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科学探究题(每空2分,共14分。)小燕同学设计了下图装置用于探究绿色植物的生理。实验前将甲装置放到黑暗处48小时后,移出装置经阳光照射3小时;摘下A.B两个叶片,分别放入酒精中隔水

答案:2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16 03:05
  • 提问者网友:蓝莓格格巫
  • 2021-02-15 20:57
科学探究题(每空2分,共14分。)
小燕同学设计了下图装置用于探究绿色植物的生理。实验前将甲装置放到黑暗处48小时后,移出装置经阳光照射3小时;摘下A.B两个叶片,分别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漂洗后滴加碘液染色。请据图分析回答:

(1)在氢氧化钾的作用下,A叶片与B叶片形成一组 ,其变量是空气中的  。
(2)叶片经过酒精隔水加热是为了溶解掉叶片中的  ,使后面的染色效果更加明显。
(3)A.B叶片经过染色后,能被染成蓝色的是  (选填“A”或“B”)叶片。因为该叶片能进行光合作用,并且制造出有机物——  ,植物的光合作用在该叶片细胞的  中进行。
(4)该实验设计的目的是探究光合作用需要  。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一秋
  • 2021-02-15 21:55
(答案→) 解析:(1)将甲装置在黑暗中放置一昼夜,植物体的叶片因得不到光,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叶片中原有的淀粉将被运走和耗尽.将甲装置移至光下后,在自然状态下,植物体的叶片能够接触并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等有机物.A叶片处于装有氢氧化钠的玻璃瓶内,这样玻璃瓶中的二氧化碳就被氢氧化钠吸收;B叶片处于装有水的玻璃瓶内,水几乎不吸收二氧化碳,B叶片能吸收到二氧化碳.这样A叶片与B叶片就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二氧化碳.(2)由于叶绿素的颜色较深,不溶于叶片中的叶绿素,滴加碘液后,叶片颜色的变化就不明显;叶绿素能溶解在酒精中,将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就可溶去叶绿素.(3)A叶片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无法制造淀粉;B叶片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A.B叶片经脱色处理后,滴加碘液,能变蓝的是B叶片,A叶片不变蓝.植物的光合作用在该叶片细胞的叶绿体中进行的。(4)由于氢氧化钾具有吸收二氧化碳的作用,所以A叶片缺少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所以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该实验设计的目的是探究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独钓一江月
  • 2021-02-15 22:21
这个问题我还想问问老师呢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