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文言文题目,快!!

答案:1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5-02 10:13
  • 提问者网友:末路
  • 2021-05-02 00:01

《人琴俱亡》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1.有人说,结尾一句话是多余的,你的看法呢?

2.这篇文章虽短小,却能尺水兴波,悬念不断。试说说文中都有哪些悬念?

3.子猷的“了不悲”“都不哭”“恸绝良久”,实际上是当时“魏晋风度”的一种体现。联系下面两则材料,说说你对“魏晋风度”的理解

1)郗超死了,家人禀告他的父亲郗惜。郗公听后并没有悲伤,只是说出殡那天告诉他。出殡那天,郗公痛苦欲绝。(伤逝·十二)

2)东晋名相谢安的侄子在前线与八十万秦兵作战,这一战关乎国家危亡,大胜后派人急来报捷。谢安当时正与客人下棋。看完后若无其事地继续下棋,客人问起也是淡淡地说小儿辈破大敌了。

《荀巨伯探病友》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 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耶?"敌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 友人命。”敌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友人语巨伯曰(语)

2)子可去(去)

3)宁以我身代友人命(以)

4)遂班军而还(遂)

《祭妹文》

手足之情令人感动,清代文学家袁枚也曾写过一篇著名的《祭妹文》,下面两段文字就出自这篇文章。请概括语段叙述的事件并分析其中包含的情感。

余捉蟋蟀,汝奋臂出其间;岁寒虫僵,同临其穴。

予九岁憩书斋,汝梳双髻,披单缣来,温《缁衣》一章。适先生奓入户,闻两童子音琅琅然,不觉莞尔,连呼则则。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北方的南先生
  • 2021-05-02 01:13
“人琴俱亡”这则成语常用来比喻对知己、亲友去世的悼念之情。
  这个成语来源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伤逝》
  (《世说新语》记载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
  俱:都
  笃:病重
  左右:近侍
  何以:即以何,为什么
  都:总,竟
  了:完全
  索:要
  舆:轿子
  奔丧:去看望丧事
  素:一向,向来
  好:喜欢
  径:一直
  琴:动词,弹琴
  既:已经
  调:协调
  因:于是
  恸:痛哭,极度悲哀
  绝:气息终止死亡
  良:很
  恸绝良久: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死过去 [编辑本段]原文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编辑本段]翻译  王子猷、王子敬都病重了,子敬先去世了。王子猷问手下的人说:“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说话时脸上看不出一点悲伤的样子。就要来轿子去奔丧,一路上都没有哭。
  子敬向来喜欢弹琴,(子猷)径直走过去坐在灵床上,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子猷)把琴扔在地上说:“子敬啊子敬,你的人和琴都死了!”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死过去。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去世了。
  ~~~~~~~~~~~~
  出处《晋书·王徽之传》:“献之卒,徽之……取献之琴弹之,久而不调,叹曰:‘呜呼子敬,人琴俱亡!”
  释义:子猷:王徽之 字子猷,王羲之的儿子 子敬:王献之 字子敬 王羲之的儿子 亡:死去,不存在。都:总,竟。了(liǎo):完全。舆(yú):轿子。调:协调。“人琴俱亡”,表示看到遗物、悼念死者的悲痛心情。
  典故:
  王徽之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曾担任大司马桓温的参军(将军府参谋)。他性格奔放超脱、不受约束,常蓬松着头发,衣带也不系好,就随随便便地上街寻友,出门访客。闲散成性的王徽之对自己所担任的职务,也不常过问。他做过车骑将军桓冲的骑兵参军,一次桓冲问他:“你在管哪方面的事啊?”他含含糊糊回道:“大概是管马吧。”桓冲又问:“管多少马呢?”他回道:“我不懂马,是个外行,管它有多少哩!”桓冲再问:“近来,马死掉可多?”他干脆说:“活马我尚且弄不清,哪里还弄得清死马!”王徽之有个弟弟叫王献之,字子敬,也是东晋的大书法家,与父亲王羲之齐名,并称“二王”。徽之、献之兄弟俩感情非常好,年轻时同住在一个房间里。平时,做哥哥的很佩服自己的弟弟。有一天,家里失火。徽之吓得连鞋也来不及穿,慌忙逃走;献之却神色不变,泰然地被仆人扶出。一天半夜,他们家里钻进来一个小偷,打算把凡能拿走的东西都偷走。王献之发觉后,就慢吞吞地说:“偷儿,那青毡是我家祖传旧物,就把它留下来吧。”小偷一听,惊慌地逃跑了。他们兄弟俩常在晚上一起读书,边读边议,兴致很高。有一晚,两人一起读《高士传赞》,献之忽然拍案叫起来:“好!井丹这个人的品行真高洁啊!”井丹是东汉人,精通学问,不媚权贵,所以献之赞赏他。徽之听了就笑着说:“井丹还没有长卿那样傲世呢!”长卿就是汉代的司马相如,他曾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和跟他私奔的才女卓文君结合,这在当时社会里是很不容易的,所以徽之说他傲世。后来,王徽之任黄门侍郎(皇帝身旁的侍从官),因不习惯宫廷那一套十分拘束的生活,就辞职回家。说也巧,他回家没多久,居然和王献之同时生起病来,而且两人的病都不轻。当时有个术士(看相占卜为业的人)说:“人的寿命快终结时,如果有活人愿意代替他死,把自己的余年给他,那么将死的人就可活下来。”徽之忙说:“我的才德不如弟弟,就让我把余年给他,我先死好了。”术士摇摇头:“代人去死,必需自己寿命较长才行。现在你能活的时日也不多了,怎么能代替他呢?”没多久,献之去世。徽之在办丧事时居然一声不哭,只是呆呆地坐着。他把献之生前用的琴取过来,想弹个曲子。但调了半天弦,却总是调不好。他再也没心思调下去了,就把琴一摔,悲痛地说:“子敬,子敬,人琴俱亡。”意思是说:“子敬啊子敬,你是人和琴同时都失去了啊!”
  王徽之因极度悲伤,没多久病情转重,过了一个多月也死了。后来,人们就用“人琴俱亡”,表示看到遗物、悼念死者的悲痛心情。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