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回望白帝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25 11:39
  • 提问者网友:wodetian
  • 2021-12-24 20:36
阅读下文,完成1~4题。回望白帝  ①一个阴霾满天的早晨,我匆匆踏上了奉节的土地。走在青石铺咸的石板路上,我仿佛置身于一个陌生的世界。呆滞的面孔,喧嚣的人群,燃烧的垃圾,毁弃的建筑……一切都是那么的茫然无序。依斗门两侧的老城墙裸露了出来,仿佛在诉说着一个遥远的故事。衰老的黄桷树低垂着枝叶,孤独地立在废墟中。我心中的感觉如同西斜的夕阳,变得愈加地凝重苦涩。  ②但就在此时,天色突然放亮,不远处,笼罩在雾霭之中的白帝山就在刹那间凸现在我的眼前。时间好像停滞了,倒退了,我依稀看到了红砖绿瓦、雕梁飞甍,看到了满面春风、挥手作别的李太白,满天的云霞是那么灿烂——神奇的白帝城啊,仍然是那么地扑朔迷离,让人思想着揭开它的面纱,走进它记忆的深处。相传,西汉更始三年(公元25年),公孙述据蜀,见白帝城外一水并白雾升腾,宛若白龙,以为是祥瑞之兆,遂自称白帝,并建白帝城,但是公孙述错了。一十二载黄粱梦,谁辨白衣与龙袍?汉光武领兵伐蜀的刀剑交呜声终于惊醒了他的皇帝梦。  ③公孙述到底是战败而亡,还是乘白龙升天而去,都己不再重要了。就在江水东流之时,历史已翻开了新的一页,“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就其地理位置而言,白帝城不只是躲避灾难的堡垒,它更是三峡的咽喉。当白帝城神秘迷幻的外衣渐渐消散之后,它便更多地打上了另一种印记:刀光与剑影,兵燹与战火。所以,在今人的印象中,白帝城似乎更多的与一种苍凉与悲壮的情感联系在一起。  ④关于白帝城的最伤感的传说肯定是刘备托孤了。……余秋雨先生在《三峡》一文中说“白帝城本来就熔铸着两种声音、两种神貌:李白与刘备,诗情与战火,豪迈与沉郁,对自然美的朝觐与对山河主宰权的争逐。”余先生是睿智的,他一眼就看透了白帝城的本质,一语就道出了白帝城的全部。是的,白帝城虽然经久罹患于战火,但它更是属于诗的。  ⑤阅读古夔州的历史,里面有许多我们熟悉的名字:陈子昂、王维,刘禹锡、白居易、苏轼、陆游……不必一一列举了,此时此刻,我把目光投向了我登岸的地方,我期望朋友们能够随我一同站在白帝城上侧身远眺,把视线投射到一千二百多年以前,去关注一位一生颠簸、穷困潦倒的诗人。  ⑥当李白乘着一叶扁舟顺江而下时,似乎还有一缕残存的盛唐气象伴随着这位心比天高的谪仙人。但是自从他离开之后,白帝的天空便暗淡了下来。饥肠辘辘的杜甫带着一路的疲惫和对大唐王朝的满腹失望,从成都一路漂泊,悄然来到了夔州,最后定居于城内的内阁(现属奉节)。耕田植树,种麦养鸡,生存的需要使这位老人不得不勤于农活。饥寒与疾病几乎压垮了这位倔强的老人。虽然才五十出头,却已齿牙半落、肺病缠身。一壶浊酒、数亩柑林支撑着他对未来的希望,但真正能使他那颗衰老的心燃烧火焰的,却依然是他一生不能割舍的——诗。  ⑦唐代宗大历三年(公元768年),安居了三年的老杜又动身了,继续着他漂泊动荡的一生。在他船入夔门、回望白帝城的一瞬间,昏花的老眼中似乎还翱翔着一只孤独的沙鸥,他带走的是贫苦,是愈加沉重的哮喘以及56岁的老迈身躯,而给夔州留下的,是四百余首凝结着诗人理想和生命的诗作。在此,我们不妨虔诚地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这位诗的使者留给夔州的绝唱: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⑧白帝城曾经孕育过无数的诗人,但是我想,只有这位诗人在此倾注了最多的心血!  ⑨在我离开白帝城的时候,眼前依然晃动着一张张个性的面孔。我知道,无论是慵懒与倦怠、牢骚与讥讽,还是忧虑与哀伤、悲痛与泪水,都与它的本来面目相差了很远。安土重迁是国民的本性,而他们却面临着一场亘古未有的沧桑巨变。要不了多久,古老的白帝将成为长江中的一座小岛。  ⑩古老的白帝啊,你仍然是属于诗的!我还会倾听你的吟唱,不管你的主题是战争与诗情,还是和平与昌盛——因为,前者是属于过去,后者则属于现在和未来。(1)文章①段中说:“我心中的感觉如同西斜的夕阳,变得愈加地凝重苦涩。”为什么会“变得愈加地凝重苦涩”呢?试结合全文加以阐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理解下面句子在文中的含义。古老的白帝城啊,你仍然是属于诗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章是从哪几个角度“回望白帝”的?由此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和感受?联系全文,分条列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错误的两项是[  ]A.文章前后两次写到了当地百姓的“面孔”,作者对他们寄予的更多的是同情,而不是责备。对于他们的家园最终变成“长江中的一座小岛”,作者体现的情感则是惋惜和无奈。B.文章或详或略,由过去到现在,先后写到了公孙述、刘备和杜甫,围绕这三个人物,文章层层推进,将白帝城的历史融入笔端,并在字里行间渗透进了对现实与未来的思考。C.①②段中的景物描写色调反差强烈,前者的压抑凝重与后者的迷离神奇形成鲜明对照,文章由实而虚,巧妙地将读者由现实引入到对历史的回顾中。D.⑥段中“白帝的天空便暗淡了下来”一句,暗示着“安史之乱”的发生,也意味着大唐王朝就此走向衰败和没落。E.⑦段中“在他船入夔门、回望白帝城的一瞬间,昏花的老眼中似乎还翱翔着一只孤独的沙鸥”一语,巧妙化用了杜甫的“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之句,委婉表达了对杜甫凄凉晚景的感慨,同时又含蓄点题。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底特律间谍
  • 2021-12-24 22:16
答案:解析: (1)①从表象上看,是因为看到了由于大规模拆迁造成的茫然无序的街景,给“我”带来了凝重压抑的心境。②从深层看,是因为白帝城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与当前的现状形成强烈反差,回望白帝城引发“我”对遥远往事的感慨,感觉凝重苦涩。(2)①曾经有许多诗人来到了白帝城并在此留下了诗篇,故而说它的过去是属于诗的;②白帝城现在和未来的主题是和平与昌盛,所以说它仍然是属于诗的!(解答此题必须要抓住“仍然”一词)(3)三个角度:①白帝城的扑朔迷离(或神奇);②白帝城的地理位置;③白帝城与诗的联系(或白帝城是属于诗的)。白帝城曾经是躲避灾难的堡垒,是三峡的咽喉,但它更是属于诗的。作者由此表达了对社会发展与社会变革的感慨和赞颂。 (4)A、D;A项“惋惜和无奈”的说法不妥;D项李白遇赦时经过白帝城,而此时“安史之乱”早已发生。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鱼芗
  • 2021-12-24 23:49
就是这个解释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