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一农不耕,民有饥者;一女不织,民有寒者。——《管子》材料二生民之道,食为大……是故土地,本也;……天地而责之耕,犹徒手而使之战也。法制不立,土田不均,富者日长,

答案:2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24 12:56
  • 提问者网友:自食苦果
  • 2021-02-24 05:09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农不耕,民有饥者;一女不织,民有寒者。
——《管子》
材料二 生民之道,食为大……是故土地,本也;……天地而责之耕,犹徒手而使之战也。法制不立,土田不均,富者日长,贪者日削,虽有耒耜终不得而食也。故平土之法,圣人先之。
——北宋《平土书序》
材料三 ……平籴(买入粮食)文法行,则农人秋粜(卖出粮食)不甚贱,春籴(买入粮食)不甚贵,大贾蓄家不得豪夺之也。而官之出息常什一二,民既不困,国且有利,兹古圣贤之用心也。
——北宋《富国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什么思想?
(2)材料二的主张是什么?主要针对当时的什么现象?
(3)材料三在“利国便民”问题上肯定了什么主张?主要针对当时的什么问题?
(4)针对材料二、三反映的北宋社会问题,王安石推行了哪些新法?最终结果如何?说明了什么?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舊物识亽
  • 2021-02-24 06:00
(答案→) 解析:第(1)问强调农业生产(耕、织)的重要性,因而体现的是重农思想。第(2)问材料二的“主张”在“故平土之法,圣人先之”一句中,针对的“社会现象”也可以从材料中找到(“土田不均,富者日长,贪者日削”)。第(3)问论及的是市易法,回答时要结合材料,因材料反映的是粮食问题。第(4)问要回答的“新法”是与材料二、三反映出的问题相关的,而不是全部新法;“最终结果”是指整个变法的结果而不是理财措施的结果;“说明了什么”是依据前一问“最终结果”设计的,实际要回答的是你对“最终结果”有什么看法。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十鸦
  • 2021-02-24 07:23
收益了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