔后作出科学的判断,从实践行为上说是照顾各群体的实际利益而有所妥协,在异中求同,以便达成一致,实现合作。第三,符合社会人生常道,做到合情合理。“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即是用中之常道,它的最大特色是人情与道理的协调,符合多数人的健康正常生活需要。一个健康的人性,应是情与理的平衡,他所做的事情便会合情合理,为多数人所接受,这是一种理性精神。第四,宽容包纳,和而不同。中庸之道与“和为贵”的思想相结合,便是中和之道。是使人的行为符合忠恕之道,已欲立而立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做到互爱互信,互尊与谅,人得其所,事得其宜,则天下太平。孔子提出的“和而不同”的原则最能体现中和之道的精神,它是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黄金规则,具有最普遍的意义。
从中庸的思想、具体内容以及坚持的原则,我们可以知道,中庸的内涵就是和谐,是事物置身于一个系统内的和谐,是整体的和谐。安顺谓和,协调为谐。儒家主张“中和”、“和而不同”;道家取法自然,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国文化下的“和”,追求的就是人与己、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
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单位、一个家庭,都需要一个和谐的氛围,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